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脊柱小关节紊乱
第六节脊柱小关节紊乱
第六节脊柱小关节紊乱
【病因病理】
肥胖
姿势不良
第六节脊柱小关节紊乱
长期打电脑
【病因病理】
1、病因
主要是外力的作用。这种外力主要有以
下几种:
拉应力
压应力
屈伸应力 旋转应力
复合应力
第六节脊柱小关节紊乱
【病理】
❖ 关节错位(位移) ❖ 滑膜嵌顿 ❖ 肌肉痉挛 ❖ 肌肉撕裂 ❖ 炎症渗出
第六节脊柱小关节紊乱
【临床表现】
三、腰椎小关节紊乱: 1、外伤史: 2、疼痛:伤后即痛。腰痛难忍,表情痛苦,
脊椎发生平动在临床上就称为半脱位。
一例外伤性齿状突骨折伴环枢椎半脱位手术前后的照片
➢运动范围ROM:指平动和转动的生理极限。平动用米表示,转动用角度表示。
第六节脊柱小关节紊乱
【耦合运动】
耦合运动:指一个物体围绕或沿着一个轴平移或转动的同时,也围绕另一个轴平 移或转动。 环椎的轴向旋转运动伴有明显的沿 Y 轴的耦合平移运动。而颈椎的轴向 旋转运动伴有侧屈耦合运动。
颈椎--------水平位, 胸椎--------冠状位, 腰椎--------矢状位, 腰骶--------斜位。
以上的解剖生理特点决定了本病的好发部位以腰椎关 节和腰骶关节最多,颈椎次之,胸椎最少。
第六节脊柱小关节紊乱
【颈椎小关节】
呈水平位排列;因此容易发生半脱位。
第六节脊柱小关节紊乱
【胸椎小关节】
❖ 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 本病的学习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出发。(力的 大小、方向、作用点)
【脊柱生理解剖】
➢ 坐标系统:建立坐标系统有利于精确地描述脊柱的运动,采 用直角坐标系描述人体在空间的方向和位置。
冠状面X:将躯体分成前、后两部分
轴向面Z :将躯体分成上、下两部分
第六节脊柱小关节矢紊状乱面Y: 将躯体分成左、右两部分
第六节脊柱小关节紊乱
➢ 旋转:某一物体所有的质点都围绕一个轴线运动,或是某些物体绕一固定 轴运动并发生角位移。转轴可以位于物体的外部或内部。
后屈
绕 Z 轴的旋转
轴向旋转
前伸
侧屈 第六绕节脊X柱轴小关的节旋紊转乱
绕 Y 轴的旋转
➢ 平动:某物体在运动时,所有质点相对一固定点在同一时间内其运动 方向不变。
【脊柱生理解剖名词】
➢ 运动节段:脊柱的运动节段系指上下椎体 及其相连的软组织,运动一般是相对于下 位椎体而言。
运 动
脊柱的最小单元
节
段
椎间盘
相邻两个椎体 关节囊包裹的小关节 韧带
第六节脊柱小关节紊乱
【自由度】:决定一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坐标 数,称为该自由度数。椎体在三维直角坐标系中,沿三个 坐标轴的平动和绕三个坐标轴的转动有6个自由度(屈伸、 侧屈、轴向旋转)。
第六节 脊柱小关节紊乱
第六节脊柱小关节紊乱
❖ 【定义】
❖ 脊柱小关节紊乱:是指因脊椎小关节的解剖 位置改变,而导致脊柱机能失常所引起的一 系列临床症候群。
❖ 本病多由脊柱小关节滑膜嵌顿和因部分韧带、 关节囊紧张引起反射性肌肉痉挛,致关节面 交锁在不正常或扭转的位置上而致。
❖ 本病属中医学“错缝”范畴。
3. 胸椎
矢状面屈伸:T1-T12,4-12° 冠状面侧屈:T1-T10,6 ° ;T11, 8 °; T12, 9 ° 轴向面旋转:T1-T9, 8-9°;T10-T12,2 °
4. 腰椎
矢状面屈伸:自上而下逐渐增加,比其它节段活动度大
冠状面侧屈:大致相同,腰骶关节稍小
轴向面旋转:大致相同,腰骶关节z则大许多
第六节脊柱小关节紊乱
易患疾病
脊柱肌肉的运动
肌肉是椎骨运动的原始动力。 前群肌肉:腹肌、髂肌,使脊柱屈曲 后群肌肉:腰方肌和腰大肌 ,使脊柱屈曲 侧方肌群:腹肌、髂肌,使脊柱屈曲
过度前屈受后纵韧带、黄韧带、项韧带和颈后肌群限制; 过度后伸则受前纵韧带和颈前肌群的约束。
第六节脊柱小关节紊乱
【解剖单位功能】
第六节脊柱小关节紊乱
椎骨的活动范围 1. 枕-环-枢复合体craniovertebral junction , C关节 轴向旋转(Qy):环枢关节*
2. 下位颈椎
侧屈运动(Qz):枕环
➢ 最大运动范围发生在C5、C6之间 ➢ 侧屈和轴向旋转范围越向下部活动范围越小
耦合运动的方向通常与主运动的方向相 反,例如:环椎向左侧的轴向旋转伴随向 右的耦合侧屈运动。
第六节脊柱小关节紊乱
【脊柱耦合特征】
1. 枕-环-枢复合体
环椎旋转时,伴随着椎骨的位移。
2. 下位颈椎
侧弯时,棘突向侧弯的相反方向移位。
3. 胸椎 侧方弯曲和轴向旋转的耦合
4. 腰椎 Y轴(轴向)的旋转和平移
1.下位颈椎
屈伸运动范围主要受椎间盘的刚度和几何形状影响 在前屈活动时,椎间盘越高、前后径越小,其活动范围越大 侧弯时,若椎间盘左右径小,则侧方活动范围大 椎间盘越硬、活动范围越小。
2.胸椎
棘突和椎间关节限制后伸的范围。
3.腰椎
腰椎的椎间关节限制了向前方的平移,允 许矢状面和冠状面旋转,对轴向旋转活动有限 制作用。
呈额状位,故胸部脊柱只能做侧屈运动而不能 伸屈。
第六节脊柱小关节紊乱
【胸椎小关节】
第六节脊柱小关节紊乱
肋椎关节: 每个肋椎关节包括肋骨小头 关节和肋横突关节。
第六节脊柱小关节紊乱
【腰椎小关节】
呈矢状位,因此其活动范围较大,可侧屈和前 后屈伸。
第六节脊柱小关节紊乱
【腰骶小关节】
呈斜位,即介于冠状和矢状为之间,关节囊较 为松弛,可做屈伸和旋转各种运动。腰骶关节 是先天性生理变异的好发部位。
第六节脊柱小关节紊乱
【临床表现】
一、颈椎小关节紊乱: 1、外伤史:起病较急; 2、疼痛:伤后颈部疼痛,转动不便,活动时 疼痛加剧, 3、肌力减退,持物落地。
第六节脊柱小关节紊乱
【临床表现】
二、胸椎小关节紊乱: 1、外伤史:过度前屈或后伸肩背运动。 2、疼痛:伤后胸背即痛,痛连胸前,背有负
重感,坐卧不宁,走路震动、咳嗽、喷嚏、 深呼吸等均可引起疼痛加重。 3、常可出现胆囊、阑尾、胃区的疼痛。
一般腰椎运动节段的脱位是沿着椎间关节
的方向的。
附件对胸椎矢状面屈伸的影响
第六节脊柱小关节紊乱
【脊柱小关节生理解剖】
1、即关节突关节 构成:上椎骨的下关节突
与下椎骨的上关节突 和关节囊
2、功能: 稳定脊柱,对脊柱的运动方向具有 引导和控制的作用。
第六节脊柱小关节紊乱
3、特点 属平面关节,关节面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