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地理上册_第二章第4节海陆变迁课件_湘教版(1)

七年级地理上册_第二章第4节海陆变迁课件_湘教版(1)


地震和火山活动在很短的时间改变地表的形态.
地震(earthquake):简单地说,就是指地壳岩 层在运动的过程中,引起地面的震动现象。
地震的震级:震级是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 地震释放出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我国使用国 际通用的“里氏震级”标准。
火山喷发: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的现象。 火山(volcano):由火山口喷发的物质堆积而成的高地。
“低凸脊”
山谷
山谷:从山顶到山麓 低凹的部分,等高线 弯曲的部分向海拔高 处(数值大的方向) 凸出。(集水线)
400 300
200
“高凸谷”
陡崖
陡崖:近于垂直的 山坡,又称峭壁。 多条等高线重叠在 一起,加上符号表 示。( )
陡崖
1200米 1100米 1000米
练习
1、下图所示与名称搭配正确的是(
环太平洋山脉带带
火山能给人类带来很多好处.
丰富的旅游资源
A
B
C
D
E
F
G
A
B
C
1. 大陆漂移学说是由 魏格纳 提出的。 2. 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亚欧 处在 板块、 板块和 印度洋 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太平洋 3. 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 太平洋 是 板块。
德 国科学家
1
5
2 1
2 3
6
4
美 洲 板 块
碰 撞 挤 压
板块碰撞挤压,地表会产生隆起抬升现象。
思考:哪两大板块碰撞挤压产生了喜马拉雅山脉? Nhomakorabea汶川
东非大裂谷的扩张与红海的变迁
两大火山地震带
印度尼西亚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 非洲西北部火山地震带
2.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
⑴ 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海洋的形成和发 展都大致经历了五个过程过程。
有效训练
A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C
F F
D E B
1.填出各字母代表的地形 A:山顶 B: 山顶 C:山脊 D: 鞍部 E:山谷 F:陡崖 2.山峰B的海拔范围大约 250—300 为______米。 3.沿着虚线从C到A容易, 还是从D到A容易?为 什么?
C到A容易 西北 4.F在B的____方向。
板块发生断裂形成裂谷(东非大裂谷) “年轻”的 海(如红海) “中年”的大洋(大西洋) 大洋发 展的后期 板块断裂形成山脉和岛屿
⑵ 山脉的成因
亚欧 板块和 印度洋 板块碰撞挤压; 喜马拉雅山脉: 落基山脉: 太平洋 板块和 美洲 板块碰撞挤压; 南极洲 板块和 美洲 板块碰撞挤压。 安第斯山脉:
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 非洲北部山脉带
1、李庄在宋庄的什么方向?小清河的流向是?
西北方向; 西北至东南流向
2、假如小清河在此处有两条支流,你觉得可 能是甲河还是乙河? 甲河
(河流一般发源于山谷)
“沧海桑田”
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称 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以 这种海陆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成语中蕴涵了什么地理现象?
其实,沧海桑田的原意就是指 海陆变迁。
为什么大西洋两岸 大陆轮廓如此吻合 ?
1.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 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 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 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 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 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山 脊
山 脊
山顶
山顶(山峰): 山的最高部分。 在地形图上为面 积较小的封闭曲 线,从外到内数 值逐渐增大。
鞍部
鞍 部
鞍部:相邻两 个山顶之间相 对低平的部分 ,类似马鞍。
鞍部
山脊
山脊:山顶到山麓的凸 起部分,等高线的弯曲 部分向海拔低处(数值 小的方向)凸出。 (分水岭)
300 200 100
火山按其活动情况可分三类: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思考:是什么力量使地球表面形态不断变化?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 外力作用:侵蚀作用、分化作用、 堆积作用、人类活动等
思考:海洋和陆地,从古至今都是这个样子吗?都是处
于这个位置吗?会不会曾发生过变迁?
欧 洲 亚 洲
非 洲
大洋洲
南 极 洲
二、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
有人发现珠穆朗玛峰顶 上有鱼骨化石,你能推断 出这是什么变化?
海洋变成陆地
有人发现台湾海峡海底有森 林遗迹和古河道,你又能推 断出一个什么变化?
由陆地变成海洋
围海造陆
一、地表形态变化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陆 地
2.迅速的地表形态变化
海 洋
1.缓慢的地表形态变化
经历漫长时间,短期内不易被人们察觉。
2.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
证据1——非洲和南美洲轮廓的拼合
大陆漂移的证据2——动物的相似性 海牛生活在热带 海洋,鸵鸟不会 飞,它们都没有 远涉大洋的能力, 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分布特点呢?
大陆漂移的证据3——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三、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地球岩石圈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
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海洋和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板块运动方向的特点:板块相向运动,碰撞挤压。(
板块相反运动,张裂拉伸。(
) )
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和板块交界的地带, 地壳活动比较活跃。
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世界六大板块
阿 拉 伯 半 岛
印 度 半 岛
B)
2、读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鞍部 陡崖 (1)A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__,G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___。 B (2)B、H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________。 EF (3)CD、EF两处中表示山谷的是______。 170米 (4)乙山与甲山的相对高度是______;乙山位于甲山的 西南 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