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种植与加工技术》教案一、苗期管理1、抗旱保苗,茶树苗期根系弱、分布浅既怕干,又怕晒,遇久晴干旱天气,要做好浅耕保水和灌溉抗旱。
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行间铺草,铺草既能保水抗旱压制杂草,又能改良土壤提高肥力。
一般每亩铺1000 公斤干草或2500 公斤鲜草。
2、锄草施肥,铺草前必须进行浅耕锄草、合理施肥(根际周边杂草易用手工拔除)。
由于幼龄茶树根系不发达,对肥料的吸收利用率不高,追肥宜选择薄肥勤浇方法。
干旱期间每周浇灌一次,一般时间掌握15 天追肥一次,直至茶树地上部停止生长时为止;1—2 年生茶树用0.5%(100 斤水兑半斤尿素)浓度的尿素施浇、追肥数量一般为每亩年施纯氮8—10 公斤、三年生茶树可在土壤墒情中时开沟或挖穴均匀撒施,每亩用量约20 公斤纯氮,并且按比例配比磷钾肥。
施肥处宜离开根际3—5 寸或树冠垂直处开沟穴。
3、遮荫防晒,茶树最喜湿耐荫作物,在幼苗期由于茶园遮树未能长成,生态条件差,相对湿度小,夏天阳光强烈会使茶苗烧伤或晒死,所以茶苗种后1——2 年应遮荫,材料就地取材,可用松毛枝、阔叶树枝。
高温干旱后应及时清除遮荫物。
4、查苗补苗,种植后当年及次年秋季,应进行查苗,以保证全苗壮苗。
在查苗时发现缺丛,应用预备或就近从有多株一丛的丛内分苗补齐。
二、幼龄茶园与成龄茶园的管理1、春茶前羲耕除草。
于3 月底以前进行,深10 厘米。
此次浅奈春茶前羲耕除草。
主要是为了积蓄雨水,提高地温(茶种播种当年茶苗未出土时不进行)。
,2、春茶后耕草。
在春茶采摘完毕后进行(于 5 月中下旬左右)春茶后耕草。
深10 厘米左右。
茶种播种当年,此时正值茶苗出土之时,帮不能浅耕,只能用手把茶苗附近杂草拔掉。
3、夏茶后浅耕草。
夏菜结束后,于7 月底进行,深7—8 厘米。
、夏茶后浅耕草。
除以上三次浅耕外,就根据杂草情况,增加1—2 次浅耕,特别是8 —9 月间,气温高,杂草开始结籽,一定要抢在开花之前彻底消除或减少第二年杂草源。
4、秋茶后深耕。
时间在10 月底左右进行,耕作深20—25 厘米,秋茶后深耕。
注意幼龄茶园要离开茶苗10 厘米左右进行。
由于茶树幼苗极易遭受冻害,帮深耕时一定要把茶苗要颈部用土培起(对于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害少的茶园,或是一次中耕施卟肥料的茶园,可施行铺草和隔年深耕)。
5、合理疏苗,培育壮苗。
对丛生密植茶园,按每穴留3—5 株壮合理疏苗培育壮苗。
苗的要求,除去弱小茶苗,培养健壮茶苗,疏苗时使用枝剪将多余的弱小茶苗从根劲部剪除,切不可手提拔除。
6、清沟排渍。
经常对茶园的排灌系统进行全面整修,做到灌能进,、涝能排。
三、茶园修剪1、幼龄茶园的定型修剪。
第一次定型修剪:当苗高达到25—30 幼龄茶园的定型修剪。
厘米,有1—2 个分枝,在一块茶园内达到标准的茶苗占75%左右时,便可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
修剪方法:在离地面15 厘米处剪去主枝。
第二次定型修剪:在第一次定型修剪有次年,树高达到35—40 厘米,剪口高度25—30 厘米。
如茶苗达不到些高度,应推迟修剪。
第三次定型修剪:修剪高度在第二次剪口高度上提高10 厘米,剪口高度35 —40 厘米,由于此次修剪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分枝或形成茶棚,帮可用平剪按要求剪平。
要注重整枝,剪去细弱枝、病虫枝以减少养分消耗。
定型修剪时间:每年2—3 月,或9 月底以前进行。
2、成龄茶园的修剪。
成龄茶树修剪主要有轻修剪、深修剪和清成龄茶园的修剪。
兜亮脚。
①轻修剪:主要目的是刺激腋芽萌发,解除顶萌的抑制作用,使轻修剪:茶树冠面整齐,便于采摘或管理,修剪高度在上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2—5 厘米处剪去。
②深修剪:是一种改造树冠的修剪措施,只有树冠经过多次的轻深修剪:修剪和采摘后,树冠面上形成了大量鸡爪枝后才采用深修剪的办法。
深修剪深度一般剪去树冠绿叶层的1/2,约10—15 厘米。
要尽量通过修剪清除茶园细弱枝和枯死枝,深修剪后继续保持轻修剪。
③清蔸亮脚:由于成年茶树覆盖度大,茶丛下部比较郁闭,行间清蔸亮脚:采茶和管理操作不便,所以在进行轻修剪或深修剪同时,实行整枝及边缘修剪。
用整枝把树冠内部及下部病虫枝、细弱枝徒长枝、枯老枝全部剪去,使茶行间保持20—30 厘米的空隙,但这种修剪不能过多进行,以免减产。
④修剪时间:轻修剪:我县3 月上旬、中旬进行为宜,以一年进修剪时间行一次为宜。
修剪树冠开关形状以水平或弧形为好。
深修剪:时间与轻修剪相同,即3 月上旬、中旬为宜。
为保证春茶产量,也可以在春茶后进行,但必须在5 月底以前完成,注意修剪后必须有充足的水肥供给。
清蔸亮脚:时间同轻修剪,并与之结合进行,但不能年年运用。
四、茶园施肥1、施肥的原则:施肥的原则:①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②氮、磷、钾三要素配合施用效果最佳;③重视基肥,分期追肥。
2、施肥方法:(1)追肥:以速效氮肥和茶叶专用肥为主。
①追肥时间:成龄茶园每年追肥2—3 次,第一次在3 月上中旬追肥时间:(又叫“催芽”肥),第二次在 5 月下旬,第三次在6 月下旬至7 月上旬;幼龄茶园追肥宜在 3 月上旬。
②追肥用量:成龄茶园在追肥用量上掌握“前多后少”追肥用量:,每年施两次追肥的第一次占全年追肥总量的2/3,第二次占1/3。
由于我县肥料投入水平较故追肥宜于3 月上旬一次投入,一般亩施速效氮肥40 公斤或茶叶专用肥60 公斤;幼龄茶园一般亩施速效氮肥30 公斤或茶叶专用肥50 公斤。
施肥方法:开沟或打穴深旆,一般沿树冠垂直向下开沟或打穴,深10—15 厘米,追肥时要随施随盖土。
(2)基肥:基肥以人粪尿、厩肥、饼肥、堆肥、茶叶专用肥或基肥:生物肥料为主。
①使用时间:结合秋季深耕进行,时间在10 月中旬。
使用时间:②基肥用量:成龄茶园一年施基肥一次的茶园,亩施饼肥150 公基肥用量:斤,或茶叶专用肥75 公斤或农家肥1500 公斤;两年施基肥一次的茶园,亩施饼肥250 公斤或农家肥2500 公斤;幼龄茶园亩施饼肥100 公斤或茶叶专用肥50 公斤。
五、茶园套种茶园套种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以茶为主、合理套种。
套种要在1—2 年和3 年生还没有封行的闲行时进行,套种作物与茶叶间距要保持30 厘米以上,套种作物以花生、蚕碗豆为主,严禁套种高杆及攀沿作物,忙行严禁套种。
六、病虫害防治1、利用茶园管理,进行农业防治利用茶园管理,建设良好的茶园生态环境,创造不等于病虫害滋生和繁衍的场所。
结合茶叶的采摘、修剪和茶园作耕作,可带走或除去大量的虫体、虫卵和病枯枝,如茶芽虫、茶毛虫、茶小绿叶蝉、茶蚕、茶芽枯病、茶白星病等。
加强茶园管理,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注意平衡施肥,重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茶树自身抗性。
2、利用害虫习性,进行物理防治利用害虫习性,根据害虫有特殊的危害习性和生活习性,对害虫进行物理防治。
台对久聚、假死习性或具有显著外在特征的害虫进行人工捕杀或摘除(茶毛虫、茶蚕、蓑蛾类、茶尺虫鹱等);对具有趋光性、趋化性、昆虫间异性诱惑能力的害虫,进行灯光诱杀、黄板诱杀、食饵诱杀或异性诱杀。
(茶毛虫、茶黑毒蛾、小地老虎等)3、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建设复合型人工立体生态茶园,保护和利用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及病原微生物等天敌,采用生物防治措施,控制害虫种群数量。
寄生性天敌有:寄生蜂和寄生蝇;捕食性天敌有:鸟类、蛛蛛、捕食性螨、食虫昆虫等;害虫病原微生物有: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等。
4、利用药物化学防治药物防治包括化学农药和植物性农药防治。
化学防治在无公害茶园病虫防治中只能少量、有选择性的使用。
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尽可能减少农药残留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害虫发生不严重的茶园尽量少用或不用;在采摘期内,严禁使用化学农药,同时避免面积和单一用药。
使用化学农药必须严格无公害茶园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
使用苦参碱(素)、油茶饼液、苦楝根液、除虫剂、雷公藤植物性农药及农用抗生素等一些元公害农药,对预防、延缓害虫抗药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注:在无公害茶园中严禁使用的化学农药:滴滴涕、六六六、1605、甲基1605、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氧化乐果、五氯酚钠、杀虫脒、克百威、三氯杀螨虫、水胺硫磷、氰戊菊酯、来福灵及其混剂等高毒、高残农药。
限制使用捕虱灵、速螨酮等。
在无公害茶园中适用的化学农药:辛硫磷、敌敌畏、乐果、毒死蜱、赛丹、三氟氰菊酯、联苯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砒虫啉、百菌清、甲基托不津、多菌灵、晶体石硫合剂、波尔多液、克无踪以及各种病原微生物和植物性农药等。
七、鲜叶采摘1、采摘标准名优茶原料:单芽、一芽一叶。
大宗茶原料:一芽二、三叶和同等嫩度对夹叶。
2、开采时间:茶园中有30%的芽叶达到采摘标准时即可开园采开采时间:摘,按照“先达标准先采,后达标准后采”的原则进行分批多次采摘。
同一茶园芽叶达名茶两个标准的,要求分标采摘,先采高标准,后采中低标准。
3、采摘方法:单芽采用拇指和食指结合进行“搬”采,大宗茶可采用“提”采,杜绝“抓”采和指甲掐茶。
名优茶要同时做到五不采:虫伤芽不采,雨水、露水芽叶不采,损伤芽不采,开口芽不采,紫色芽不采。
采下的芽叶用竹编筐盛装,不能握在手中过紧,应及时投入篮中,在篮中的芽叶不能压紧,避免发热,伤害芽叶变质。
4、留叶采:留叶采:幼龄茶园应遵循“以养为主,以采为辅”的原则,春留余叶、夏秋茶留一叶采。
成龄茶园应遵循“以采为主,以养为辅,多采少留,采养结合”的原则。
5、保证茶叶质量。
采下的鲜叶应及时运送到茶场,经加工人验保证茶叶质量。
收后摊放到清洁阴凉的室内。
一般要求鲜叶采摘后 4 小时就要交送加工厂,万一不能及时送到茶场,一定要避免日晒雨淋,并在干净通风处摊放然后尽快送到加工厂。
八、茶叶加工1、摊凉。
鲜叶进厂后按标准分级,并及时摊放,摊放时,应通摊凉。
风凉爽,避免阳光直射,保持清洁卫生,摊叶百度孙能超过2CM,匀度为1KG/M2 用竹席摊放。
摊放时间4—6 小时,鲜叶含水量不超过70%。
2、杀青。
原则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抖闷结合,多抖少闷,嫩杀青。
叶适度老杀,老叶适度嫩杀,我主要采用60 型或80 型,110 型滚筒杀青机,杀青筒温为200—220℃,手感筒热有刺手的感觉,杀青时间一般为6—10 分钟。
杀青适度的标准为手握叶质柔软,梗折不断,叶子失去光泽,变为暗绿色,青草气散尽,清香透出,杀青叶含水量58—60%;3、揉捻。
揉捻。
揉捻是初步做形,分热揉和冷揉。
春季嫩叶及高档名优原料多采用冷揉,一般杀青需摊凉回潮30 分钟左右,冷揉捻条件:一是杀青要杀熟杀透;二是揉捻时间也不要过长,要防止杀不熟而发黄。
夏秋质量较老的叶子多采用热揉。
热揉条件:一是杀青要杀透杀匀;二是投叶量宜少,揉速宜慢,时间宜短,加压力宜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