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史及理论(一)-----设计与文明进程第一讲设计史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手工业时代,产业革命前四千年漫长岁月里,设计与制造是结合在一起的。
第二阶段:产业革命以来的早期工业化时代,设计与制造分离,导致了产品造型低劣。
第三阶段:成熟期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时代。
1919(包豪斯成立)——1960年——今天设计与生产制造活动重新结合,并且以现代设计的方式作了回答现代设计运动的兴起与现代设计美学的诞生。
第四阶段:信息时代与生态文明第二讲设计与科技文明一、技术起源技术是一个涉及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复杂事物,它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文明进步的使者。
现代科学证明:地球产生45亿年,人类出现是二三百万年。
人类出现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而劳动在从猿转变成人类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导致技能,有了人类的劳动也就有了技术的萌芽。
1.石器的发展最初的劳动工具就是石器,距今260万年(肯尼亚),我国云南元谋人出土石器也有170万年的历史。
类型砸刮刻器尖状器(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阶段已使用钻孔,磨尖等新技术,一万年前进入新石器时代,标志是磨光石器、石斧、石镰、石刀,可以来改造自然。
2.火的利用早期元谋人已经知道用火,北京猿人是最早用火的遗迹——灰烬层,开始吃熟食,灰烬达6米厚,这时灰烬成堆,说明人们已会利用自然火管理自然火。
人工取火技术可能是在旧石器时代未期随着钻孔技术的出现而发明,随磨制工具而普及。
火给人类带来光明,生食变熟食,食物源扩大,体质加强,大脑进一步发达,火还用来开垦土地,烧制陶器,火炼金属。
恩格斯说:摩擦生火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分开。
3.工具制造引发出手工业的发展新石器时代出现以植物种植和动物驯养为主的原始农业和畜牧业,进而又发展了制陶和纺织手工业。
·制陶技术——公元前九千年前,第一次通过复杂的工艺创造了自然界没有的人工材料,最初的编制木器涂土以耐火。
·1万三千年周口店已发现骨针(长3.2厘米,粗3.3毫米)说明在此之前人类已会缝制衣服。
·冶金工艺也是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末与制陶有密切关系,青铜器熔点低硬度高,运用没普及,这时期称金石并用时代,5500年前,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刀耕火种发展为锄与犁耕。
公元前4000年至2000年,埃及、印度、中国进入奴隶社会。
天文学、数学发展、英文“几何”即测地术二、四大文明古国1.古埃及“埃及是尼罗河的女儿”·文字与书写技术纸草书,公元前3500年·天文学、数学十进制、分数运算、一元一次方程·医学、制作木乃伊、积累了医学知识。
·建筑、神庙2.古代两河流域在伊拉克境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巴比伦王国,天文学发达。
·发达的数学,公元前18世纪,已有二元二次方程的题目。
两河流域的泥板书上有最早的平方数表,立方数表,函数表,勾股弦数表。
公元前15世纪发明炼铁。
3.古代印度的科学技术西汉称“身毒”,东汉称“天竺”,唐玄奘取经归来后称印度。
·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已成相当发达的农业文明,世界上最早的植棉地区。
公元前6世纪出现圆周率。
·天文学发达,一年分为6季,每季2个月。
·古医学发达,分八科,内外、五官、外科发达,治疗疝气、痔疮,进行剖腹产,唐代传入中国由医学发展出炼丹术。
硫磺和汞为原料,后影响阿拉伯帝国。
4.古中国科学技术五千年文明古国,有3000年的史料记载。
李约瑟的观点,中国从公元3世纪至13世纪的1000年间,科学技术水平为西方望尘莫及。
(317东晋——元1368)三、科技发展对人的影响总述·人类大约经历100万年才到达农业革命。
·不出1万年便达到欧洲的第一次革命。
1760年——1860年,工业革命第一节段·进入20世纪这100年,科学革命对社会进步更明显,更迅速,人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科技发展加快了文明的步伐。
1.技术消除不平等著名经济学家曾说:“技术的成就就是把丝袜的价格降到每个女店员和皇后一样买得起。
”技术成为西方消除不平等状况的主要机能。
30年代美国家庭收入1/3用在食物,80年代降为13%。
2.技术的发展带来大众消费与大众休闲,从战后至70年代以大众消费为特征的社会已形成。
70年代德国工人工资增长每年递增6%,法国4%,西班牙号称出口阳光和海滩。
70——80年代西方提出“消费社会”。
3.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革命的深刻影响不仅带来劳动力的转变,而且引起了劳动时间的革命——引发了生活方式一系列重大变革。
1919年,德国通过了8小时工作法律。
1936年实现了40小时工作周及带薪休假。
30年代美国实施8小时工日,每年休假一周,至90年代欧洲多数工作时间减少,周工作为38小时,全年1519小时。
(1920-56=1864)绝大多数劳资协议规定人均带薪假6周(美国20天,日本11天),瑞典29天,意大利28天。
这种休假已超出劳动力恢复的需要。
人们空闲时间平均每周已达32.15小时,美国40小时。
人们不必为生存和温饱奔命。
从工作和家务劳动中节省出来的时间从事人际交流、娱乐、体育。
德国就业人口中享有4周以上假,平均31个工作日,70%以上德国人出国旅游。
“休闲工业”已经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经济部门。
·科学革命告诉人们“贫穷不会持久”,技术则在消除着不平等。
·旅游热,大众消费的出现表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从追求“生活水平”到追求“生活质量”,从单一追求至多样化追求。
·设计顺应时代的变化。
第三讲现代设计的原则现代设计的灵魂在于设计意匠或创意。
现代设计的客观因素和客观规律,构成现代设计原则的基础,或者说现代设计原则正定位在用它们组成的坐标系上,这是一个多轴的坐标系。
格罗皮乌斯:“我们处在一个生活大变动的时期。
旧社会在机器的冲击之下破碎了,新社会正在形成之中。
在我们的设计工作中,重要的是不断地发展,随着生活的变化而改变表现方式,决不应是形式地追求‘风格特征’”。
“建筑学又须前进,否则就要枯死,它的新生命来自过去两代人的时间中,社会和技术领域中出现的巨大变革。
……建筑没有终极,只有不断的变革。
”“艺术的作品永远同时又是一个技术上的成功”,“人们灵魂上的满足,是和物质的满足同样重要。
”(《外国近代建史》75~77页)《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设计”条中谈到了设计在客观上所受到的制约因素:“受四种因素的限制:材料的性能;材料的加工方法所起的作用;整体上各部件的紧密结合;整体对于观赏者、使用者所产生的影响。
”今天现代设计正处在后工业化时代,处在高科技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现代设计自然反映这一时代的科学水平、技术水平、材料水平、消费水平和审美水平。
除各个时代设计共同的限制因素之外,信息因素或说信息传播的要求也是现代设计所要考虑的。
现代设计受到八种主要因素限制:功能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因素;材料因素;结构因素;环境因素;信息因素;审美因素。
现代设计的六大原则:功能原则;经济原则;科技原则;信息原则;艺术原则;合理原则。
现代设计的特征:一、实用经济性——价格合理,美观实用的批量产品;二、艺术造型性——按美的规律造型与满足现实生活需求;三、现代科技性——更新换代,多样化与标准化,时代感;四、信息传播性——设计分为处理、传送与受众相联系的信息。
现代设计体系按占据空间划分——平面设计、立体设计、空间设计与涉及的经济领域划分——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商业设计依据人与自然社会关系分——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五分法:视觉设计、产品设计、空间设计;时间设计、时装设计还有:二维设计、三维设计、四维设计现代设计可分为以下诸形态:1.工业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工艺美术等2.室内设计——3.建筑设计——4.城市设计——5.园林设计——6.环境设计——广义环境7.装潢设计——8.视觉传达设计——现代公共信息传播9.广告设计——10.商业设计——商业视觉设计11.企业形象设计——CI设计12.服饰设计——13.个人形象设计——14.展示设计——15.程序设计(非视觉化的设计)——第四讲设计——人与环境一、以人为本——人体工程学1.为了高效二战期间,参战国工业设计师研制轻便高效的军用品,导致人体工程学的开始。
二战之后现代设计解决人、产品、环境三者之间的工效、安全健康、舒适宜人的新兴学科。
勒·柯布西耶是早期的“人—机”系统研究者,他的人体尺度作为基本模数的观念和方法应用于建筑中。
※国际人体工程学会对人体工程学做出定义:“这门学科是研究人在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诸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建筑——环境系统中的相互作用着的各组成部分(效率、健康、安全、舒适等)在工作条件下,在家庭中,在休息的环境里,如何达到最优化的问题。
”这门学科是为达到这样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人—机的和谐共存是人体工程学关注的核心问题。
(1)人体尺度——依照人体各部尺度确定设计尺度。
(2)心理尺度——根据产品对人的心理影响来确定设计尺度。
(3)文化尺度——各民族文化习俗,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倾向,道德标准影响着设计。
人体工程学又有:设备人体工程学(传统人体工程学)精神人体工程学(功能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研究彩色、形状、空间、光线、声音、气味、材质等人造物和环境因素如何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探讨这些客观因素如何与使用者、接受者的个性气质、情感、趣味、意志、行为等主观因素相互作用。
(4)艺术尺度——审美规律和艺术法则对设计有更高更深层次的影响。
人类工程学本身是与设计不同,因为设计行为是随着与美的直观这种不能数量化的部分相结合之后才能完成的。
人体工程学虽说关系到美学,但并不等同于美学,也不能代替美学。
成功的优秀的设计,除了要考虑人——机系统可以量化的因素外,还要考虑包括审美和艺术因素在内的许多不能量化的因素,如:生态的、文化的、传统的以及心理因素。
二、设计与环境1.设计离不开环境,所有创造行为都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时代历史社会环境中进行。
设计师主体环境——围绕着设计师对其设计活动产生作用的外界事物,属于人的环境。
设计产品主体环境——围绕设计产品并对其产生影响的外界事物,属于人工制品环境。
2.设计生态环境设计生态学——设计在其相应的存在条件和存在环境中,有着自己发生、成长、适应、进化、盛衰、流传、推广、分化最后终结这种类似生态性的变化。
3.设计与自然环境设计自然环境包括:非生物自然环境——山川、河流、气候、光线。
生物自然环境——动、植物、微生物。
没有石材就没有举世闻名的古希腊柱式,没有季节变化不大的地中海式温暖气候也就没有古希腊神庙柱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