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精华版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精华版

2012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精华版)一、考试题型1.单选:1′×20=20′;2.判断:1′×10=10′;3.简答:3×8′=24′(适当发挥);4.论述:2×13′=26′(要有联系实际的发挥);5.案例分析: 1×20′=20′。

二、复习重点第二章高等教育发展史1.在西方文明古国,博物馆和图书馆是古代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P142.在中国古代,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3000年前就已出现。

P153.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大学也不例外。

P154.有些私学具有高等教育的性质与功能,其中最著名的是齐国的稷下学宫。

P155.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建立。

P166.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

早期的中世纪大学主要有四大学科:文学、法学、医学、神学。

中世纪大学的特点有3个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和国际性。

P197.为改革德国高等教育,洪堡提出两条最基本的原则:P24(1)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

(2)学术自由的原则。

8.十九世纪,赠地学院包括康乃尔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

P299.威斯康辛大学是得益于赠地基金而获得迅速发展的一所州立大学,它提出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应包括:P29(1)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2)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3)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与经济服务。

(即威斯康辛思想: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

)10.“威斯康辛思想”是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

P2911.1862年成立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的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它也是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

P32、P141第三章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1.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基础教育和文化等要素。

P432.高等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的影响有:P44(1)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等教育发展方向。

(2)阶级关系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

(3)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

(4)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

(5)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了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展。

3.经济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方面有:(大问题) P53(1)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

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包括高等教育机构数量、高等教育机构教师数量和高等教育机构在校生数。

其中高等教育机构及其在校生数是衡量高等教育规模的最为重要的指标。

(2)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

高等教育决策泛指影响高等教育系统和高等学校事务的法规、方针、目标和政策的活动。

(3)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的结构的完善程度。

经济的进步促进着新的高等教育新机构和新专业的诞生。

(4)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

高等教育终身体系是指高等教育面向不同年龄阶段的社会成员提供高等教育机会,成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

4.基础教育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作用:P65(1)基础教育质量制约高等教育质量。

(2)基础教育规模影响高等教育规模。

第四章高等教育的价值与功能1.高等教育一方面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它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条件来保证,另一方面又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表现出独特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P682.高等教育再生产着社会政治关系。

P69(判断)3.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大问题)P71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另一方面,它对社会经济发展又有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1)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必须首先实现劳动者劳动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而要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则离不开教育。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可以为社会培养大批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以及具有较高技能和技巧的劳动者,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并最终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另外,现代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越来越需要引入更多的智力因素来取代原有的生产要素。

(2)有助于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

通过扩大教育可以影响收入分配,从而达到减少收入分配不平等,消灭贫困的目标;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因受教育不同而产生的相对收入差别减小;对教育投资的增加,可以提高全社会中劳动所得所占的比重,降低财产所得所占的份额。

因此,教育及高等教育在现代经济增长中具有缓和、降低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经济价值。

4.西方人力资本论以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加里·贝克尔等为代表。

据舒尔茨计算,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33%应归因于教育。

P725.高等教育对文化的作用:P75(1)传承文化;(2)改造文化;(3)创新文化6.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大问题)P79(1)提高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

(2)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3)提高个人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4)提升个人社会地位7.高等学校三项主要职能的关系:①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是高等学校之所以是高等学校的根本理由;②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它既是高等教育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保障,又是高等学校不同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③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前两项职能在当地社会的延伸与实际应用,既是高校应对当前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高校本身的内在需要。

在办学实践中,我们应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

8.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和蔼的人(个人本位价值观);也有人认为高等教育应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社会本位价值观)。

请对以上观点加以阐述。

(大问题,全省都补充的内容)P90①这是高等教育的两种基本价值观。

前者为个人本位价值观,后者为社会本位价值观,个人本位价值观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涉及高等教育目的,强调教育应为人本身的需要服务。

社会本位价值观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涉及高等教育目标,强调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②两种价值观都有合理性,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

个人本位价值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但把社会视作个体的简单集合,使教育面对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

而社会本位价值观肯定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于教育密切与社会的联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性,助长了高等教育的短视行为,影响社会的长远利益,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

③在现实社会背景下,要寻求两种价值选择之间的协调与整合。

历史出现的高等教育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单项选择已被证明为教训,要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做出动态调整。

第五章高等教育目标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大学生的身心特殊性: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具有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丰富的知识面、较好的品德修养、较为远大的理想、面对较大的压力、心理成熟度还不够高。

1.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

P872.高等教育目标的性质:高等教育目标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高等教育目标还有相当的复杂性。

P884.高等教育目标的意义/作用(大问题)P88①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导向,对高等教育活动的结果起着规范的作用。

②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依据,是一切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③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它不仅是教育活动的指南,而且是教育评价的依据。

5.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标在不同的高等学校的具体化。

P936.通才和专才的区别,首先通过知识面以及职业适应面来考察。

知识面和职业应用面宽广的是通才,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单一的是专才。

P987.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P1028.素质教育的定义——补充内容素质教育是指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健康、长远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急攻近利的甚至畸形的发展,强调的是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的发展,强调人的素养和品质的全面提高。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错误的说法,因为它把这对立起来,否定了以前教育的所有内容。

其实,素质教育和单纯的应试教育相对立,并不排斥需要应试。

9.素质教育兴起的背景1972年前法国总理向联合国提交“学会生存——教育界的今天和明天”,老师尊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1979年罗马俱乐部向联合国提交“学无止境”,要以创新性学习代替维持性学习1989年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最全面发展的人,培养未来的人能应付未来挑战素质、能力、意志、信心的人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知识经济时代10.我国教育发展的4个阶段1949~1978年(30年)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1979~1982年(4年)发展智力1983~1989年(7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1990~现在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创新教育)背景:(1)经济发展、社会化和全球化使职业变动和岗位转化成为常态,要求教育对人的可迁移性要求更为突出(固本强知,以不变应万变)。

(2)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的素质内涵提出新的要求,科学技术的飞进是一把双刃剑。

(3)人的发展要求身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和谐发展。

11.大学素质教育定位大学素质教育指导思想——大学素质教育必须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的重点:科学和人文(大学素质教育两翼)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的难点:发展情感(情感体验层面的教育)12.未来教育的4大支柱:①学会认识;②学会动手;③学会与人相处;④学会发展。

第六章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课程:教学科目、教学过程及其安排的总和。

1.高等学校课程的特征主要有:专业性、探究性和前沿性。

P114高等学校课程的结构:(1)普通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2)必修和选修(3)理论和实践(4)显性和隐性隐性:并非用语言陈述的,非正式的但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的教学内容。

2.高等学校课程的内容:课程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3.高等学校的教材,也叫教学材料,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包括教科书、讲义或讲授提纲等。

第七章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原则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目的,以掌握教学内容为主的一种活动。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严格统一。

静态描述:老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介。

动态描述:开始、发展、结束、连续不断的活动结合。

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

1.教学过程的特点:特殊性、双边性、发展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