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旧游·登蓬莱阁
忆旧游·登蓬莱阁
张炎
问蓬莱何处,风月依然,万里江清。
休说神仙事,便神仙纵有,即是闲人。
笑我几番醒醉,石磴扫松阴。
任狂客难招,采芳难赠,且自微吟。
俯仰成陈迹,叹百年谁在,阑槛孤凭。
海日生残夜,看卧龙和梦,飞入秋冥。
还听水声东去,山冷不生云。
正目极空寒,萧萧汉柏愁茂陵。
【译文】
问蓬莱仙山在何处,眼前风月依旧人事已非,江天空阔客子形单影只。
不要说神仙事,神仙并不存在,只有放弃俗世的纷扰,才是真正的神仙。
应笑我多少次独醒烂醉,松阴之下把石磴扫个没完。
无奈贺知章一样的狂客难以招回,采得芳草无人可赠,我姑且小声吟咏孤单。
转眼许多世事尽成陈迹,感叹“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独自凭靠栏杆。
天快亮时大海上升起太阳,山腾如龙,人在梦境,一切尽入秋天幽深的变幻。
又听到大江东去滔滔之声,山壑不生白云一片凄暗。
我用尽目力远望寒天,惦念茂陵葱葱郁郁的柏林,不知他如今受到怎样的摧残。
【注释】
①蓬莱阁:蓬莱阁是江南名胜之一,处于浙江绍兴卧龙山下。
绍兴处于钱塘江、曹娥江、杭州湾的怀抱之中。
登高一望,江天空阔。
风景极为独特。
周密、张炎等人曾于此处作诗吟咏。
②蓬莱:又称“蓬壶”、“蓬山”。
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神山。
《列子汤问篇》:“渤海之东,有大壑焉。
……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与,一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
”李商隐《无题》:“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
③醒醉:晏几道《木兰花》:“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
④石磴:山路上的石级。
磴(dèng):台阶或楼梯的层级。
⑤扫:描画。
⑥松阴:松树之阴。
多指幽静之地。
⑦狂客:指唐诗人贺知章,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退居于绍兴镜湖之滨。
[2]
⑧采芳:欲采芳草,无人可赠。
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
⑨微吟:小声吟咏。
词人感到孤独,无以排忧,只好微吟以求慰藉。
⑩俯仰:低头和抬头,形容时间很短。
⑪阑槛(lanjiàn)孤凭:独自凭靠栏杆。
阑槛:同栏杆。
⑫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残夜:天快亮时。
⑬卧龙和梦:见卧龙山在朦胧中的盘踞情状。
山腾如龙,人在梦境。
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
⑭秋冥:秋天幽深。
⑮不生云:云气蜇状,一片凄冷不动气象。
⑯正:恰好。
⑰目极:用尽目力远望。
⑱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在今陕西兴平东南。
这里是指南宋帝王的陵墓。
[3]
【创作背景】
此词为宋亡之后,诗人登临感怀之作。
诗人于深秋之夜,独自登上蓬莱阁,凭吊山河,面对人世的大变和大自然的永恒,不觉感概生哀。
【作品鉴赏】
“问蓬莱何处,风月依然,万里江清”。
全词借势起笔,“问”字直接领起,带出登阁游览的总印象。
“风月”从时间上写人事的变化。
时间未变,而思念大变,令人倍感痛心。
“万里江清”。
从空间上写阁上眼界的空阔。
“休说神仙事,便神仙纵有,即是闲人。
”前面三句写景,此句转为抒情。
从写景到抒情,转得虚灵。
意为身历亡国巨变,要象神仙那样出世吗?但神仙并不存在,不值得追求的。
作者是南宋遗民,他认为只有放弃俗世的纷扰,才是真正的“神仙”。
世上有蓬莱阁一类景物可供幽赏,这正是“神仙”的“安身立命”之地。
“笑我几番醒醉,石磴扫松阴。
”以“醒醉”、“扫磴”的活动来表示,含蓄表达中点明“游”字。
“石磴”即用“松阴扫石磴”句。
“任狂客难招,采芳难赠,且自微吟。
”笔触之处又回转蓬莱阁。
“松阴”扫“石磴”,已有“独”意。
“采芳难赠”化《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诗意,欲采芳香,无素心人可赠。
词人感到孤独,只好“任”之,只好“微吟”自寻慰藉而已。
“俯仰成陈迹,叹百年谁在,阑槛孤凭”,意接上片总括游踪。
世事的变化和此行的孤独。
所云“俯仰”之间,许多世事尽成“陈迹”,抒发了物人皆非之感慨。
感物中怀人念远中伤逝,忧愤加深。
“海日生残夜,看卧龙和梦,飞入秋冥。
”写天亮前所见景色。
“海日生残夜”,写残夜所见卧龙山在朦胧中的盘踞情状。
山腾如龙,在人梦境。
作者思绪跳动,从残夜到天明,从日色到江声。
“还听水声东去,山冷不生云。
”“不生云”,云气蜇状,自为一片凄冷不动气象。
“正目极空寒”,从恢强飞动转到冷峭幽寂。
“萧萧汉柏愁茂陵”,结句上接“目极”,意却向远处延伸。
此句含意无限,是遗民心事的点睛之笔。
“愁”字,点出“茂陵松柏”与此时、此地、此心的关系。
【名家点评】
晚清著名词家陈廷焯评这首词时讲:“后阕愈唱愈高,是玉田真面目。
”“愈唱愈高”,因情所致,愈来愈激动,在词的节奏抑扬顿挫,高低相间,高低相抑,词笔极为婉约幽峭。
【作者简介】
张炎(1248-1319)南宋词人。
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
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
他是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也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父张枢,精音律,与周密为结社词友。
张炎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
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
曾从事词学研究,著有《词源》,有《山中白云词》,存词约三百首。
文学史上把他和另一著名词人姜夔并称为“姜张”。
还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
【阅读训练】
1“风月依然,万里江清”是如何从时空角度来写蓬莱阁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5分)
2.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风月依然”是从时间角度写蓬莱阁风月未变,暗写人事的变化;“万里江清"”是从空间的角度写蓬莱阁上眼界的空阔。
(2分)时空结合,今昔结合,曲折地表达出词人于风物的不变中思国家的大变动,内心痛楚难言。
(3分)
2.①前三句写词人登阁独自凭栏,感慨世事的变化和此行的孤独,词人感物怀人,念远伤逝,满心忧愤。
②从残夜到天晓,从日色到江声,从凄冷不动的气象到松柏萧萧的"茂陵",词人融情于景,抒发了自己的家国之愁。
(每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