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场地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试行)

上海市场地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试行)

上海市场地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试行)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目次1 适用范围 (3)2 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4)4 监测目的、原则及工作程序 (6)5 监测计划 (9)6 样品采集 (29)7 样品分析 (35)8 监测报告编制 (37)附录A 监测报告格式 (39)附录B 场地环境初步调查监测目标物质建议清单 (40)1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上海市污染场地环境监测的基本原则、程序、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适用于上海市场地环境初步调查、场地环境详细调查,以及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程验收、回顾性评估等过程的环境监测。

本技术规范不适用于场地的放射性及致病性生物污染监测。

2引用文件本技术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本。

本技术规范发布后,如国家或上海推出新的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和相关评估标准,则以新规范和标准为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085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889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50021 岩土工程勘查规范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HJ/T 20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 298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3.1 场地 site某一地块范围内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地块内所有构筑物、设施和生物的总和。

本技术规范中的场地限指某一地块内一定深度的土壤和浅层地下水。

3.2 污染场地 contaminated site对潜在污染场地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后,确认污染危害超过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场地。

3.3 土壤 soil of contaminated site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及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层。

根据深度不同,场地土壤可分为地下水位以上的包气带土壤(Vadose Zone)和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带土壤(Saturated Zone),其中包气带土壤又可分为深度0~20cm的表层土壤和深度20cm~地下水位的深层土壤。

3.4 地下水 groundwater of contaminated site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各种形式的重力水。

3.5 地表水 surface water of contaminated site地表水是地球表面的各种形式天然水的总称。

3.6 场地环境空气 ambient air of contaminated site环境空气是指暴露在人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之外的空气。

场地环境空气是指场地中心的空气和场地下风向主要环境敏感点的空气。

3.7 场地残余废弃物 on-site residual material企业停产或拆迁后在场地内遗留遗弃的各种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设备、设施及物质材料,主要包括遗留的生产原料、工业废渣、废弃化学品及其污染物、残留在废弃设施、容器及管道内的固态、半固态及液态物质,以及其它与当地土壤特征有明显区别的固态物质。

3.8 监测目标物质 chemical of monitoring在开展场地环境初步调查工作时,根据场地环境初步调查结果确定的、需要开展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分析的化学物质。

3.9 关注污染物 contaminants of concern超过相关环境质量标准或筛选标准的目标污染物,以及根据场地利益相关方意见,确定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污染物。

3.10 土壤混合样 soil mixture sample指表层或同层土壤经混合均匀后的土壤样品,组成混合样的采样点数应为5~20个。

3.11 危险废物 hazardous waste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等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特性,以及不排除具有以上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3.12 风险控制值基于本技术规范规定的用地暴露情景、可接受致癌风险(10-6)和可接受危害商值(1),采用推荐风险评估方法和场地调查获得相关数据计算的土壤/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场地中超过土壤/地下水风险控制值的区域为风险不可接受的污染区域,需要开展进一步行动。

3.13 修复目标值根据污染场地修复策略而定的土壤/地下水关注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或迁移途径控制目标。

根据不同的修复策略,修复目标值可等于风险控制值,或者根据不同处置场景制定。

4监测目的、原则及工作程序4.1监测目的场地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场地环境管理,推动场地环境调查及污染场地的风险评估与治理修复,为污染场地的全过程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4.2监测原则●与环境调查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场地环境监测是场地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应根据场地环境管理各阶段特征,与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治理修复、工程验收、回顾性评估的目的和要求紧密结合。

●全面覆盖场地受影响环境介质的原则场地环境监测应以土壤和地下水监测为主,兼顾场地残余废弃物、地表水、环境空气及治理修复过程中排放污染物等的监测。

●与场地各环节工作协调一致的原则场地环境监测应妥善处理好场地环境调查监测、治理修复监测、工程验收监测、回顾性评估监测之间的相互关系,确保监测结果的协调性、一致性和时效性。

4.3监测工作程序根据场地环境管理各阶段的不同需求,场地环境监测可以分为如下四大类型:场地环境调查监测,包括初步监测和加密监测两类;污染场地修复工程过程监测;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验收监测;污染场地回顾性评估监测。

开展每一类场地环境监测前都应考虑该阶段场地环境管理需求,以前期相关工作结论为基础制定监测计划,确定场地的监测范围、监测介质、监测项目、监测点位布设方法、质量保证措施、安全防护措施等。

经环保主管部门审批后,按监测计划实施样品的采集和样品的分析测试,最终编制监测报告。

场地环境监测的工作内容和程序如图1所示。

4.3.1 场地环境调查监测分为“场地环境初步监测”和“场地环境加密监测”两类,主要工作是识别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环境空气及残余废弃物中的关注污染物及土壤理化特征,全面分析场地污染特征,从而确定场地的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

图1 场地环境监测的工作内容与程序制定监测计划开展监测工作确定监测内容4.3.2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过程监测指污染场地修复工程进行过程中的监测,主要工作是针对各项治理修复技术措施的实施效果所开展的相关监测,包括治理修复过程中涉及环境保护的工程质量监测和二次污染物排放的监测。

4.3.3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验收监测指对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后的环境监测,主要工作是考核和评价治理修复后的场地是否达到场地污染风险评估所确定的修复目标值及工程设计所提出的相关要求。

4.3.4 污染场地回顾性评估监测指污染场地经过治理修复工程验收后,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为评价治理修复后场地对地下水、地表水及环境空气的环境影响所进行的监测,同时也包括针对场地长期原位治理修复工程措施的效果开展验证性的监测。

5监测计划场地环境监测计划的编制应充分考虑前期场地环境调查和评估的工作成果,以前期相关工作结论为基础,并结合不同类型场地环境环境监测的具体要求综合制定。

5.1资料收集分析根据场地环境调查结论,同时考虑污染场地修复工程过程监测、验收监测、回顾性评估监测的目的和要求,确定各阶段监测工作应收集的污染场地信息,主要包括场地环境调查阶段所获得的信息和各阶段监测补充收集的信息。

5.2监测范围5.2.1 场地环境调查的监测范围在场地环境初步监测工作中,监测范围是指场地环境调查所确定的污染场地的边界范围。

如果场地环境调查认为场地内的污染物存在扩散到场地界外的情况,监测范围还应包括场地周边的疑似污染区域。

在场地环境加密监测工作中,监测范围是指初步监测中监测目标物质超过相关判别标准或环境质量标准的监测区域。

5.2.2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的监测范围污染场地修复工程过程监测中,监测范围是指场地治理修复过程中原位和异位修复治理区域,以及修复产生废水、废气及废渣的排放区域。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验收监测中,如果采用原位修复技术,监测范围为开展原位修复的治理区域;如果采用异位修复技术,监测范围包括污染场地挖掘清理区域和异位修复治理区域。

污染场地回顾性评估监测中,监测范围是指开展原位修复的治理区域。

5.3监测介质四大类型场地环境监测的介质主要是场地土壤和场地地下水,同时也应包括必要的场地地表水、场地环境空气、场地残余废弃物以及治理修复过程中污染物排放等所涉及的环境介质。

根据上海市浅层地下水水位较低的特点,场地土壤监测应包括地表至地下0.2m的表层土壤、0.2m至地下水水位的深层土壤,以及位于地下水水位以下的饱和带土壤。

如果场地中存在硬化层或回填层,则计量土壤采样深度时应包括硬化层或回填层的厚度。

5.4监测项目5.4.1 场地环境初步监测项目场地环境调查初步监测项目主要根据场地初步环境调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及人员访谈等)的阶段性成果来确定。

初步监测项目主要为:●土壤和地下水有机和无机监测项目,常见的监测项目有: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总石油烃(TPH)、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氰化物、石棉、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等;●若涉及场地地表水、环境空气、残余废弃物等环境介质,初步监测还应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包括:GB 15618、GB/T 14848、GB 3838、GB 3095、GB 16297、GB 14554、GB 5085等)增加各项监测项目;●场地环境调查初步监测项目还需要考虑污染场地责任人、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等场地利益相关方一致认为应当进行调查的污染物。

场地环境初步调查确定的监测项目称为监测目标物质,场地环境初步调查监测目标物质建议清单见附录B。

不能确定监测目标物质的项目场地,可选取少量疑似污染最严重的样品进行扫描分析。

对于场地环境调查阶段可明确排除的污染因子,可在场地环境调查初步监测阶段不进行采样监测,但需要提供详细而充分的情况说明。

5.4.2 场地环境加密监测项目场地环境加密监测主要根据初步监测的的阶段性成果来确定,包括关注污染物监测和场地土壤理化特征参数监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