《南州六月荔枝丹》
和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2、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的
说明顺序。
3、学习课文举例子、列数字、作引
用的说明方法的运用,并理解其表达 效果。
4、领会课文作为科学小品文的科学
性和文艺性。
课文引入
吃 你 过荔枝吗?
贾祖璋
2014年3月18日
所谓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是介绍
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多用文艺性笔调介绍科
作用
说明荔枝的外形及内部特征 说明荔枝的膜的轻薄
《过华清宫绝句》 说明荔枝的不耐贮藏
《惠州一绝》
突出苏轼对荔枝的喜爱
侧面说明要大力发展荔枝 生产
典故
作用
唐明皇宠幸杨贵妃兼程送荔枝 荔枝不耐贮藏
宋徽宗移荔枝于宣和殿 顾氏种活荔枝的事
荔枝性喜温暖
引用诗文和典故,极大丰富了文章的
文 知识性和趣味性,使文章增添了不少 艺 情趣和文化内涵,极大激发读者的阅 性 读兴趣。
生态
由生 态写 到生
分
三层(第6段至10段)介绍荔枝果实
的内部组织。
内
产, 可以
看作
(6)壳膜 (7)果肉 (8)贮运 (9)种子 (10)花 第
由实 到虚
二 (11)原产地和栽培史 (12)荔枝谱
部 分
(13)习性
(14)发展前景
生产
组织 材料。
小组合作学习
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事物说明:介绍事物的形状、
构造、特点、功能 分 类 事理说明:解释事物含义、原理、
关系、演变
说 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
明
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
文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现象—本质,原因—结果
特点—用途,主要—次要
学习目标:
1、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荔枝的生态
三、限制性词语运用
例如:1、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 一般不留渣滓。
2、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
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答题模式:不能去掉+意思+去掉的意思+与 事实不符+说明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严密性。)
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荔枝 的果形、果实、产地、习 性等有关情况,把丰富的 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 学知识融为一体,有高度 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体会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一、明确的科学术语。
例如:1、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 2、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 甲,
称龟裂片。
二、适当的数字列出
例如:1、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 到二十多克。 2、广东有双季荔枝,一年开花两次。又有四季 荔枝,一年开花四次之多
体会语言的准确性、严明对象
外壳
颜色
南
科 学
州
性六
文 学
月
性荔
思 想
枝
性丹
2-----10 (主)
(次) 11-----14
形状 大小、轻重 壳膜 果肉 (贮藏) 果核 果花 产地 果谱 习性和北限
发展
外
部 形
(表)
态
内
部 构
(里)
造
(实)
(虚)
1.举例子
第3段“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挂绿’等”; 第4段“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
珠’” ; 第11段“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 等。
(作用:使用……(说明方法),说明了 事物的……,使说明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 使内容更加充实。 )
2、打比方
第2段说明荔枝壳面形态时,说“荔枝壳表面 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裂片中央 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 第4段说明荔枝的果形时说“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 或圆形”。
外壳 颜色
内膜
果肉
形状 大小、轻重
(贮藏)
果核 花期
产地
果谱 习性
发展
结构分析
层进式结构
一层(第1段)
第
用幼年时对荔枝的疑问引出说明的对象,
提出要说明的问题,是全文展开说明的总纲。
一
二层(第2至5段)
外
由外到内 按空间顺序 安排材料。
介绍荔枝果实的外部形态。
部 (2)外壳 (3)颜色 (4)形状 (5)大小
我们学过他的《花儿为什么 这样红》。
醴酪(lǐ lào) 紫绡(xiāo) 红缯(zēng) 莹白(yíng) 龟裂(jūn) 绛囊(jiàng)
贮藏(zhù) 萌蘖(niè) 祠堂(cí) 瓤(ráng) 渣滓(zǐ) 啖(dàn)
标题引用了明朝陈辉《荔枝》中一句诗句“南州六月 荔枝丹 ”,从这个标题来看,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学知识和阐述科学道理,使人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 还能获得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的一 种文体。
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艺性。
贾祖璋
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 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丽 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 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 识融为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 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南州——说明产地,泛指我国南部地区 六月——阳历七月,说明成熟的季节 荔枝——说明的对象 丹 ——果实的色彩,红色。
自学感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介绍了有关荔枝的哪些方 面的内容?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2)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别 起了什么作用?
思考
(1)文章介绍了有关荔枝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作用:使用了……,把……比作……,生动形 象地说明了荔枝的……,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更有趣,引起读者兴趣。)
3.列数字
第5段:通常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作用:准确、客观、具体……) 第10段:“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两千朵,但结 实总在一百朵以下……”
4.作引用
诗文
《荔枝图序》 《咏荔枝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