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VCS586-401-001SM 轮机说明书

VCS586-401-001SM 轮机说明书

1 概述本船轮机部分遵照中国船级社CCS《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09);CCS《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和设备规范》(2006)及修改通报;CCS《材料与焊接规范》(2009);CMSA《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国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8)及其修改通报进行设计,满足入级要求。

以下的说明将根据最终的比较、电力负荷计算、设备制造厂和规范的要求进行优化。

所有设备的设计和供应均能满足规范的要求。

轮机自动化部分按“BRC”要求进行设计。

1.1 机舱位置机舱位于本船的艉部。

监视室布置在机舱内主甲板层。

1.2 应急发电机间应急发电机间布置在艉楼甲板的后方。

1.3 推进系统配置推进系统包括:—主机;—减速齿轮箱;—轴;—定距螺旋桨。

1.4 燃料与环境条件主机可燃用180cst(50℃)即1500秒(雷氏一号黏度100F)重油。

辅机、应急发电机及焚烧炉等燃用船用轻柴油。

重油系统设有二个重油舱、一个重油日用油柜和一个重油沉淀柜。

轻油系统设有二个轻油舱,一个轻油沉淀柜和二个轻油日用柜。

指定的燃料等级符合ISO8217。

在没有特殊规定的前提下,环境温度值应参照ISO3046:大气压力 : 1 bar环境温度 : 0~45°C海水温度 : 32℃吸入空气温度 : 45°C1.5 辅助设备下面给出的机械设备的技术参数以主、辅机及其他设备的制造厂商提供的数据为准。

除了柴油发电机组是为其他设备提供电源外,其他的辅助设备为电驱动。

1.6 机舱自动化机舱自动化满足CCS规范“BRC”标志的相关要求。

2 轴系轴系包含以下几个部分:—螺旋桨—艉轴—轴管及轴承—密封装置2.1 螺旋桨本船选用的定距螺旋桨的参数如下:数量:1型式:定螺距桨材料:锰铝青铜螺旋桨直径:~3.40 m叶片数:52.2 艉轴艉轴包含以下几个部分:—螺旋桨轴—联轴器—中间轴轴与齿轮箱之间通过有键法兰连接,与螺旋桨采用有键连接,轴由锻钢锻造。

设一套轴接地装置,它与船体相连,并且安有监视系统。

2.3 艉轴承在艉轴的前后分别设有前轴承和后轴承,尾管轴承采用白合金轴承,可通过对艉轴变位所引起艉轴运行状况的变化进行监视,以延长艉轴的大修期。

2.4 艉轴密封艉轴承采油润滑,尾轴管密封采用辛伯来克斯或类似型式,防沙型,设有防渔网装置。

3 主推进系统3.1 主机3.1.1 说明主机为船用柴油机,直列、四冲程、直喷、水冷、增压柴油机。

推进装置的自动化和遥控系统按照制造厂商及规范的要求设置,并且在监视室和驾控台能够对它进行监控。

主机所需的标准工具均随机附带。

3.1.2 技术参数数量:1型号:8320Zcd-8型式:直列、四冲程、直喷、水冷、废气增压柴油机缸数:8缸径/行程:320/440 mm持续功率:2206 kW (3000PS)额定转速:525 r/min燃油耗油率:205+5%g/kW.h滑油消耗率:≤1.7 g/kW.h冷却方式:闭式循环水冷却起动方式:压缩空气起动旋向:顺时针(面向飞轮视)自动化等级:按照CCS对“BRC”标志的要求而定上述主机输出功率是在以下工作条件下取得的:海水温度:32℃低温淡水温度:(38℃)环境温度:45℃大气压力:1 ba相对湿度:60%主机的装配必须按照主机厂的要求进行。

附件及备件:—机带滑油泵,滑油冷却器—废气涡轮增压器:按制造厂商的标准—空气冷却、淡水冷却器、海水泵、淡水泵及管系—飞轮—气起动阀—空气瓶—气起动截止止回阀—按制造厂商提供全套工具—主机转速和涡轮增压器转速计3.2 齿轮箱本船选用的减速齿轮箱为单输入、单输出、可逆转型。

齿轮箱与主机之间用弹性联轴器联接。

齿轮箱的技术参数:型号:GWC52.59数量:1减速比:2.9643:1附件及备件:—齿轮箱备用滑油泵—滑油冷却器及温度调节旁通阀—按制造厂商的标准提供油滤器3.3 弹性联轴器型号:RATO-S3120型式:弹性橡胶联轴器。

额定扭矩:50 kNm4 锅炉选用一台约200kW废气热油锅炉,可利用主机的废气来加热热油。

加热的热油可直接对重油舱柜及分油机加热器等进行加热。

锅炉能满足本船在最低环境温度下航行所需的热量。

废气热油锅炉的技术参数将根据废气的量确定。

在4m平台右舷后面设热油锅炉储存柜。

废气热油锅炉应带热油循环泵二台,一台备用,循环泵的参数根据热油产量确定。

5 发电机组5.1 柴油发电机组主柴油发电机组布置在机舱内。

每台柴油发电机组均由一台四冲程、高速、直列水冷的柴油机驱动。

经过负荷计算后选用的机组参数如下:数量:3持续功率:每台200 kW( 400 V, 50 Hz)转速:1500 r/min起动方式:电正常航行工况下,使用一台即可满足全船所需用电;在卸货或消防时,两台可并车使用。

5.2 应急兼停泊发电机组应急兼停泊发电机组由一台直列、增压柴油机驱动,并且将其布置在艉楼甲板后方的应急发电机间内。

技术参数如下:额定功率:90 kW( 400 V, 50 Hz)转速:1500 r/min起动方式:电/弹簧蓄能器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发电机间的通风、进气和排气系统以及足够的维修空间。

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漏水口,并且设有有效的措施避免由恶劣天气或海况带来的海水进入。

6 辅助设备下面给出的辅助设备的技术参数,将以最终确定的制造厂商提供的为准。

技术参数的修改是允许的,因为它必须满足本船主体及性能的调整和安装,使它们不至于受到影响。

6.1 系统描述6.1.1 冷却水系统6.1.1.1 海水冷却系统在机舱的左右舷分别布置了一个海水箱(高位和低位)。

海水吸入管延伸至海水箱的底部,防止空气的进入。

海水箱由一根直径为300mm的海水总管连接,在与海水箱相连的进水阀之后均设有粗水滤器。

每个海水箱都设有相应的透气口、压缩空气吹洗及海水防腐装置。

在本船的艏部设有一个单独的海水箱,为应急消防水泵提供水源。

6.1.1.2 主机冷却水系统主机自带有海水泵一台、淡水泵一台,另设有电动淡水备用泵一台,主机备用海水泵由总用泵兼作。

主机淡水出机后,经过淡水温度调节阀和淡水冷却器,由主机机带淡水泵抽吸泵入主机淡水进口,完成淡水冷却循环。

当机带淡水泵故障时,由电动淡水备用泵替代。

主机设有独立的膨胀水箱。

主机膨胀水柜内装功率为10kw的带温控的加热器一只,带控制箱。

另外,在主机淡水泵出水管分一路,专供主机喷油器冷却模块冷却用。

冬季主机在冷车起动之前,应开启柴油机油水预热装置对主机淡水进行预热。

主机机带海水泵由海水总管吸入海水,经泵排出经主机空冷器后,分为二路,一路至滑油冷却器、淡水冷却器后排出舷外,另一路至齿轮箱,对它们进行冷却后,分别排出舷外。

当机带海水泵出现故障时,总用泵可作为主机海水泵的备用泵。

6.1.1.3 辅机冷却水系统发电机组柴油机组的冷却海水由辅机海水冷却泵提供,全船共设一台辅机海水冷却水泵。

辅机自带的淡水泵完成自身的淡水冷却循环。

辅机海水冷却泵由海水总管吸入海水,完成对各自的冷却后排出舷外。

每台发电机组柴油机均自带有淡水膨胀水箱。

集中式空调装置、机舱监视室空调均采用海水冷却,并设置一台空调冷却水泵提供冷却水源。

另外设一台备用泵作为辅机和空调冷却的备用泵,该泵平时作为制氮装置冷却水泵。

空压机采用风冷。

6.1.1.4 应急兼停泊发电机冷却系统按规范和制造厂商的规定,本船的应急发电机组是通过散热冷却器进行风冷。

6.1.2 燃油系统主机可燃用180cst(50℃)燃料油,辅机组、应急发电机组、焚烧炉等燃用轻柴油。

重油系统设重油舱二个,重油沉淀柜一个,重油日用油柜一个,燃料油分离机及加热器二套,轻油分离机及加热器一套,燃油供油单元一套,重油输送泵二台。

重油系统采用热油加热。

主机重油沉淀柜、日用柜采用热油加热,另加设电加热器。

主机供油单元采用热油-电混合加热。

轻油系统含两个柴油舱,一个沉淀柜和二个柴油日用柜,一个应急兼停泊柴油发电机组柴油日用柜和二台柴油输送泵。

沉淀柜应安装高—低位开关,自动根据液位的变化启动输送泵,自动向沉淀柜补充柴油,设高高位开关,自动停止输送泵。

重油沉淀柜亦具有自动补油功能。

重油溢油舱,轻油溢油舱设高位报警,在机舱值班室有声光信号。

燃油系统还设有燃油污油舱一个,燃油污油泵一台。

燃料油分离机能够24小时运转。

燃料油的净化可采用一套净化装置,也可采用两套净化装置并联或串联持续净化。

设置一套轻油分离机及管路,以便对柴油进行净化。

净化装置分离出来的污水和其他杂质应排至渣油舱;重油和轻油可由任意一舷分别注入重油舱和轻油舱。

每个日用油柜均设有供油管、注入管、溢流管、透气管、油位计等。

每个日用燃油柜都设有低液位报警。

所有油柜、油泵及滤器的下方均设有油盘。

油盘的泄油引至污油舱。

污油舱设有高液位报警,舱内污油由污油泵排至岸上接收设备。

油渣泵将污油泵至焚烧炉污油柜,并可自动关停,污油再由污油柜自动泵至焚烧炉。

燃油系统设有气动遥控快关阀装置,可在机舱外控制。

应急兼停泊发电机组燃油柜的燃油专供应急发电机组使用,油柜内储油可供应急发电机组至少使用18小时以及停泊8小时使用,并设置有保证至少使用18小时的低位液位报警及超高位液位报警。

应急发电机油柜装液位计,出口设手动速闭阀,可在应急发电机室外进行手动关闭。

6.1.3 滑油系统6.1.3.1 主机滑油系统本系统设有滑油储存舱一个、滑油循环舱一个、污油舱一个、电动滑油输送泵一台、滑油手摇泵一台、主机机带滑油泵一台、主机滑油备用及预供泵一台、主机滑油冷却器一套、主机喷油器冷却模块一套、冷却模块滑油箱一只、齿轮箱滑油备用泵一台、滑油分离机及加热器一套等。

设主机滑油沉淀柜(4m3)在机舱4米平台甲板,装带温控的5kW电加热装置,滑油沉淀柜旁装控制箱。

主机滑油沉淀柜设透气管(通艉楼甲板)、放残阀(设漏斗,由管路排至污油舱)油位计,设手动阀可将柜里滑油放回主机滑油循环柜的管路。

滑油储存舱可由艉楼甲板注入口注入滑油。

滑油储存舱设有液位测量装置及空气管等。

主机为干式油底壳。

主机滑油循环舱设在双层底。

其舱内滑油由主机自带滑油压油泵排出,经滑油双联滤器、自动调温阀及主机滑油冷却器后,进入主机内润滑;主机滑油系统中的自动调温阀,可将滑油进机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主机油底壳的油通过设在主机油底壳前后的管路自流到主机滑油循环舱。

主机滑油备用及预供泵可在主机起动前对主机提供润滑油,同时作为主机滑油压油泵的备用。

滑油分离机可对滑油循环舱内的滑油进行循环净化处理,以延长滑油使用时间、提高主机使用寿命。

滑油使用到更换期时,排至舷外接收设施。

设有管路可将主机滑油循环舱内的滑油抽至污油舱和舷外,设有管路和手摇泵可将滑油储存舱的滑油抽出至主机滑油循环舱。

主机喷油器冷却模块及冷却模块滑油箱系统的冷却介质采用CD40机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