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概述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概述

龙源期刊网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概述
作者:王伟等
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5年第08期
【摘要】目前对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尚无系统的明确诊断标准,也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学习,进一步总结间质性膀胱炎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概述
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是指在膀胱镜下具有典型的膀胱点状出血、膀胱壁Hunner溃疡[1]以及相关组织学特征的一种疾病。

2010年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ICI)将IC归为膀胱疼痛综合征(BPS)。

国际尿控协会
( 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 ICS)将其定义为:与膀胱充盈相关的耻骨上区疼痛,同时伴有其他泌尿系症状,如白天和夜间尿频,同时除外下尿路感染及其他病理改变的证据[2]。

一、病因及流行病学
目前IC/BPS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其病因学有多种假说,但十分肯定的尚缺乏,如尿路上皮功能失调/葡萄糖氨基聚糖(GAG)层缺损、亚临床感染、肥大细胞激活、神经性炎症、自身免疫疾病、膀胱感觉神经功能上调、遗传及NO代谢异常等[3],目前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可的是GAG层缺损理论。

研究发现IC/BPS发病率与种族、年龄及性别有关,据美国统计资料显示,美国女性的发病率为2.7%~6.5%,以30~50岁女性患者居多,其中白种人占 90%以上[4]。

目前国内缺乏大范围的流行病学资料,尚无发病率研究数据。

二、诊断
2010年ICI提出了BPS的诊断标准,即出现与膀胱有关的疼痛,同时伴有至少一种其他
泌尿系症状(如尿频、尿急),并能排除其他泌尿系疾病,就可以诊断为BPS[5]。

IC/BPS患者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上很难做出明确诊断,主要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IC/BPS最常见的症状是尿频,其次是尿急,临床需要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相鉴别。

另外需排除患者因进食某些食物后出现症状加重,如咖啡、酒精饮料、酸味水果及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由于 IC/BPS涉及膀胱壁受刺激,所以体检时出现阴道前壁触痛是一个比较好的辅助诊断指标[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