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要求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要求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对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分析。
4.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过程
对物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
对生产工艺过程中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
(2)提高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化程度,避免选用不安全的工艺流程以及不合适的设备、设施,避免安全设施不符合要求或存在缺陷,并提出降低或消除危险的有效方法。
(3)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2安全预评价原则
政策性、科学性、公正性、严肃性、针对性等原则。
1.3安全预评价范围
根据技术服务合同规定的范围编写。
《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2008)
《噪声作业分级》(LD80-95)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
《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8196-2003)
(6)化工库
(7)办公大楼及技术中心
(8)综合楼
(9)门卫室
(10)油库
主要建(构)筑物汇总表
3.7生产工艺
3.8原材料及产品
原材料数量及供应表
物料储存方式
3.9主要设备设施
主要设备设施表一览表
3.10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3.10.1给排水及消防
3.10.2供配电
(1)供电
(2)弱电
(3)照明
(4)防雷
《机械防护安全距离》(GB12265-1990)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1部分:钢直梯》(GB4053.1-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GB4053.2-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4053.3-2009)
《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92)
(4)针对性原则
针对安全评价所需要的结果选择评价方法。
(5)合理性原则
在满足提供所需评价结果的前提下,选择计算过程简单、所需基础数据最少和容易获取的安全评价方法。
6.2评价方法的选择过程
根据评价单元的划分,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不同的划分单元。
6.3选择的评价方法简介
对建设项目安全评价中所选用的评价方法进行介绍
《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09】159号)
《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6号)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
《危险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
《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卫防字【1987】第82号)
4.9.2建设项目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辨识有无重大危险源。
4.10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汇总
危险、有害因素汇总表
5评价单元划分
5.1评价单元的划分原则
5.2评价单元的划分过程
5.3评价单元的划分结果
6评价方法的选择
6.1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
安全评价内容丰富,也因评价的目的和对象不同,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也不同。
安全评价方法很多,每种方法有其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所以需要选择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8)建筑物设计的隔音措施不当,工作环境受到严重的噪声干扰,对职工的听觉造成伤害。
(9)建筑物设计采光不合理,会由于光线不足引起各种危险。
(10)建(构)筑物的地基处理不当,由于建(构)筑物的自重,可能造成地面局部沉降,引起建(构)筑物倒塌、人员伤亡。
(11)建(构)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不足,当地震发生时,将会造成严重的建(构)筑物倒塌和人员伤亡。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010)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00版】)
(5)厂区和车间内消防通道被堵塞,发生火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可能造成事故扩大。
(6)管线、管架、管沟平面布置、竖向布置、共沟敷设不合理,可能引起火灾、触电、相互污染等危险。
(7)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与耐火等级、结构、层数、面积、泄压面积等因素不符合要求,会影响到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建筑设计不合理,可能引发火灾、坍塌。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要求
1安全预评价概述
1.1安全预评价目的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1)查找、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建设项目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小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第549号令)
2.2部门规章及文件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
《关于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安监总厅字【2005】43号)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3】1346号)
3.10.3动力
(1)空压站
(2)生产蒸汽
(3)氧气、乙炔和氩气
3.10.4通风与空气调节
(1)通风
(2)防暑降温措施
3.11安全管理
管理工作负责人
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劳动定员情况
各车间劳动定员表
3.12建设项目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4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依据
4.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依据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及中国石化集团安全项目研究院组织编写,化工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北京第二版第一次印刷)等规范、资料对建设项目生产过程涉及的物质进行辨识和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主席令【1994】第2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2008】第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2001】第6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1989】第22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
2.4收集的资料
3建设项目概述
3.1建设单位简介
3.2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3.3建设项目周边情况
本建设项目建筑与周边单位间距一览表
3.4当地自然条件
3.4.1气候条件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政府令第1号,2001.1.9)
2.3标准规范
《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
《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4.7.1供配电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触电
(2)火灾
(3)雷击
(4)断电
4.7.2给排水及消防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循环水池未设置防护栏或者盖板。
(2)消防系统断电
(2)消防栓布置过远,或者过近(离着火点近,消防栓不能使用)
(3)未设置火灾报警系统
(4)未按规范设计配置灭火器材或配置不足
(16)厂区为规划机动车行驶通道,无限速、转弯灯等交通标志,容易造成车辆伤害事故。
4.6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灼烫
(7)火灾
(8)爆炸
(9)高处坠落
(10)容器爆炸
(11)中毒和窒息
(12)其他伤害
4.7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2)高大建(构)筑物,未按照国家标准安装避雷设施,可能造成雷击触电事故或引发火灾事故。
(13)操作位置超过1.5m的作业区、平台、爬梯及防护栏杆等设施有缺陷,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14)主控室、电气室的门,未向外开启,且主控室未设置紧急出口,发生事故时,人员不能安全撤离,引发更大的事故伤亡。
(15)车间紧急出入口、通道、走廊、楼梯等,未设置应急照明,发生事故时不利于人员疏散。
(5)消防通道堵塞
4.7.3仓储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储罐区
(2)仓库
4.7.4供热
锅炉系统
4.8安全管理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管理人员未参加安全培训,重效益不重安全。
(2)各类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管理文件未制订或制订不完善。
(3)特种作业人员未经过培训合格。
选择原则:
(1)充分性原则
准备充足的评价资料,充分分析评价系统,充分了解各种安全评价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条件。
(2)适应性原则
根据评价内容的系统与子系统、工艺的性质和状态等,选择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3)系统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