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区块链技术 密码朋克是网络时代早期个人网络隐私的捍卫者。
在网络时代早期,由于传统的加密手段无法作用于网络上的电子档案,所以个人的隐私权无法在网络上受到足够的保护。
密码朋克的核心理念是捍卫个人网络隐私权。
密码朋克认为,个人丧失隐私权意味着大型中心机构的控制能力增强,人们将面临来自大型中心机构的极大威胁。
于是,密码朋克运动诞生了,他们致力于为普通个人开发网络时代的高强度加密技术,并以此捍卫他们的网络隐私权。
除了加密货币领域以外,密码朋克运动的成果至今也在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
密码朋克成员主导或参与开发的万维网(World Wide Web),SSL协议,脸书(F acebook),种子下载等项目已经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目录1 密码朋克是比特币思想和技术的重要来源1.1 BTC是中本聪的天才创建1.2 比特币的思想和技术渊源2 密码朋克——个人隐私的捍卫者2.1 密码朋克诞生的背景——个人网络隐私权危机2.2 密码朋克的核心理念——捍卫个人网络隐私权3 密码朋克和比特币有极强的渊源3.1 比特币白皮书大量了引用密码朋克成员的论文3.2 比特币系统与密码朋克运动的思想高度重叠3.3 比特币系统采用的大量技术来自于密码朋克运动4 密码朋克——从未远去区块链技术2.1 密码朋克诞生的背景——个人网络隐私权危机区块链技术为了保证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必须使用时间戳服务器技术。
中本聪指出,“每个时间戳应当将前一个时间戳纳入其随机散列值中,每一个随后的时间戳都对之前的一个时间戳进行增强(reinforcing),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链条(Chain)”。
为了形成不可篡改的链条,BTC系统需要一种能够为电子文档添加能够标记修改时间的技术。
这一技术在白皮书发表前已经存在。
白皮书的第二,三,四,五处引注为H·Massias,X·S·Avila,J·Quisquater,S·Haber,W·S·Stornet ta和D·Bayer发表的四篇关于时间戳服务器以及如何高效地向电子档案添加时间戳的论文。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密码朋克的思潮席卷信息科技精英界。
不过我们暂时无法找到可信的证据证明这六位信息科技专家是否是密码朋克成员。
为了获得记账权,参与者必须付出一定的成本。
这一思想与哈希现金(Hashcas h)技术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为了在点对点的基础上构建一组分散化的时间戳服务器,仅仅像报纸或世界性新闻网络组一样工作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一个类似于亚当•柏克(AdamBack)提出的哈希现金。
”白皮书的第六处引注为亚当·贝克在2002年发表于的哈希现金技术说明。
亚当·贝克不仅是九十年代为加密朋克运动做出最大贡献的人之一,而且是世界首家区块链公司Blockstream的CEO。
为了使完整区块链的大小不至于过大,旧的区块必须被压缩,而且不能破坏整体的随机散列值。
中本聪将交易信息构建成了一种Merkle树(Merkle tree)的区块链技术 形态。
具体方法来自于第七处引注中R.C. Merkle关于公钥密码协议的论文。
同样,这位出生于1952年的密码学家也是密码朋克邮件列表成员之一。
白皮书的最后一处引注为W. Feller所著的概率论教材。
W. Feller的是一名著名的数学家,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概率论学者之一。
3.2 BTC系统与密码朋克运动的思想高度重叠密码朋克运动发起人迪姆森·梅和埃里克·休斯首次使网络个人隐私权和加密安那其主义(Anarchism)的思想广为人知。
早在1970s,李维斯特已经开始研究如何利用密码学保护电子邮件收发双方的隐私权。
然而,当时这一议题仅限于小范围讨论。
1992年,迪姆森·梅创建了密码朋克列表。
这一列表使得全球的密码学家,哲学家,数学家,可以共同讨论那些用于保护网络时代个人隐私权的技术。
梅与休斯号召了一批信息技术,数学和哲学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发起了致力于利用密码学保护个人隐私的密码朋克运动,在休斯起草并发布的密码朋克宣言中,除了传达了个人隐私应该得到保护的思想外,也预言了匿名网络,匿名邮件,数字货币的诞生。
1993年,埃里克·休斯发布《密码朋克宣言》他主张用密码学的技术在互联网时代保护个体的隐私。
文中指出,个人隐私应该受到保护,隐私权是一种基本的权利。
休斯在文中提到“我们不能奢望巨型企业、或者其他组织出于他们的仁慈来授予我们隐私权。
侵犯我们的隐私会对他们有利,并且我们应该认为他们确实会这么做。
”可见,密码朋克对于巨型企业有着天然的不信任感。
在密码朋克运动的初期,梅和休斯一定程度上担任了密码朋克意见领袖一职。
他们的思想对密码朋克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3 BTC系统采用的大量技术来自于密码朋克运动区块链技术 1977年,李维斯特发明了RSA加密技术,这是第一款公之于众的非对称加密技术,这一技术的理论保证了BTC账户的安全性。
此时,距离世界上第一封电子邮件发出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年。
电子邮件已经获得了大量的用户。
与纸质邮件的时代不同,由于电子邮件没有实体,只是电子档案,而电子档案很可能会被伪造,邮件也可能会被恶意第三人截取。
李维斯特等人为了维持纸质邮件时代的状态(即邮件上有不能被伪造的签名,信封中的信件只会被指定的人阅读)共同独立开发出了公钥加密技术。
至此,公钥加密技术不再是军方独有的技术。
公钥加密技术得以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时代从那些对数据饥渴的公司手里保护个人的隐私。
1991年,哈勃在他的论文《How to Time-Stamp aDigital Document》中提出了时间戳服务器技术,这一技术使BTC系统的不可篡改性得到的保证。
时间戳服务器技术给出了为电子文档贴上标记的方法,有了这一方法,我们就能知道某一文件被修改的时间。
中本聪在白皮书中提到“时间戳服务器通过对以区块(bloc k)形式存在的一组数据实施随机散列而加上时间戳,并将该随机散列进行广播。
显然,该时间戳能够证实特定数据必然于某特定时间是的确存在的,因为只有在该时刻存在了才能获取相应的随机散列值。
每个时间戳应当将前一个时间戳纳入其随机散列值中,每一个随后的时间戳都对之前的一个时间戳进行增强(reinfo rcing),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链条(Chain)。
”任何人都无法篡改已经存在的区块以及其中存在的信息。
区块链的概念正式诞生。
1997年,亚当·贝克开发出了哈希现金(Hash Cash)系统,该技术是BTC系统工作量证明的前身,解决了BTC发行与激励的问题。
哈希现金的数学基础是某些数学结果难于被发现却易于校验其是否正确。
起初它被用于一种反垃圾邮件机制,当有人给写邮件时,接收方会希望他们怀着较为认真的态度来发送这封邮件。
这时,哈希现金系统便要求发送者在电子邮件的消息头中增加一个哈希现金标记,这一标记必须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才能得到,这个过程通常花费数秒钟时间。
这一标记同时应包含计算得出这一标记时刻的时间信息。
如果哈希现金标记中的时间信息明显过早,那么系统就会认为某个垃圾邮件制造者试图重复使用它,从而识别并拒收邮件。
因此,这一机制初步实现了防止双花(double-spending)的功能。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为计算得出符合标准的标记额外花费几秒钟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垃圾邮件发送者来说,累计的时间会让发送垃圾邮件成本剧增。
在BTC系统中,当系统的参与者试图在一个新的区块上记账时,他必须先进行一种利用了哈希现金技术数学运算,这一过程将耗费一定的电力和计算力,而计算结果,正如哈希现金技术实现的那样,难于发现而易于检验。
当计算出结果时,他就获得了这个区块的记账权。
每个区块的第一笔交易将被特殊化处理,该交易产生一枚由该区块创造者拥有的新的电子货币。
这样就增加了节点支持该网络的激励,并在没有中央集权机构发行货币的情况下,提供了一种将电子货币分配到流通领域的一种方法。
这种将一定数量新货币持续增添到货币系统中的方法,非常类似于耗费资源去挖掘金矿并将黄金注入到流通领域。
此时,时间和电力消耗就是消耗的资源。
区块链技术 1998年,戴伟提出了电子加密货币系统——B-money,首次明确了分布式记账的概念。
在B-money的白皮书中,他描述了两个的概念。
首先,分布式记账,所有用户共同维护的一个公共的账簿,这个账簿中记载了每个账户的余额。
其次,服务器账户,对第一个版本的B-money进行改进后,戴伟规定只有服务器才对B-m oney的账簿进行管理“每个服务器都要向一个特别的账户打一定额度的钱,如果发现有人作弊,作弊者就会被罚钱,而举报者得到奖励。
”当交易者发起一笔交易时,他会将这笔交易信息广播出来,全网的人都将观察到某这个账户向另一个账户发送了一笔BTC。
整个系统内的所有参与者,都有唯一公认的历史交易序列,即分布式记账。
只要整个系统中有多个节点同时确认这笔交易是第一次出现,那么收款人就能够相信这笔交易没有发生过双重支付。
同时,既然多个节点同时认可这笔交易的有效性,那么这笔交易自然获得了信用背书。
除此之外,大量其他密码朋克的技术发明也从理论上间接为BTC系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04 密码朋克——从未远去现在,由于种种原因,最初的由迪姆森·梅创立的密码朋克邮件列表已经不复存在。
第一批密码朋克也已经逐渐退出密码朋克运动的第一线。
但是密码朋克运动并未停止,密码朋克在过去数十年中产生的思想和技术不仅作用于BTC系统和区块链技术,而且在依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影响。
2003年,密码朋克列表成员布莱姆·乔恩(Bram Cohen)发明了BitTorrent,又称BT下载。
这是一种新型的内容分发协议,采用高效的软件分发系统和点对点技术共享大体积文件(如一部电影或电视节目),并使每个用户像网络重新分配结点那样提供上传服务。
这一技术使得网络用户平均下载速度大幅提升。
2006年末,同为密码朋克列表成员的阿桑奇(Sarah Harrison)创立了维基解密。
该组织致力于公开来自匿名来源和网络泄露的文件。
目前已经公开了美国政府封存的阿富汗战争造成的平民伤亡统计等大量美国敏感外交密报。
除此之外,保护网购安全所必须的SSL协议,万维网(WorldWide Web),脸书(Facebook)等网络用户日常使用的产品中,密码朋克们都参与或主导了其诞生的过程。
虽然大部分网络用户可能并未意识到密码朋克的存在以及他们在网络时代早期的活动。
但事实上,他们的发明和思想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网络生活,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