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林尽水源(yuán)B.黄发垂髫(tiáo)C.遂与外人间隔(jiān)D.辞去(c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处处志.之()(3)乃.不知有汉()(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运输事业)..(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C.咸.来问讯(都) D.欣然规往..(计划) 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017·海南]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前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2018·武威]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2016·广东]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小国寡民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选自《道德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豁然..开朗()(2)阡陌交通..()(3)使民重死而不远徙.()(4)小.国寡民()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乙两文的作者从相似的角度分别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展开了想象,请根据甲、乙两文完成下表。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雪窦游志(节选)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注]①涩:不通畅。
②曳:拖,拉。
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④陇:同“垄”。
⑤牧竖:牧童。
⑥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本文作者邓牧是杭州人,宋亡后,他怀着悲愤的心情漫游名山大川,抒发亡国之痛。
游记散文《雪窦游志》,从作者闻胜而往,一直写到游毕兴尽,是作者漫游这座东南名山的实录,也是他欲独善其身而向往世外桃源的心理写照。
因此,许多鉴赏者、文艺评论家都称:“《雪窦游志》所叙雪窦山麓的田地、人物、风光,颇类陶渊明《桃花源记》所写,正反映了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异.口同声B.便舍.船屋舍.俨然C.乃记之而去.停数日,辞去.D.不足为外人道.也妾妇之道.也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甲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山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诗(节选)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②。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③王税。
荒路暧④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注] ①肆:致力。
②艺:种植。
③靡:没有。
④暧:遮蔽。
⑤俎豆:祭器。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日入从所憩.()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桃花源诗》和《桃花源记》都是写世外桃源的社会情景,但内容和写法又各有特点,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游石笼①记[宋] 王向龙安②自陂③下东入其山,蹑浮云而上之,极十里,有群石环会突立。
石顶有双瀑淙下,有石涧广六七寻,傍无荒茅萑苇④之秽。
而其水无泥沙,皆清冷可啜,游鱼沉泳,历历可见。
而水间之石,或哮然如岩,或剜然如臼,或偃然如槽,或落然如盂,端正莹彻,类非镌凿之能及。
凡若此行数十步,即至其所谓石笼者。
笼之状类巨槽,而圜围斗壁,下阔五丈,会一涧之水而环之,已即复泄而为涧。
前之岩者、槽者、盂者,又纷罗错列,亦无苔藓泥沙之秽焉。
由此少进,而涧下之石乃坦然成盘,纵数十尺,盘之中直发小圳⑤,广才盈咫。
而一涧之水,又悉流于盘之下,其声珑珑若雷。
窥其底,广深不可穷,而水涓涓可爱。
(选自《天下名山记钞》) [注] ①石笼:江西黎川西南龙安山中涧水流经的一块槽形大石,石笼是本文作者给它取的名字。
②龙安:宋时龙安驿,在今江西黎州县西南,往东多山,地近赣闽交界处。
③陂(bēi):斜坡。
④萑(huán)苇:芦苇。
⑤直发小圳(zhèn):石盘上显出直的小沟。
发,表现,显露。
圳,本指田间小沟,这里指石盘上有沟状凹痕。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蹑浮云/而上之B.有/群石环会突立C.笼/之状类巨槽D.广深/不可穷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会.一涧之水而环之()(2)窥.其底()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其水无泥沙,皆清冷可啜,游鱼沉泳,历历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涧之水,又悉流于盘之下,其声珑珑若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文章两段中都提到了“无……之秽”,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