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分析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案例——三坊七巷
北口大门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三坊七巷地产福州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 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居民268幢。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 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概称。 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 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坊巷内保存有200 余座古建筑,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九处,省、市级文保单位和历史 保护建筑数量众多,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
业态 三坊七巷的业态主要以工艺品为主,约占50%,还有近 25%的 特产,15%的小吃、餐饮,还有10%的展览馆、书店等 业态布局方面比较有讲究,小吃店穿插在其它业态中, 动中有静,使游客在逛累的同时有歇息的地方 租金 三坊七巷店铺的大小从15-200平左右的不等,以100平 米左右大小的为主15平米的月租金5000元,100多平米 的2-3万元,一楼租金约为二楼的两倍经营模式有租有 售,产权有公也有私有,还有合租、分租等形式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三坊七巷——建筑特色
白墙瓦屋,布局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马鞍墙 、雕饰、建筑门
“三坊七巷” 始建于西晋末年
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 厚砖或土筑的围墙。惟独福州三坊七 巷民居的马鞍墙是曲线形——墙体随 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 宅外,状似马鞍。一般两侧对称,墙 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 三坊七巷在建筑装饰方面最有特 色的要数对门窗扇的雕饰。窗饰 的类型特别丰富,有卡榫式图案 漏花,有纯木雕式窗扇,也有两 者相间使用。可以说是江南艺术 的集大成者。 三坊七巷建筑门的处理也极具特色, 约四种:一种是在前院墙正中,由石 框构成的与墙同一平面的矩形师门, 另一种则是两侧马鞍墙延伸作飞起的 牌堵,马鞍墙夹着两面坡的屋盖形成 较大的楼。
位于文儒坊之南。坊内有一 早题巷。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殉 难广州之后,他家人匆忙从南后 街林家大院搬出,便是到早题巷 避难。 一天早晨,有人从门缝塞进 一个物件,其中就有林觉民所书 《与妻书》及其写给父亲的家信, 这些信件日后都成为了珍贵的革 命文物,教育和感动了一代又一 代人。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郎官巷
西接大小水流弯,内河与闽江相通,是早期水上交通道口,故在巷子中段24号的二梅书 屋设有天后宫,临街开三门,内有戏台、藻井,木构件雕刻精美。而二梅书屋是清朝进士林 星章的故居。1918年,严复回福州为儿子严叔夏完婚并避冬,好友李厚基特地为其买下郎官
巷两座房子,是严复度过他晚年最后岁月的地方。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详细划分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三坊七巷
衣锦坊
衣锦坊位于福州市南后街西北部。衣锦坊多深宅大
院。其中建于清初的欧阳花厅是现存较完好的建筑之一,
清光绪十六年古宅被屈臣氏药铺老板欧阳宾重修。 衣锦坊16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住宅,其院内水榭 戏台_是一个木构单层平台,四柱单开间,三面临水, 下为一个池塘,中隔天井,正面为阁楼,右侧有一谯楼, 设计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
黄巷
因晋永嘉年间(307-312年)“永嘉之乱,八姓入闽”,中原的衣冠士族黄姓一支避乱到 福建,落户在巷内而得名。历史上,黄巷多为儒林学士所居,从唐朝到明朝先后有黄璞、户部 尚书林绅、侍郎萨琦、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抚李弻、梁章钜、郭伯荫,进士陈
寿棋等居住于此。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三坊七巷
宫巷
明中叶,因有不少人在北京宫中供职,就称宫巷。 巷内现存明代建筑6幢,清代建筑13幢,面积上千平方米的深宅大院有10幢,是当今福 州保护得最完整的古巷坊。1936年郁达夫任省政府参议,写下对宫巷的第一印象:“走过宫 巷,见毗连的大宅,都是钟鸣鼎食之家,像林文忠公的林氏,郑氏,刘氏,沈葆桢家的沈氏, 都住在这里,两旁进士之匾额,多如市上招牌……”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三坊七巷
文儒坊 光禄坊
与衣锦坊紧邻且平行,文儒坊 以名人聚居而著称。 在文儒坊中保存最好的是62 号清末陈承裘的故居。陈承裘咸 丰二年中进士,其儿孙都很出色, 有“世进士”的美誉。其大儿子 陈宝琛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 的老师。陈承袭故居,占地面积 2100平方米,是福州城内三大古 宅之一,也是我国南方颇有代表 性的古建筑。
三坊七巷
塔巷
旧名修文巷,巷内居民多以风火墙自成院落,木构厅室,天井回廊,是福州古建筑民居 群的典型,且很少改拆,原貌得以基本保持。宋代福建理学先驱、被称为“海滨四先生”之 首的陈襄住在塔巷。另外,在塔巷西口有一处清代建筑,院王麒的故居。严复回福州后也曾在此居住 过。
严 复: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林 旭:“戊戌六君子”之一
林长民:“五四”运动引发者
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冰 心:现代著名诗人 陈矩孙:“一二·九”运动组织者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三坊七巷
衣锦坊 三坊 文儒坊 光禄坊 杨桥巷: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 郎官巷:在杨桥巷南,南后街的东侧 塔 巷:在郎官巷之南 七巷 黄 巷:在塔巷之南 安民巷:位于黄巷之南,隔着南后街与文儒坊相对 宫 巷:在安民巷之南 吉庇巷:俗称“吉避巷”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三坊七巷——坊巷名人
白近代以后的重要历史事件,如虎门销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卢沟桥事变等等,都是 中国历史发展的关节点。从三坊七巷中走出的人物都在这些事件中扮演了时代推手的角色。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沈葆桢:中国“船政之父” 曾宗彦:“近代陆军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