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膀胱水扩张联合透明质效观察酸钠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疗论文

膀胱水扩张联合透明质效观察酸钠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疗论文

膀胱水扩张联合透明质效观察酸钠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疗【摘要】目的:观察膀胱水扩张加透明质酸钠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疗效。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院自2005~2009年收治的16例女性间质酸钠膀胱灌注。

根据患者术前与术后12个月的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评分(icsi)和问题评分(icpi)、每日排尿次数及最大膀胱容量作为疗效评判标准,以判断治疗效果。

结果:16例患者均按疗程完成治疗并得到随访。

icsi治疗前为(15.7±3.8)分,术后12个月后降为(10.5±2.3)分(p=0.000);icpi治疗前为(10.9±2.4)分,术后12个月后降为(8.3±1.7)分(p=0.012);治疗前患者平均排尿次数为(21.6±4.7)次/d,治疗后排尿次数减少至(11.8±3.1)次/d(p=0.000);膀胱最大容量治疗前为(89.4±17.6)ml,治疗后为(197.7±45.1)ml(p=0.000)。

结论:水扩张联合秀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间质性膀胱炎;水扩张;透明质酸钠【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199-02eatment of interstitial cystitis with bladder hydrodistention and sodium hyaluronate【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officacy of bladder hydrodistention and sodium hyaluronate to treat interstitial systitis(ic).methods:a total of 16female patients with ic(mean age, 36.7 years; mean course, 42 months) were included. all patients received cystoscopic hydrodistention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and then bladder irrigation with sodium hyaluronate at the next 2-3 days postoperation. the o’leary-sant interstitial cystitis symptom index(icsi) and ic problem index(icpi), voiding frequency and the maximum bladder capacity were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herapy. results:all patients completed the treatment and were followed up for at least 12 months. the icsi scores reduced from(15.7±3.8) to (10.5±2.3)(p=0.000) after 12-months treatment. the icpi scores reduced from (10.9±2.4) to (8.3±1.7)(p=0.012) after 12-months treatment. the voiding frequency reduced from (21.6±4.7) to (11.8±3.1)/d (p=0.000). the maximm bladder capacity increased from (89.4±17.6)ml to (197.7±45.1)ml (p=0.000). conclusion:bldder hydrodistention and sodium hyaluronate may effectively relieve symptoms and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ic.【key words】interstitial cystits; bladder hvdrodistention; sodium hyaluronate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systitis,ic)是一种以尿急、尿频、耻骨上区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患者以中青年女性多见[1,2]。

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由于病因未明,目前的治疗方法多为减轻症状,延缓病程[3,4]。

透明质酸钠(商品名:西施泰)自加拿大被用于治疗ic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由于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在我国的广泛应用。

我院自2005年以来,共采用膀胱水扩张联合透明质酸钠灌注治疗16例ic患者,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本组16例患者均为妇性,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36.7岁。

初次发病到确认的时间为3个月~12年,平均病程42个月。

16例患者的首发症状为尿急、尿频、会阴及盆腔疼痛或不适。

所有患者均出现潴尿疼痛,2例出现间歇性肉眼血尿,2例患者有过自杀念头。

1.2 误诊、误治情况 16例患者首诊均误诊;误诊为慢性膀胱炎13例、盆腔炎2例、尿道综合征1例。

16例初诊均行尿常规检查,3例表现为血尿,镜检有红细胞(+~++)。

所有患者均行尿培养,除一例患者大肠杆菌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

所有患者均行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

1.3 确认依据 16例患者均在全订下行不扩张并取活检,病理诊断为ic。

均符合1994年美国国家糖尿病、消化和肾脏病协会(niddk)分布的ic诊断标准[5]。

ic标诊断准:①尿急、尿频或盆腔和会阴疼痛;②麻醉下水扩张后膀胱镜检查可见牲性黏膜下出血点或hunner溃疡;③尿细菌培养阴性;④排除泌尿生殖器感染和前列腺炎;⑤排除膀胱增生性疾病和膀胱良性肿瘤;⑥排除放射治疗、结核及化学治疗药物(即环磷酰胺)导致的膀胱炎症。

16例患者膀胱镜检查,hunner溃疡仅1例,16例患者水扩张后均有多发性黏膜下出血点。

1.4 治疗方法首先行单纯水扩张治疗;16例患者在全麻下,取膀胱截石位,术前行膀胱镜检查,并测定扩张前膀胱容量,在80~90cm水柱的压力下,灌注生理盐水入膀胱,保留3min后,放掉生理盐水,再次行膀胱镜检查并取活检。

待术后第2~3天,当患者血尿减轻后,即给予透明质酸钠50ml膀胱灌注,保留30~60min。

第一个月每周一次,以后一月一次,总共九次。

1.5 评价指标所有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2个月均进行o’leary-sant ic症状评分(icsi)和ic问题评分(icpi)[6]。

并记录患者术前与术后12个月平均每日排尿次数(次/d)与膀胱最大容量(ml)。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

所有参数均以±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16例患者均按疗程完成治疗并得到随访。

icsii治疗前为(15.7±3.8)分,术后12个月后降为(10.5±2.3)分(p=0.000);icpi 治疗前为(10.9±2.4)分,术后12个月后降为(8.3±1.7)分(p=0.012);治疗前患者平均排尿次数为(21.6±4.7)次/d,治疗后排尿次数减少至(11.8±3.1)次/d(p=0.000);膀胱最大容量治疗前为(89.4±17.6)ml,治疗后为(197.7±45.1)ml(p=0.000)。

3 讨论ic是一种极易被误诊,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非细菌性膀胱炎,可继发细菌感染,但抗生素治疗无效[7]。

在过去,该病曾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病。

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广大泌尿外科医师的认识不断提高,很多以往长期被误诊的患者得到正确的诊断。

由于该病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其中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自杀念头,因此,控制症状,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

ic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阐明,很多因素都被认为与其发病有关。

随着目前研究的不断深入,尿路上皮粘膜层表层的硫化多糖(glycosaminoglycane, gag)层缺陷被认为是导致ic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gag层形成的血尿屏障,其主要功能是维持粘膜屏障,阻止尿液渗透。

ic患者由于gag层遭到破坏,粘膜下神经末梢暴露,尿中以钾离子为主的毒性物质渗透入膀胱粘膜下层,刺激感觉神经,从而产生尿频、尿急和疼痛症状。

透明质酸钠(西施泰)正是根据上述理论研发出的新药。

作为gag层恢复原态,还可抑制白细胞粘附、聚焦,调节内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的增生等。

自1995年被用于临床以来,在欧美等国家已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由于其价植物园昂贵,限制了其在我国的使用,所以目前尚未见大宗的治疗报告。

单纯水扩张,得意易行,且费用低廉,易被广大患者接受。

尽管有报道其短期有效率可达50%[8],然而其长期疗效并不令人满意,患者症状极易复发,所以大多数泌尿外科医师都采取水扩张与膀胱灌注相结合的治疗方案。

近5年来,在我们中心,对于经济条件许可的ic患者采取膀胱水扩张联合透明质酸钠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几乎所有患者(15例)在接受药物灌注四次后,症状都得到了较大改善:尿频,夜尿次数明显减少,尿急症状明显缓解,耻骨上疼痛也明显减轻,自觉膀胱容量较术前扩大。

然而也有1例患者灌注4次后,自觉症状并无明显缓解,坚持灌注完一个疗程后,仍觉耻骨上疼痛难忍,严重影响睡眠与生活,不得不接受了膀胱全切加尿流改道手术。

手术后患者耻骨上疼痛症状几乎完全消失。

这也说明了,gag层缺乏并不是导致ic发病的唯一原因,西施泰膀胱灌注并不是适合每一个ic患者。

最近有学者提出膀胱内灌注钾离子敏感试验(pst)或可作为选择西施泰治疗的依据[9,10]。

然而由于急性尿路感染和放射性膀胱炎患者也存在尿路上皮功能异常,pst 也可能为阳性;而一些严重的ic患者由于膀胱容积过小,pst反而有可能呈阴性,即pst存在假阳性及假阴性的可能。

因此,如何选择适宜接受西施泰灌注的ic患者,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但不得不指出的是,在上述15例初期治疗反应较好的患者中,经较长时间后(大于1年),已有5例患者出现症状复发,虽未达到治疗前严重程度,但已开始影响患者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