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及其典型应用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及其典型应用


SWIR
• 可使用常规可见光 镜头,可透过玻璃 成像
• 可探测1.06μm及 1.55μm激光
• 可复现可见光图像 细节Fra bibliotekMWIR
• 在高温、潮湿的海 洋大气条件下,中 波红外的传输优于 长波红外
• 如舰船发动机等高 温目标中波红外特 征明显
• 中波制冷红外的技 术成熟度
LWIR
• 长波红外在地面大 气环境的传输最好

11
红外成像技术—发展史
1800年, 赫胥尔发现了红外线 (水银温度计)
光机扫描、红外 摄像管技术
1800 1901年,Langley 利用探测到 1/4英里外的一头牛(电阻
1930
式测辐射热计)
1940
光机扫描红外成像技术 非制冷型红外成像技术
1956
AIM-9响尾蛇导弹
民用红外成像有望呈现爆发式增长。

9
红外成像探测器技术
制冷光子型
原理:光子型探测 优势:成像距离远,成像清晰,响应时间快,可高帧频工作(400Hz); 劣势:系统功耗大,体积大,成本高,运行时间受制冷机寿命限制; 应用:红外雷达,光电吊舱,导引头等远距离观测与跟踪高端军用
• 长波红外与室温目 标的红外辐射光谱 的匹配最好
• 战场环境烟雾环境 适应性好
• 非制冷长波红外成 像成本较低

IRay Confidential
4
红外成像技术优势
隐蔽性好 全天时
被动式目标成像与识别,隐 蔽性好
能真正做到24小时全天时监控, 不受白天黑夜影响
抗电磁干扰
不受电磁影响,能远距离精 确跟踪热目标
准全天候
作用距离远
可穿透烟雾、雾霾、云雾成像, 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成像效果 几乎不受影响。
探测能力强:一般长焦热成 像仪能观测3千米以上的人员 和6千米以上的车辆。
辨伪能力强
可识别迷彩等伪装,分辨人体 车辆能力强
红外成像能穿透烟雾看到后面的人 红外成像能看到树丛后的人员
器。Raytheon致力于将BST技术商用化,而Hollywell则选择研究VOx技术。 1990~1994年,Hollywell将其研发成功的VOx技术先后转让给多家公司,形成了国际上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主要供应商,如:FLIR、Raytheon Vision System、BAe System 、DRS、SCD、NEC等。 90年代中期,TI公司开放其BST热成像技术至商用领域,但由于其在性能方面落后于 VOx技术,市场前景不乐观。同一时期,TI公司开始研制a-Si技术,后TI将这两项技术 打包卖给Raytheon commercial IR,后者在2004年又将其一起转卖给L-3。) 90年代末,法国CEA/LETI机构研制的a-Si技术获得成功,后将其授权给ULIS。
5
红外成像典型应用
夜视成像
国防装备、汽车夜间辅助驾驶、安 防监控、消防救援、城市安全、执 法、个人消费电子、
红外测温
森林/仓储防火、电力监测、疫病防 控、建筑节能评估、工业测温等
6
民用市场
安防监控、车载、电力测温、消防救援、疾病防控等 在监控市场中,安防厂家大举进入。美国FLIR公司、国内海康、大华等专业
非制冷热式
原理:热式探测原理 优势:SWaP-C 劣势:成像距离较近,不适合点目标,成像图形噪声高 应用:单兵武器、低成本导引头等军用及电力测温、安防,汽车,工业检
测等民用市场
焦平面探测器关键指标
图像分辨率:阵列规模、像元尺寸; 性能基础指标:噪声等效温差(NETD)、热响应时间(
Thermal constant time),工作帧频(Frame rate),动态范围( Dynamic Range),功耗 非均匀性:响应非均匀性、固定图形噪声、3D噪声; 质量品控:盲元、坏簇、产品一致性 易用性:TEC-less,Shutter-less,Sun-safe, Vibration/Shock Capable。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技术 及典型应用
王宏臣
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YANTAI IRAY TECHNOLOGYCO.,LTD
1
夜视成像技术—红外成像
人眼可见光谱范围大约为390~760nm,对红外线不可见 高于绝对零度(-273℃)的物体都不断的辐射红外线 红外辐射无处不在!
电磁光谱图
厂家已经进入市场,应用范围扩大到政府机关、银行、交通、停车场、发电 站、危险品仓库等领域; 汽车夜视增长潜力巨大,欧盟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uro NCAP)发布的最新 欧洲新车碰撞测试会促进市场增长,采用热成像解决方案来减少夜间行人碰 撞的发生; 民用市场对探测器信价比及产品一致性要求较高。

8
国内红外成像市场发展
与全球红外成像市场相比,国内红外成像市场整体还不太成熟; 国内装备市场底子偏薄、成长空间可观; 测温工具、单目手持夜视个人装备等领域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随着红外成像在安防、汽车夜间辅助驾驶、无人机、手机等领域的应用,我国
红外辐射发现者:英国科学家赫歇尔(1800年)
2
红外波段大气窗口
物体红外辐射的能量与波长,取决于物体温度 室温目标(300K)辐射中心波长约为10μm 大气窗口:1~2.5μm SWIR,3~5μm MWIR与8~14μm LWIR

3
不同波段红外成像特征
(光子单元型)
1965
1980 制冷光子型红外成像技术
2000
个人消费红外成像技术
now

12
非制冷红外成像技术流派
1978年,Raytheon和TI 团队分别申请了BST技术专利。 80年代,Raytheon与Honeywell获得美国政府HIDAD支持,研制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

7
个人消费市场
个人红外成像,如消费级无人机红外成像载荷,安全视觉、狩猎、户外观等; 个人视觉系统应用:护目镜、安全视觉、狩猎、户外观察 智能家电应用:空调、微波炉等家居应用,采用低成本、小面阵传感器 家庭安防:红外成像不泄漏家庭隐私,可以实现家庭24小时安全监控 手机型工具类热像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