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社会互动

第二章 社会互动

二人互动:亲密性和独特性可能较强,排他性特征,冲 突可能较为激烈; 如 情侣
三人互动:需关注其他二人的个性特征,很难达到二人 互动中的亲密性;发生冲突时,第三者可能扮演的角色: 中间人、仲裁人、从中渔利者、分裂者和征服者;
多人互动:会产生社会网络,互动形式更为复杂,可能 产生亚群体;
当前寝室内部、班级内部同学间的互动状况?
回避式礼仪——表示对他人的隐私与个人空间 的尊重。
维系式礼仪——用来维系人际关系,使之不中 断。
认可式礼仪——用来表示对别人身份的认可。
3、社会交换论(霍曼斯、布劳)
社会交换论这一理论着眼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 互交往的外显行为,主张交换行为存在于各种社 会关系之中,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系列包 含成本/效益分析的交换行为和过程交换。
5.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 如工作情境、社交情境、熟悉情境
6.社会互动还会对互动双方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影 响,并可能对社会环境产生一定作用
7.人们的互动往往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互 动结构
二、社会互动的维度
1、向度:反映社会互动的方向,表明互动双 方的关系的性质。包括:(1)情感关系—— 是融洽还是对立?(2)利益关系——是一致 还是冲突?(3)地位关系——是平等还是不 平等?
社会交换命题(霍曼斯)
(1)成功命题:一个人的某种行动越经常得到报酬,这个人就越愿意从事该行动 (2)刺激命题:某种特定的刺激的出现曾经成为某人行为得到酬赏的原因,那么现
在的刺激越与过去的相同,他就越有可能采取这种行动或类似行动; (3)价值命题:一种行动对某人越有价值,那么他就越有可能采取该行动; (4)剥夺—满足命题:某人在近期越是经常得到某一特定酬赏,随后而来的同样酬
劳对他来说就越没有价值; (5)侵犯—赞同命题:当某人的行动未得到预期的酬赏或得到了未估计到的惩罚时,
他会被激怒,并可能采取侵犯行动,所预期的酬赏变得更有价值;反之,他会很 高兴,并可能采取赞同行为,该行为的结果也变得更有价值。 (6)理性命题:价值与成功的概率
布劳的“结构主义交换论”
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主要出自1964年出版的《社会生活中 的交换与权力》一书。布劳的交换理论与霍曼斯的交换理 论存在重大差别,霍曼斯的重点在于人际关系,布劳的重 点在于社会结构,在社会结构中分析交换行为。
布劳把社会结构分为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两种,微观结构 是由相互影响的个体组成的,宏观结构是由相互联系的群 体组成的,社会交换存在于这两种结构之中。布劳认为, 并非所有的行为都是社会交换,社会交换只是交往行动中 的一种类型,社会交换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社会交换的互 惠性,参与交换的各方都期待着相互回报;二是社会交换 的自愿性和相互信任。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前提
第一,我们依据我们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而对其采 取行动;
第二,我们所赋予的事物的意义源于社会互动; 第三,在任何情况下,为了赋予某种情境以意义,
并决定怎样采取行动,我们都要经历一个内在的 阐释过程——我们“与我们自己交流”。
2、拟剧论 (戈夫曼)
拟剧论也称为“印象管理理论”或“印象整饰理论”, 认为互动的一方总想控制对方的行为,使对方通过对 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计划中的行为反应, 主要研究人们运用哪些技巧来在别人心目中创造印象。
4、频度:反映一定时间内发生社会互动的频率, 表明互动双方交往次数的多少。互动频率高,交 往的次数就多;互动频率低,交往的次数就少。 互动频度与互动双方关系的好坏和深浅密切相关。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基本理论
1、符号互动论(米德、布鲁默等)
符号,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语言、图画、 手势、姿态、表情等都是符号。
第一,符号在人们的社会互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第二,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 第三,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 第四,在互动中,人们往往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从他人的角度
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并以此为根据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第五,在互动中,人们往往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
和看法之中来认识自己,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
第二章 社会互动
➢ 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称呼
➢ 迎面走来的路人:有礼貌 的不关注
➢ 男性间、女性间的交往差 异
➢ 火灾后“v字型”照片遭 批
……
主要内容: 什么是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互会互动也称为社会相互作用、社会交互作用,指个 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传播而 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具体含义: 1.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以上的人之间
2、深度:反映社会互动的程度,表明互动双 方相互依赖性的大小。我们可以从互动双方利 益关联的大小、情感投入的大小、互动延续时 间的长短和互动规范的复杂程度等四个方面分 析或测量互动的深度。
3、广度:反映社会互动的范围,表明互动双方 交往领域的大小。有的社会互动范围有限,仅仅 局限于某个特定的领域(如工作、生活、学习), 有的社会互动范围较为广泛,互动者之间可能是 无话不谈的“知音”。
表演框架:剧本期望(社会规范对各种社会位置上的 角色的限定)、剧情、剧组、表演区域(前台和后台) 等;
印象管理的策略
“印象管理”就是如何在他人的心目中塑造一个自己所 希望的形象。策略:
理想化表演:掩饰那些与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标 准不一致的行动,而表现出与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 标准相一致的行动。 如领导面前忙忙碌碌
误解表演:使别人产生错觉,得到假印象的表演。如 “装穷”或“摆阔”。
神秘化表演:与别人保持一定距离,使别人产生一种 崇敬心理的表演,如军官与士兵、领导与下属。
补救表演:用来应付一些未预期的意外行动,如无意 动作、不合时宜的闯入、失礼等行为。
人际互动礼仪
表达式礼仪——用来表示对他人的问候、恭维 和感谢等。
2.只有个人、群体之间发生了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才存在 互动
3.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 语言、体态符号(面部表情、肢体动势、静态体
语)、个人空间
4.社会互动并非一定是面对面的场合下才能发生的 间接电子互动
电子互动能取代面对面的互动吗?
接近的冲动:个体有一种在大家共同在场或者面对面 的情境下与别人相见的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