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资源管理试题课程代码:0237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三资源就是指()A.可再生资源B.非可再生资源C.自然资源D.信息资源2.基本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可以表示成以下两项之和:信息资源的储备潜力和()A.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B.处理信息资源的人数C.信息资源的处理潜力D.信息资源的生产能力3.知道怎么做(Know-how)以及知道是谁(Know-who)的知识,统称为()A.基本知识B.归类知识C.沉默知识D.应用知识4.在知识经济形态下,经济的增长取决于技术的进步和()A.加大投资力度B.扩大生产规模C.拓展市场份额D.知识积累的速度5.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中,负责选择合适人员并选择正确开发方法的,是()A.系统分析员B.项目经理C.项目支持小组D.系统工程小组6.在对信息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价的系统效率指标中,单位时间内系统能完成的工作量称为()A.周转时间B.响应时间C.吞吐量D.工作定额7.系统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以及平均维修时间,主要用于衡量系统的()A.可维护性B.可靠性C.安全性D.适应性8.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立项,指的是()A.项目列入计划B.已批准项目设计C.已批准项目投入运行D.已批准项目开发9.以ZB开始的标准代号表示这种标准是()A.国际标准B.国家标准C.行业标准D.地方标准10.将一定范围的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所得到的图表,称之为()A.标准体系表B.标准层次表C.标准系列D.标准序列11.不同种类的标准之间和不同专业领域的标准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数量比例上的规定性关系,我们把这种特征称之为()A.配套性B.协调性C.完整性D.比例性12.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出台的两个阶段是()A.标准的制定和颁布B.标准的制定与实施C.标准的颁布与修订D.标准的初审与终审13.与软件产品满足规定的和隐含的需求能力有关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称之为()A.软件标准B.软件体系C.软件评测标准D.软件质量14.当环境改变或软件运行发生故障时,为了使其恢复正常运行所需作出努力的大小程度称为()A.可靠性B.可维护性C.可用性D.安全性15.软件质量管理活动大致可分为()A.质量检查和质量保证B.质量检查和质量统计C.质量控制和质量设计D.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16.我国SSC软件质量度量模型中,提出了如下两套度量表()A.面向开发过程的和面向对象的B.面向开发过程的和面向产品的C.面向产品的和面向科研项目的D.面向质量要素的和面向评价准则的17.数据加密有两种体制()A.单密钥体制和双密钥体制B.明文体制和密文体制C.加密体制和解密体制D.序列体制和分组体制18.数字签名就是()A.签名字模数字代码化的签名B.采用电子形式的经过加密的签名C.数字编码形式的签名D.经过登记的数字代码签名19.信息系统存在潜在的威胁和容易受到攻击主要是因为信息系统的()A.不可靠和难于维护B.内部复杂性和使用简单性C.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D.开发水平不高20.对数据的二级密钥进行加密保护的密钥称为()A.基本密钥B.高级密钥C.主密钥D.一级密钥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推进信息化的关键资源是()A.人B.技术C.计算机D.组织管理E.通信网络22.信息系统日常运行管理工作包括()A.数据的收集B.数据处理与信息服务C.硬件维护D.安全管理E.对人员、数据和软件的管理23.标准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A.应规定技术内容B.应留有自由度C.应能加以检验D.应适用于所有应用场合E.应顾及早期的产品24.网络安全技术包括()A.访问控制技术B.数字签名技术C.密钥管理技术D.防火墙技术E.通信流分析控制技术25.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有()A.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资B.促进知识的传播C.压缩传统产业D.提高人的素质E.促进组织的变革26.标准化是实施标准的具体过程,其主要目标是获得最佳的()A.经济效益B.技术效益C.社会秩序D.社会效益E.质量保证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7.知识经济28.经济效果29.国家标准30.全面质量管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31.简述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作用。
32.简述系统运行管理中系统主管人员的工作内容。
33.我国制定的软件工程标准体系包含哪几方面的标准?34.简述质量管理经历的发展阶段。
35.简述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功能。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9分,共36分)36.概述企业组织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所包括的信息资源内容。
37.概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38.标准体系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9.什么是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犯罪有哪些特征?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资源管理试题课程代码:0237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非再生资源又称为()A.第一资源B.第二资源C.第三资源D.信息资源2.测度某一地区或国家基本信息资源生产储备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指标,指的是()A.信息资源的开发度B.信息资源的容量C.信息资源的丰裕度D.信息资源的存储量3.将沉默知识转化为归类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作为其基本任务之一的是()A.学习B.创新C.记忆D.总结4.知识经济特别注重知识与信息的分配、传播、利用及()A.开发B.创新C.生产D.处理5.信息系统开发时,负责以系统的观点来制定系统开发各阶段任务的是()A.项目经理B.过程管理小组C.质量保证小组D.系统工程小组6.费用/效益分析一般用于信息系统的()A.事前评价B.事中重新评价C.各阶段评价D.事后评价7.确定系统中的错误并进行修正的努力,这类工作量的难易度称为系统的()A.可维护性B.可扩充性C.可移植性D.适应性8.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时,负责整个项目的成本及进度控制的是()A.项目经理B.过程管理小组C.系统工程小组D.项目支持小组9.以DB开始的标准代号表示这种标准是()A.国际标准B.国家标准C.行业标准D.地方标准10.按照标准本身的属性进行分类的方法称为()A.层级分类法B.性质分类法C.对象分类法D.范围分类法11.在标准体系的构成中,反映各标准之间在相关的质的规定性方面互相一致,互相衔接,互为条件,和谐发展的特性是()A.配套性B.比例性C.完整性D.协调性12.我国制定信息资源管理标准所采用的体制为()A.集中统一管理B.由各部委分散管理C.统一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D.统一管理与分工管理相结合13.软件运行所需的计算机资源的有效程度,称为软件的()A.可运行性B.可用性C.效率D.可计算性14.为了防止意外或人为的破坏,软件应当具备的自我保护能力称为()A.安全性B.可靠性C.可维护性D.可用性15.软件的质量包括()A.程序质量和文档质量B.设计质量和程序质量C.环境质量和程序质量D.开发质量和运行质量16.质量管理先后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是()A.检验质量管理、统计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B.统计质量管理、检验质量管理、三全管理C.目标管理、定性管理、定量管理D.统计管理、制度管理、人的管理17.为了提高网络登录过程的安全性,专家们提出的口令控制存取方式是()A.一次性口令B.速记码口令C.超长码口令D.特征性口令18.所谓软件指纹,就是()A.体现个人特征的特殊信息B.软件内嵌入的指纹信息C.盗窃者留在软盘上的指纹D.在软盘上做的防复制的永久性标记19.对信息的威胁和攻击,主要是造成()A.信息不能使用B.信息无法读取C.信息泄露和信息破坏D.信息难以改写20.衡量网络安全性的指标包括()A.保密性、可控制性和抗攻击性B.保密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C.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用性D.可恢复性、可审查性和抗攻击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有()A.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资B.促进知识的传播C.压缩传统产业D.提高人的素质E.促进组织变革22.系统维护的内容包括()A.应用程序维护B.数据维护C.代码维护D.硬件维护E.机构和人员的变动23.术语标准化的原则有()A.优先原则B.简化原则C.灵活性原则D.先进性原则E.广义性原则24.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包括()A.数据安全B.场地安全C.设备安全D.软件安全E.存储介质安全25.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开发策略通常有()A.线性法B.线性迭代法C.原型法D.复合法E.直接编程法26.软件质量控制活动包括()A.计划B.设计C.制定规程D.规程评价E.产品评价三、名词解释27.第一信息部门28.系统评价29.地方标准30.质量管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31.简述知识产权制度的意义。
32.简述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目标。
33.简述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34.简述规定软件质量需求的主要过程。
35.简述数据库安全的重要性。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9分,共36分)36.概述面向组织的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37.概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流程。
38.概述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重要作用。
39.概述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信息资源管理试题课程代码:0237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是()A.资源、人力、资本B.资源、能源、信息C.资源、人力、信息D.材料、能源、信息2.广义信息资源包括信息及其生产者和()A.信息分析B.信息挖掘C.信息技术D.信息检索3.信息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A.很高B.较高C.较低D.很低4.一种支持高层战略决策的信息系统是()A.MISB.TPSC.ESSD.DSS5.信息化战略的规划方法很多,如()A.企业资源规划B.波特五力模型C.SWOT矩阵法D.关键成功因素法6.信息化战略规划最重要的成果是提出()A.企业资源规划B.信息资源规划C.信息化项目规划D.组织信息化体系架构7.信息系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A.自然系统B.人机系统C.社会系统D.生态系统8.信息系统实施的依据是A.系统规划报告B.系统分析说明书C.系统设计说明书D.系统程序说明书9.信息系统分析阶段需要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并提出新系统的()A.状态模型B.物理模型C.逻辑模型D.功能模型10.专业数据库是()A.数字化信息源B.信息的载体C.非数字化信息源D.一次信息源11.除了生活中的信息需求之外,个人信息需求还包括工作中产生的信息需求,即为()A.生产信息需求B.业务信息需求C.职业信息需求D.能力信息需求12.有些问题解决起来比较复杂,需要依赖决策者一定的经验或直觉,这样的问题属于()A.结构化问题B.非结构化问题C.半结构化问题D.完全结构化问题13.以GB/T开始的标准代号表示这种标准是()A.国际标准B.国家标准C.行业标准D.地方标准14.运用统一方法进行标准化时,应注意实施的范围、时机的掌握以及统一过程中的()A.分散性B.合理性C.灵活性D.方便性15.标准化工作需要横向深入到各个专业的技术领域以及每一专业技术领域的各个环节,这称为标准化的()A.统一性B.协调性C.政策性D.横向综合性16.应对银行突发灾难的最有效办法,是迅速建立并不断完善金融机构()A.灾难备份和恢复系统B.信息系统C.认证系统D.交易系统17.在公钥体系中,签名时使用()A.发送者公钥B.发送者私钥C.接收者公钥D.接收者私钥18.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可分为四个阶段:电子数据处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和()A.知识管理B.流程管理C.物联网D.云计算19.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各个方面应用()A.管理手段B.信息技术C.量化数据D.计算机技术20.按信源划分,政府信息可以分为()A.保密信息和公开信息B.图形图像信息和文字信息C.内生信息和外生信息D.政治、军事和经济信息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下列选项中,属于信息技术范畴的有()A.IPhone4B.GPSC.PDAD.公交一卡通E.IPad22.信息化项目规划常用的规划工具有()A.SWOT矩阵B.MSProjectC.波特五力模型D.甘特图E.WBS23.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和技术手段有()A.关联分析B.决策树C.粗糙集D.归纳学习E.对比法24.下列关于标准的描述中,正确的有()A.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B.国家标准一经批准发布实施,与国家标准重复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即行作废C.行业标准是全国适用的标准D.国家标准也需要行业标准进行补充E.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公布之后,地方标准是否作废由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决定25.制定安全策略的步骤包括()A.理解组织的业务特征B.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制C.开发策略实施手段D.确定安全策略的范围E.安全策略评估三、名词解释(共三题9分)26.SWOT矩阵法27.标准化管理过程28.最小特权原则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9.试举例阐释信息社会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