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科学心理学的开端

第五章 科学心理学的开端

第五章科学心理学的开端第一节科学心理学产生的前提一、文艺复兴以来的政治、宗教、科学、经济革命1、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2、宗教:1517宗教改革3、科学: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哥白尼、培根、牛顿、达尔文、伽利略、哈维尔等人的理论4、经济:工业革命二、十九世纪初的心理生理学1、缪勒2、赫尔姆霍茨3、布罗卡4、海林1、缪勒生平(1801-1858)生理心理学创始人,实验心理学之父1)脊髓反射理论贝尔-马戎第定律: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缪勒脊髓反射理论:以实验研究证实贝尔理论,进而发现反射过程有三段神经活动。

2)神经特殊能量论基本要义:由刺激引起的感觉经验,乃是决定于刺激所引起的神经活动,而非决定于刺激本身的特征。

换言之,感觉经验主要是脑的作用,而非单纯刺激作用。

神经特殊能量具有三种特征:·每一感官均有其相对应的刺激(某种刺激引起某种感官的感觉经验);·同一刺激作用于不同感官时,将引起不同的感觉经验;·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官时,可引起同一感觉经验。

其理论为德国理性主义者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心是主动的,而心的主动性并非得自学习经验,而是得自先天本性。

其生理学研究,之所以被认为具有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是因为在解释生理作用时经常涉及心的作用。

而且,他的研究对以后的生理心理学影响甚大,后大赫尔姆霍茨和海林的色觉理论,都是受了缪勒的影响。

2、赫尔姆霍茨生平(1821-1894)德国物理学家、生理学家兼心理学家,被后人誉为达尔文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

1)反映时与神经传导速度以青蛙和人做实验,用反应时法对神经传导速度进行了研究。

2)听觉共鸣论听觉器官为内耳基底膜上的毛细胞,毛细胞的排列呈一端窄一端宽的形式。

窄端纤维短,与高音共鸣;宽端纤维长,与低音共鸣。

由不同共鸣激起不同的神经冲动,传入人脑而生听觉。

3)三色说以颜色配对实验证明杨的三色理论:视觉神经中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分别感受红、绿、蓝三种不同波长的光。

成为杨-赫三色论。

4)感觉心理和知觉心理感觉是限于当前的刺激所引起的直接作用,没有过去经验成分参加;知觉是对于事物认识的整个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只有知觉,而无单独的感觉。

单独的感觉只有在实验室中才能得到。

其知觉理论对后来完形心理学对知觉的解释有较大影响。

3、布罗卡生平(1824-1880)19世纪法国外科医生、神经病理学、人类学家、最早发现大脑左半球语言中枢的生理学家。

语言中枢在布罗卡之前,生理学家对大脑两半球分区专司功能已有大致了解;关于语言中枢,弗罗伦斯学说坚持大脑的整体功能。

4、海林生平(1834-1918)德国生理学家和生理心理学家,是在视觉理论方面具有最大贡献的科学家之一。

在视觉理论科学方面最大贡献的科学家19岁进莱比锡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校认识了冯特。

1)空间知觉与赫尔姆霍茨认为深度知觉是学习的经验主义观点不同,海林提出视觉先天论学说,即人类深度知觉的判断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该论点不仅符合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心理学的传统,也为完形心理学知觉理论奠定了基础。

2)色觉理论色觉相对论:眼球的视网膜上有三组功能各异的锥体细胞。

每一组所能感受到的两种色光刺激,在光波长度上各不相同,所以各组锥体细胞在感受色光刺激时,即产生两种颜色的互补作用。

负后象现象形成的原因:成对的锥细胞互补作用中产生的相对历程使然。

用色觉相对历程论对色盲现象提出了理论性的解释。

3)温觉理论韦伯曾认为皮肤温度的变化(从暖到冷)由皮肤基本温度的上升或下降而产生。

海林提出,不是上升或下降而是皮肤的相对温度决定一个人感觉是暖还是冷。

三、十九世纪中的心理物理学1、韦伯生平(1795-1878)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心理物理学的先驱,用量化试验研究心理现象的第一人1)两点阈限“两点阈限”:皮肤能感觉到两点分离的最小距离,代表皮肤感觉的敏锐度。

身体不同部位两点阈限因感觉神经元分布密度不同而不同。

身心关系问题试验研究的开始。

一般将其视为心理物理学的开端。

2)最小可觉差异最小可觉差异:能确定两个刺激之间差异的最小差异数。

韦伯定律:两个刺激之间的可觉最小差异,并不取决于它们各自本身的数量,而取决于它们之间相对量的差别。

2、费希纳生平(1801-1887)德国物理学家、心理物理学创始人《心理物理学纲要》标志着心理物理学的诞生,被誉为心理学脱离哲学而成为科学的里程碑1)对数定律用物理方法研究感觉心理,探讨哲学心理学上争议未决的身心关系问题。

费希纳定律:刺激强度按几何基数增加,感觉量以算术级数增加。

S=KlogRS是感觉量,R是刺激量,K是常数2)心理物理法心理物理法:探测物理刺激与人的心理反应之间函数关系的方法。

·极限法·恒定刺激法·调整法第二节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一、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诞生1、历史背景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的第一个正式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的构造主义学派是心理学界第一个学派实验心理学产生于德国的原因·对科学的理解科学涵义广泛·大学体制和大学精神崇尚学术自由的大学精神以教授为中心的大学体制2、生平:1832-192019世纪末20世界初德国生理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之父、结构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创始人、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最大功臣。

主要著作:《生理心理学原理》被心理学界誉为科学心理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民族心理学》是近代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项突出贡献。

对生平的分析:良好家世使他受到良好教育;医学背景使他得以担任赫尔姆霍茨的助教;哲学背景使他具有整体的理论架构能力,将心理学从哲学思辩中分离出来,并与自然科学区分开;勤奋、严谨使之可以独立形成一个学派。

3、思想体系1)个体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内容心理学、新心理学、构造心理学、元素心理学)以个人意识过程为对象2)民族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人类共同生活为基础的高级精神过程为对象。

用40年时间延循自然科学传统,用实验内省法,致力于个体心理学的构建;也为遵循人文科学的传统,开展民族心理学研究作了一些必要的准备;用20年时间采用分析研究语言、艺术、神话、宗教、社会风俗、法律和伦理等社会右史产物的方法研究民族心理学。

心理学界一般强调其第一个方面的贡献。

4、内容1)心理学对象问题直接经验之学经验的主体:感觉、感情、意志等心理过程是主体直接经验到的,是心理学的对象;经验的客体:人对外部世界的经验是通过间接推论认知的,是自然科学的对象。

使心理学独立于自然科学、哲学的一个重要规定上。

2)心身平行论心身平行论心理过程和大脑的生理过程是两个独立的系列,二者有一致的协调,但不存在因果关系。

在一定意义上将生理过程和心理过程区分开,从而促进了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对心理现象自身规律的研究,为心理不的独立提供了有利条件。

3)心理学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内省法(自我观察法):直接经验存在于经验者的主观中,因而内省法是心理学特有的研究方法。

即通过个体对自己内心活动进行观察、体验和陈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内省法:哲学内省法不科学,只有借助于实验进行内省的心理学方法才是科学可靠的。

实验内省法包括:造成外部情况,使确定性的心理过程在一定的时刻内发生;使观察者控制一般情况,做到陪伴这个过程的意识状态几乎不变。

实验内省法的局限:局限于个人意识,难以得到互相参证的结果,引起内省派内部不断的争论;将该方法限制于简单心理现象的研究中,反对将其用于复杂的心理过程,如记忆、思维等;只要求被试分析和描述心理元素的强度和性质,而抛开观察心理的客观刺激和实际意义。

·民族心理学方法(心理产品分析法)通过人类历史文化资料研究社会心理学。

受到赫尔巴特等人的启发,对文化产物如语言、风俗、神话、法律等历史资料进行分类比较、分析解释,说明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揭示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规律。

活着的个体心理是人类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

为了了解人类心理的发展,必须求助于历史。

语言是民族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语言分为两个层次:外部形式和内部认知结构影响了当代语言心理学4)心理学研究任务接受英国洛克以来联想心理学的观点,受约翰·穆勒的心理化学观影响。

心理学任务:研究心理复合体的元素及其构造的方式和规律。

需要解决三个问题:心理有哪些元素心理复合体的结构如何心理复合体形成的规律·心理元素的分析一切心理现象都由心理元素构成,对心理元素的分析是首要任务。

感觉:心理元素的基本单位,呈现经验的客观内容;感情:显示经验的主观内容,是感觉元素的主观补充。

根据性质和强度两种特性对感觉和感情进行分析分类。

感觉和感情是相互联系的三向度感觉论愉快\ 不愉快紧张\松弛兴奋\沉静·心理复合体的结构观念:由感觉组成的心理复合体非直接起源于外在印象的观念(记忆表象);由外在感官、印象形成的观念(知觉)感动:由几种感情组成的复合体情绪和意志是感情组成的复合体·心理复合体形成的规律心理复合体通过联想和统觉形成。

联想:继承英国联想主义思想,用联想说明心理元素的结合。

联想的四种基本形式:融合、同化、复合、记忆联想统觉:把印象提高到注意焦点或意识中心的过程,具有创造性综合的功能。

认为联想的组合是被动、机械和低级的,强调统觉的主动性与统和性。

指出各种心理元素就是通过统觉的创造性综合而形成与原来成分不同,具有新特点的心理复合体。

理性认识活动主要是通过统觉的创造性综合实现的。

结论:复合体形成的三个基本规律心理产物原则:心理复合体具有新特性;心理关系原则:每一个别心理内容都通过与其他心理内容所处的关系而获得其意义;心理对比原则:心理内容中一些对立的成分有由于对比而加的趋势。

5、贡献1)使心理学称为科学的一个新领域,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特别是界定其研究对象;2)创立心理学实验室,和实验心理学学科;3)培养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

6、局限1)实验内省法缺少客观性,在心理学界引起很大争议。

2)其心理学体系整体上受当时科学发展观影响,具有元素主义倾向。

二、铁钦纳1、生平1867-192720世纪英籍美国心理学家、建构主义心理学派的实际建立者。

对20世纪初科学心理学的发展的贡献在于,继承冯特思想,在美国大力推行科学心理学。

局限是,无法融入美国心理学界,成为构造主义心理学的终结者。

2、构造主义继承了冯特以研究直接经验为心理学研究之目的的理念。

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依赖于主体的经验。

将意识界定为某一时间内立即经验的总合,而心则是一生经验的积累。

用内省法探讨三个基本问题:1)将意识经验分析为最基本的元素(感觉、意象、感情)2)找出基本元素结合为复杂经验的心理法则,认为复杂经验纯粹是由联想形成的;3)找出与心理历程相对应的神经历程,来解释心理历程:身心平行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