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代山水画赏析(课堂PPT)

唐代山水画赏析(课堂PPT)


5
《江帆楼阁图》
• 《江帆楼阁图》绢本,纵101.9厘米,横54.7 厘米,青绿设色。图的上方是浩渺的江水,近 处满勾细密的鱼鳞纹,渐远渐渺茫。近岸有一 叶渔舟,天边则有二片风帆远去。下方是江边 坡岸,山峰耸立,长松秀岭,密树掩映,山径 层叠,有碧殿朱廊曲折其间。画七人,一人于 廊内,二人于坡岸赏景,另四人则沿山径而来。 主人骑马,三仆或挑担、或提物,簇拥前后。 人物描绘工致,形神兼备,延续唐代绘画的辉 煌。而用色上也沿用人物画优秀的重彩法,在 石面及松叶上着浓厚的石绿色,在廊檐及木柱 上着明艳的朱砂色,将隋以来的金碧山水演绎 成一种以青绿为主的青绿山水。然而树木山石 的刻画则比以前细密、老成。山石有勾而无皴, 杂树或枯枝,或有叶,枝叶都用双勾线描,而 松树则更具特色,此前的展子虔画松不画松针, 只用绿色点染,画法古朴,而此图则先用石绿 点染,而后又用石青加上两笔交叉的线,以示 松针。这种表达方式,如今的人们也许会觉得 希奇,但却正是一种“古怪”。这与北宋李成 开创的描绘松针的“攒针”法相比较,自然会 显得比较古拙,但也正因为这一点,让后来的 学者确认这幅未署名款的古画为处于承上启下 时期的李思训所作。
12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录王维诗。 丙寅秋九月,
增先。
13
• 竹里馆 • 独坐幽篁里

• 弹琴复长啸 。
• 深林人不知 ,
• 明月来相照 。
• 独自坐在幽深 的竹林里,
• 一边弹琴一边 对天唱歌。
• 深林中没有人 与我作伴,
• 只有天上的14明
15
和一枚双面印章为象牙质,印面约(3×3cm),厚度2.5cm
,阳面为“右武卫大将军”字样,阴面字已不清楚,此印现
流传当地民间,据当地人讲绢画出土时色彩依然艳丽,为
山水画,只可惜让民工抢夺所毁。此墓仍然还在,据考证
为唐李思训衣冠冢,所以也有人认为李思训是今天的天水
武山人。
3
李思训
• 李思训在唐高宗时做到了江都令。碰上武则天要革唐宗室的命,许多 宗室贵族被陷害,李思训在这时弃官潜匿。唐神龙初年,唐中宗即位, 因为李思训是幸存不多的李唐正宗,所以直接被授予宗正卿的高官, 封陇西郡公,实封二百户。唐玄宗开元初,李思训被授予左羽林大将 军,进封彭国公,更加实封二百户,不久又任右武卫大将军。开元六 年卒,赠秦州都督,陪葬桥陵。
都为五代和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奠定了基础。
• 李思训身为皇室,其作品反映了贵族阶层的审美趣味和生 活理想,因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佛道思想及文人隐居习
尚的影响,也使他在作品中时常流露出一种出世情调。
• 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画对后来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巨 大而深远的影响。后世山水画中的青绿山水就是对他这一
派画风的延续。
• 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以之 来表现景物的体和面。即便设色,也讲究自然清淡,追求含蓄、悠远 、纯净的境界,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为高。如传作王维《雪溪图 》平淡天真,感情委婉,十分耐思。唐代张彦远说“曾见(王维)破墨山 水,笔迹劲爽”(《历代名画记》)。
• 这两大流派的出现,体现了审美情趣向多元化的发展,它们都受到 后世的推崇仿效。到了明代,董其昌以佛教禅宗南北之分来譬喻李思 训,李氏为北宗山水的鼻祖,而将王维视作南宗山水的奠基人。
“王孟”。
• 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深湛 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 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 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诗 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 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
• 思训兄弟之间妙极丹青的有五人,思训最为当时人所器重。他的画作 都极为超绝,尤工山石林泉,笔格遒劲,得湍濑潺湲、烟霞缥渺难写 之状。天宝中,唐明皇召李思训画大同殿壁画,兼掩障。一天皇宫中 夜闻有水声,唐明皇说李思训一定是通神之佳手,如果没有技进乎道, 并且不为富贵所埋没,他怎么能够得此荒远闲暇之趣!其子昭道,在 当时的书画界也很有名气,当时人称其父子为“大李将军、小李将 军”,大李将军指李思训,小李将军指李昭道。今天所说的青绿著色 山水,据说就是从大小李将军而说699年—761年),汉族,唐
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
彻底禅化。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
4
李思训

李思训擅画青绿山水,受展子虔的影响,笔力
遒劲。题材上多表现幽居之所。画风精丽严整,以金碧青
绿的浓重颜色作山水,细入毫发,独树一帜。在用笔方面
,能曲折多变地勾划出丘壑的变化。法度谨严、意境高超
、笔力刚劲、色彩繁富,显现出从小青绿到大青绿的山水
画的发展与成熟的过程。它和同时期兴起的水墨山水画,
2
李思训

李思训(653——718)唐代书画家,字建睍,一
作建景,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地区人),唐宗室李孝斌
之子,官至右武卫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此为《新唐书
》和《中国美术史大典》记载。《旧唐书》和唐李邕碑称
“云麾大将军”,陇西狄道人(今为定西地区)。1993年在武
山龙泉出土唐墓,为衣冠冢;出土一幅青绿绢帛山水画,
这幅作品为绢本,青绿设色。纵55.9厘米,横81厘米。据传说,作 者是唐代画家李昭道。(李思训之子) 山间水溪旁,数人正卸下马匹、骆驼所驮的重物稍事歇息。右侧溪桥 前缓行而来的人马,显然是整个行旅队伍的中心。一骑者着红衣,乘 三花黑马正待过桥,此人即唐明皇李隆基。宋代苏轼在观赏此图时, 从马的特征上认出,红衣骑马者便是唐明皇。 《明皇幸蜀图》山石勾斫、林木轮廓以及水流,笔笔均用中锋。画面 山石用线勾勒而无皴法,设色用青绿,渲染了春天的气氛,具有富丽 堂皇的时代特征,是反映唐代山水画面貌的重要作品。
10
江干雪霁卷
11
《辋川图》
• 王维晚年居蓝田 辋川。《辋川图》 是作者晚年隐居 时所作,现存为 后人摹本。图中 群山环抱中的一 处别墅,庭院中 有亭台楼阁,树 木掩映,庭院外 有云水淹映,舟 辑过往,此幅作 品创造出一种淡 泊超尘的意境。 王维被尊为中国 文人画的始祖, 此时的山水画仍 属初创阶段。
9
王维
•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 有诗
• 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 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 、或淡远的传神之作。他的山水诗关于着色取势,如“漠 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 王维具有多种才艺,不同艺术相互渗透对其诗歌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他以画入诗,使其山水诗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 的基本特征。
中国山水画赏析
1
唐代山水画

唐代的山水画形成风格不同的两大主要流派。一是以武臣
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俗称大小李将军)为代表的青绿山水;一是以
文臣王维(俗称王右丞)为代表的水墨山水。
• 青绿山水以勾勒为法,用笔细密烦琐,颜色以石青、石绿为主;有 时为了突出重点,勾以金粉,使画面产生金碧辉煌的装饰效果,亮丽 壮观,工致动人。如传为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李昭道《明皇幸 蜀图》等,色彩富丽,情感外露,十分耐看。
6
《明皇幸蜀图》
7
《明皇幸蜀图》
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安史之乱”的第二年,一个初夏 的一个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仓惶逃离 都城长安。队伍行至马嵬驿时,士兵哗变,要求斩杀杨家一门。唐玄 宗万般无奈,将杨贵妃处死。心灰意冷的唐玄宗,将皇位交给随行的 太子李亨。李亨与玄宗于马嵬驿分道。李亨向北讨伐叛军,玄宗向南 赴四川,继续他无奈的逃亡之旅。 《明皇幸蜀图》描绘了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入蜀的历史故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