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暨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2008年1月8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第一章总规程第一条根据《中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时实施办法》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规律,结合我校的特点和学位管理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按下列学科授予:药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授权我校可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10个学科门类授予学位。
第三条学位分专科、学士、硕士、博士三级,设科学学位、专业学位两种类型。
国家设“名誉博士学位”,授予国内外卓越的学者、科学家或著名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
第四条凡热爱中华民族的华侨、香港、澳门和台湾学生、外籍华人学生,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凡是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的国内公民,其学术水平或专门技术水平达到学位授予标准,均可按本细则向我校申请相应的学位。
但申请人不得同时向两个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学位。
第二章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第五条暨南大学学校成立学位评定委员会,由21~25人组成,任期2至3年。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2人。
主席由具有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校长或副校长担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须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审批并转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学位评定委员会下设学位办公室(以下简称学位办),负责处理本校有关学位的日常事务,担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秘书工作。
在正常情况下,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每年1月和6月举行会议,审议与通过授予各级学位的人员名单、其他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相关的重要、紧急事项。
其他事务,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不定期召开会议审议或由委员会授权主席直接审定。
第六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职责(一)审定攻读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二)审批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及答辩委员会人员的名单。
(三)批准各分委会审议通过的学士学位、硕士学位获得者的名单;(四)审议授予博士人员名单。
做出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决定并将人员名单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五)通过授予名誉博士学位人员的名单,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做出授予名誉博士学位的决定。
(六)审查、通过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或广东省学位委员会申报新增学位授权点和自主设置的学科。
(七)组织学位授予工作的质量检查和评估。
(八)审批新增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对新调入我校的研究生导师资格进行确认。
(九)审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名单,做出设立或撤销分委员会的决定。
(十)做出撤销违反规定而授予学位的决定。
(十一)研究和处理有关授予学位工作及导师管理工作中的争议和其他事项。
(十二)审议通过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名单;负责推荐广东省、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参评论文。
(十三)审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条例、规章及事项。
(十四)主持博士、硕士学位授予仪式。
(其中第六条中的2、6、7、12项在委员会闭会期间授权主席、副主席履行)第七条全校按学科门类成立若干个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以下简称分委会),各由7~17人组成,其成员应是该学科具有正高职称的人员。
分委员会设正、副主席各1人,主席必须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兼任,另设秘书1~2人。
分委会任期2~3年。
第八条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职责(一)审核有关学科、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二)负责有关学科、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申请人的资格审查,决定是否同意接受申请。
(三)审核有关学科、专业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四)审议有关学科、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申请人员的思想品德和学术水平,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授予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建议授予博士学位的人员名单。
(五)推荐和审查申报新增硕士点、博士点以及启动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专业,审核自主设置的新学科。
(六)对新增列硕士生、博士生指导教师进行资格初审、对新调入我校的导师进行资格审核。
(七)负责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推荐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参评论文。
(八)组织学科组的换届工作。
(其中第八条中的2、3项在委员会闭会期间授权主席、副主席履行)第九条委员会会议的有效性(一)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分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员出席方为有效。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分委员会的决议,一般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经不少于委员会(分委员会)三分之二的委员投票,并达到全体委员过半数通过,方为有效。
(二)委员不能委托其他委员代为投票。
第十条学科组。
根据我校学位与研究生工作的需要,在各学科门类中设定若干学科组,协助分委会工作。
第三章学位的学术水平要求第十一条学士学位的学术水平高等学校本科毕业或者通过其他法定途径完成本科学业的人员,学分及各科成绩达到规定标准,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的,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可以授予学士学位。
(一)较好地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第十二条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学位申请人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完成了培养计划的各项要求;通过硕士学位课程考试和学位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可授予硕士学位。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港澳和台湾学生、外籍华人学生改为修读通识教育课)。
(二)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三)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从事实际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
(四)能运用第一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并能写出论文的外文摘要。
第十三条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学位申请人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根据本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规定,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可授予博士学位。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港澳和台湾学生、外籍华人学生改为修读通识教育课)。
(二)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三)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四)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有独到的见解,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五)能运用第一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及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第二外国语要求有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的初步能力。
第四章学位课程考试和要求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执行。
(二)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以下简称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手续,按《暨南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硕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中的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本校应届毕业博士生,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必修课成绩达到本细则第十五条的有关规定,思想品德、学术水平达到本细则第四条、第十三条的要求,方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此外,博士学位申请者,在学期间必须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发表论文的篇数和刊物的级别按《暨南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执行。
第二十条硕士、博士学位申请者须履行以下程序而获得学位(一)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应填写《暨南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表》(或申请学位审核表)等相关材料(详见附录1),申请表(或审核表)中课程学习成绩由研究生工作秘书填写,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要提供原件和复印件。
申请表由导师、学科组签署意见,送分委会进行资格审查并签署意见后,报学位办备案。
(二)硕士、博士毕业生在申请相应学位时,必须提交导师审核通过的学位论文。
(三)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接受学位申请后,由各学科、专业填写好《暨南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及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审核表》,经有关方面审核后,送交学位办,由学位办转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审批。
(四)学位申请者的学位申请表(或审核表)及《暨南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及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审核表》审批通过后,由研究生工作秘书到学位办领取有关学位论文答辩材料。
(五)各学科、专业组织进行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
(六)各分委会对学位申请者有关条件和论文答辩情况进行审议,通过后,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七)学校于每年1月和6月(或7月)举行学位授予仪式,为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获得者颁发学位证书。
第六章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第二十一条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在理论和实际上对社会建设或专业发展应当有一定的意义。
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或一组论文组成的)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
其内容一般包括目录、中外文摘要、前言、主要内容、参考文献和必要的附录。
要求词句精练通顺、论证严谨、条理分明、文字图表清晰。
引用别人的论点、数据资料、原著的内容,或利用合作者的研究成果时,要加附注,在论文后面附参考文献目录。
具体见《暨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及其摘要编写格式的要求》。
第二十二条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一)论文工作所用时间不少于学习年限的二分之一。
(二)论文内容应体现学位申请者在本学科领域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三)论文应反映出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能。
(四)论文应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在学术上或应用上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二十三条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一)论文工作所用时间不少于学习年限的三分之二。
(二)论文应体现学位申请者确已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论文应反映出先进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熟练的技能。
(四)论文应对所研究的课题有创造性的见解,有较显著的科研或专门技术成果,在学术或应用上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二十四条学位论文应根据国家制订的有关标准进行撰写、编辑、印制。
具体按本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执行。
第七章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第二十五条硕士学位论文的评阅(一)导师和学科组评阅。
硕士学位申请者的学位论文先由导师审阅,提出意见并做出是否推荐参加答辩的决定。
(二)聘请专家评阅。
对获导师审核通过,同意参加答辩的硕士学位论文,须由论文作者所在院系(所、中心)聘请学科的有关专家评阅。
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由2位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同行专家担任,要求责任心强,学风正派,学术造诣较深,其中至少有1位校外专家和1位研究生导师。
申请人的导师不能担任论文评阅人。
(三)论文的评阅人应写出对论文的详细评语,并填写在《论文评阅书》内。
评阅人应对论文是否达到硕士学位学术水平和可否答辩提出意见。
评阅结果为“论文未达到硕士学位论文水平”或“不同意参加答辩”或“同意对论文进行修改,半年后参加答辩”三种情况中的一种的,均视为该份论文评阅未获通过。
论文评阅人中有1人的评语为否定意见,则不能立即举行论文答辩,应增聘一名专家评阅论文。
如两位评阅人(含增聘专家)持否定意见,则不能举行论文答辩,可由申请人进行论文修改,半年后再申请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