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洞双线隧道中隔墙施工方案

单洞双线隧道中隔墙施工方案

单洞双线隧道中隔墙施工方案目录1 工程概况 (3)2 编制依据及原则 (3)2.1编制依据 (3)2.2编制原则 (4)3 施工总体筹划 (4)3.1施工组织设计 (4)3.2主要人力资源配置 (7)3.3机械设备资源配置 (7)3.4主要工程量统计 (7)4 主要施工方法 (8)4.1脚手架工程施工 (8)4.1.1 搭设顺序 (8)4.1.2 构件材料 (8)4.1.3 脚手板 (9)4.1.4 纵向水平杆 (9)4.1.5 横向水平杆 (10)4.1.6 立杆 (10)4.1.7 剪刀撑 (10)4.1.8 其他事项 (11)4.1.9 附图 (11)4.2钢筋工程施工 (12)4.2.1 施工准备 (12)4.2.2 钢筋加工及绑扎 (13)4.2.3 中隔墙剪力销的设置 (14)4.3模板工程施工 (15)4.4混凝土工程 (17)5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8)5.1质量保证措施 (18)5.2安全保证措施 (18)1工程概况洞双线隧道设计起止里程右DK13+224.405~右DK13+512.654,长228.249m。

二衬F3断面尺寸14.210×10.589m(宽×高),隧道二衬采用C35,P10、P12防水钢筋砼,二衬衬砌厚为600mm,结构防水等级为二级。

根据设计要求及总体施工安排,单洞双线隧道中隔墙在二衬完成后施做。

图1.1 中隔墙横断面图中隔墙全长290.345m,高度7.423m-8.125m,设计采用C35混凝土浇筑,厚度为400mm,保护层厚度均为30mm,无防水要求。

钢筋主筋采用Ф22钢筋,间距200mm;分布筋Ф12,间距200;拉筋采用Ф8钢筋,400*400梅花形布置。

2编制依据及原则2.1编制依据1、1号线一期工程05标段招、投标文件;2、《第五篇区间工程-第十册隧道主体结构设计施工图-第二部分隧道主体结构设计图(二)》;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8、国家行业现行的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技术标准和有关的强制性条文。

主要国家、行业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

2.2编制原则1、满足设计要求和各项技术标淮;2、深刻领会设计图纸,采用科学合理、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施工方案;3、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指标;4、施工方案不断优化和完善,使之更加满足现场需要。

3施工总体筹划3.1施工组织设计根据本区间隧道的施工情况,考虑到中隔墙高度较高,为给现场施工提供操作平台,保证施工质量效果及安全,计划在中隔墙两侧分别搭设双排脚手架。

根据规范要求,搭设脚手架立杆横距、纵距、步距尺寸为1500mm*1500mm*1500mm。

中隔墙结构施工模板采用以木模为主的模板体系,木胶合模板通过次龙骨(方木)+主龙骨(钢管)+对拉丝杆体系加固。

钢筋模板施工完成后,通过提前设置的下料口通过地泵接管浇筑混凝土。

图3.1 双线隧道中隔墙结构设计图(部分)根据设计图纸可知,单洞双线中隔墙的设计走向为6m一折的折线,高度范围在7.5-8.0m(具体数值如表3-1)。

根据工期要求,确保关键节点,使该工程各工序施工衔接有序,并满足中隔墙施工的整体性,缩小施工循环次数,减少施工的缝留置及后粗处理工作,特制订纵向分段、竖向整体浇筑施工的技术方法措施。

初步设计分段长度如表3-1;计划中隔墙分7段进行施工,每段长度在42m左右。

为了满足工期要求,拟计划从大小里程起始点分两个面组织施工,并在大断面隧道中隔墙中间里程位置合龙。

3.2主要人力资源配置表3.2 模板脚手架施工人员配置表3.3机械设备资源配置3.4主要工程量统计表3.4 拟投入机械设备表4主要施工方法4.1脚手架工程施工根据中隔墙的结构特性,为了给过程施工提供较为稳定的操作平台,现场计划在中隔墙两侧搭设长度45m双排扣件式脚手架,为增加脚手架稳定性,脚手架立杆顶至隧道拱顶,并固定牢固。

4.1.1搭设顺序底座检查、放线定位→铺设垫表板式垫木→安放并固定底座→立第一节立杆→安装扫地大横杆→安装扫地小横杆→安装第二步大横杆→安装第二步小横杆→安装第三步大横杆→安装第三步小横杆;接立杆→接续安装大横杆→小横杆等→加设剪刀撑→在操作层设脚手板→分段设置施工人员上下步梯4.1.2构件材料脚手架钢管:采用Q235普通钢管,φ48.3×3.6钢管。

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kg。

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作,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到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脚手板:脚手板现场采用木板,单块脚手板的的质量不宜大于30kg,脚手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

4.1.3脚手板(1)在第3层及第5层作业层满铺木板作为脚手板,在脚手板两侧加设挡脚板。

(2)作业层脚手板采用木板脚手板,应铺满、铺稳,铺实。

(3)脚手板为2宽木板并排靠齐,宽度不小于50cm。

脚手板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

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承,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严防倾翻。

脚手板的铺设应采用对接平铺或搭接铺设。

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探头长度小于15cm,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大于300mm,两端应各设置直径小于4mm的钢丝箍两道来对脚手板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

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a)脚手板对接;(b)脚手板搭接图4.1 脚手板搭接要求4.1.4纵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间距1.8m,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水平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单根杆长度不应小于3跨;(2)纵向水平杆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或搭接。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纵距的1/3;②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③使用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并应等间距设置,间距不应大于400mm。

4.1.5横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间距1.5m,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2) 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3) 当使用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4)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4.1.6立杆(1)立杆步距1.5m,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

②脚手架必须设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③双排脚手架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2)脚手架立杆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当立杆采用对接接长时,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②当立杆采用搭接接长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并应采用不少于3个旋转和扣件固定。

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4.1.7剪刀撑根据规范要求,高度在24m以下的双排脚手架,均需在外侧两端、转角及中间间隔不超过15m的立面上,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现场设置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应按下表的规定确定。

现场规定,每4道(6m)立杆设置一对斜撑,连续设置。

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表4.2 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m,并应采用不少于3个旋转和扣件固定;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4.1.8其他事项脚手架搭设完成后应在合适位置设置人行上下梯子,梯子应固定在架子上,需加护栏,保证牢固性及安全性。

中隔墙两侧的双排脚手架应通过横向水平杆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增强其整体稳定性。

凡遇到钢管接长,可采用对接和搭接两种形式。

对接钢管用直式扣件;钢管搭接时,搭接长度不小于1.5m,每个搭接长度范围内,中间和两头需使用3个旋转式扣件连接牢固。

为增加脚手架的稳定性,沿脚手架纵向每4道(6m)设置一道抛撑。

脚手架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前,应悬挂标识标牌,落实相应责任人。

4.1.9附图双排脚手架横断面如图4.2双排脚手架纵断面如图4.3图4.2 中隔墙双排脚正视图图4.3 中隔墙双排脚侧视图4.2钢筋工程施工钢筋工程施工总体流程钢筋加工施工缝剔凿清理钢筋绑扎定位筋焊接测量放线钢筋进场检验钢筋验收清理施工缝合模图4.4 钢筋工程施工总体流程图4.2.1施工准备(1)技术人员做到熟悉图纸、规范,对各项技术质量标准交底。

(2)组织现场准备备绑扎用的铁丝、绑扎工具(如钢筋钩、带扳口的撬棍),绑扎架,电焊机及操作平台等。

(3)通知试验人员对满足外观质量要求的钢筋进行提前检验,检验合格后的钢筋方可投入使用。

(4)提前放出中隔墙中线及边线,验收合格后用云石机在墙里皮3-5mm位置进行切割,切割深度为8-10mm,然后进行剔凿,剔凿深度10mm-15mm为宜,剔除浮浆及软弱层露出石子,清理干净用水清洗。

4.2.2钢筋加工及绑扎钢筋的加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的要求,在钢筋加工场内进行加工。

(1)钢筋加工、弯制前的检查①检查钢筋是否经检验合格,不合格或未经检验的钢筋禁止进入加工现场,钢筋进入加工场应有签认手续。

②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害,油、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③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调直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擦伤,抗拉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

(2)钢筋的加工所有钢筋加工人员进场前先进行教育与交底,合格的人员才能上岗进行钢筋的加工制作,并对产品进行抽检。

项目部还将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巡查,钢筋加工必须严格按审核后的料单下料,特殊部位的钢筋须放大样。

图4.5 中隔墙横断面配筋图图4.6 中隔墙横断面配筋剖面图钢筋加工制作控制项目应符合下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