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功能性饮料的利于弊【摘要】软饮料中,功能性饮料发展迅速,由于其具有机体功能补充性而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软饮料并不适合所有社会群体,因为导致很多争议,本文主要阐述了软饮料的利与弊,并为其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软饮料,功能性饮料,好处,坏处在炎炎夏日,若饮一杯清凉饮料,顿觉舒爽宜人,清凉之感透心而出;在凛冽严冬,若有一杯滚烫的饮料在手,全身都会倍感温暖。
饮料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从儿童喝的奶品到成年人饮用的茶、咖啡,从简单的水到复杂的鸡尾酒,饮料受到广泛的喜爱。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饮料、饮品层出不穷,不断丰富着我们的饮料市场。
而近年来,有一类饮料更是发展迅速,被广泛的社会消费者所接受。
但是,饮料本身所带来的争议也是一直没有平息过,让人不得不问,究竟这类饮料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大家是不是有所疑问,究竟是什么样的饮料啊?没错,就是功能性饮料。
1功能性饮料1.1那么,怎样的饮料才能叫做功能性饮料呢?《中国软饮料分类标准》中的功能性饮料,是指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包括营养素饮料、运动饮料和其它特殊用途饮料三类。
所谓营养素饮料是指人体日常活动所需的营养成分,这种饮料以脉动为代表,而运动饮料含有的电解能很好地平衡人体的体液,以劲跑、维体等为代表;特殊用途饮料目前市场主流的主要就是以红牛为代表的能量饮料,主要作用为抗疲劳和补充能量。
调查指出,功能饮料十几年来的迅猛发展是全球主要市场的趋势。
在功能饮料市场的划分上,运动饮料占一半左右,能量饮料占大约四分之一,其他营养素饮料和保健饮料占四分之一。
2.功能性饮料的好处那么,做为软饮料家族中异军突起的新秀,功能性饮料的好处是什么呢,也就是说,功能性饮料为什么能让人如此钟爱呢,没错,就是它的偏功能性:2.1功能性饮料,有丰富的电解质,可以补充适当的人力损失的钙,锌和其他微量元素,以及出汗后损失的盐。
由于活化身体机能,一些功能饮料也含有咖啡因,牛磺酸,和其他要素,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可以提神抗疲劳。
一些功能性保健饮料添加一些成分,添加到人类安全的减肥药成分lgt和双歧杆菌增殖的能力,以及其他因素,将有助于使肠胃炎,并促进脂肪代谢,从而促使人们减肥。
此外,一些功能饮料含有赖氨酸,对成长过程和发展都必须的儿童具有互补性。
2.2为了更好的了解功能性饮料,我们具体到每一类功能性饮料的功能,可以进行以下分类:运动饮料:像市场上的康有利、乐百氏、健力宝的A8、体饮、宝矿力水特、维体、尖叫活性肽运动饮料等,含有维体氨基酸、柠檬酸、大豆活性肽、牛磺酸等补充体能的成分,适合运动、出游、劳动、沐浴和起床后饮用,体力消耗之后,这些饮料能让你迅速恢复体力和活力。
膳食纤维功能性饮料:市场上的尖叫纤维饮料、尖叫植物饮料、咕噜噜———等都含有低聚异麦芽糖、膳食纤维、绿茶、竹叶、西洋参茎叶焦糖等多糖成分,是膳食纤维的功能性饮料。
除了含膳食纤维的饮料,多糖饮料中还有一种含食用菌的饮料,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适宜人群为便秘患者、减肥人群。
维生素功能性饮料:体能、红牛、激活、脉动、脉动360度、专为男性设计的咕噜噜他+等饮料中,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A、E、B3、B5、B6、B12、PP等,像激活中还特别添加了天然瓜拉纳提取物。
维生素饮料适合所有人。
特别指出的是,运动平衡饮料,也是市场分额最大的功能性饮料,它们不仅能够补充运动会的体力消耗。
而且,由于运动饮料中大多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肽和氨基酸。
蛋白质可以帮你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预防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这是适合老人喝肽能有效地抵御血压高的压力和脑血栓形成,调节身体的免疫力,治疗慢性疾病,如脑血管。
所以这也造就了软饮料市场上,功能性饮料迅猛发展的原因。
3.功能性饮料的弊端可是凡事有利的一面,也必有弊的一面,功能性饮料存在和使用存在着一些争议,是什么争议呢?某些人喝了饮料后身体机能产生了不好的反应,以至于有些人认为应该禁止功能性饮料的销售。
这就是功能性饮料的弊端。
3.1具体来说,我们知道,水,是适合所有人的,因为它本身不具有任何偏向性。
可是功能性饮料不同,它的研发是为了针对社会上某些特定群体,所以,其弊端就是专家告诉我们的,并不是每种功能性饮料都适合每一个人。
3.1.1举个例子:50岁的王女士一直患有高血压,平时不太爱运动。
快到夏天了,为了增强身体免疫力,家里人特意为她买了一箱功能性饮料———体饮。
本想通过饮用功能性饮料达到和锻炼同样的效果,可几天之后,王女士却越来越不舒服,头晕、四肢无力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难道功能性饮料还有副作用吗?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研究功能性饮料的廖小军博士解释说,“出现这一问题并不奇怪。
体饮这种饮料的成分与人体的体液相似,饮用后能迅速被身体吸收,解…口渴‟更解…体渴‟,能及时补充人体因为大量运动、劳动出汗所损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盐分),使体液达到平衡状态。
但如果没有体力消耗还喝这种饮料,那么水中的钠元素会增加机体负担,引起心脏负荷加大、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人群应当慎重选择。
实际上这种饮料只适合体力消耗后的人群,而儿童和高血压患者都不适用。
”3.1.2.同样的,在某些群体中,他们希望饮料可以对他们的某些行为做辅助,可是,往往他们并不适合这种饮料,因此引发了副作用。
20岁的张小姐平时非常注意美容,不但经常去美容院,还特别在意吃的食物。
在朋友推荐下,张小姐选则了市面上的一种低能饮料,据说这种饮料具有美容的功效。
没多久,张小姐感到常常头晕,四肢乏力,工作上没有精力。
廖博士说,“低能量饮料确实具有很好的美容功能。
但是低能饮料中所含的热量、脂肪含量、糖分都低于其他功能性饮料,尤其低于补充体能的饮料,和增强体能相反,这种饮料为的是减少人体从饮料中摄入能量。
如果你消耗的能量大,身体热量本来就不够,还喝低能饮料,那么无疑是雪上加霜,只会让你的体能下降得更快,所以不要为了美容就大量饮用。
其实,低能量饮料只适合身体比较肥胖的人。
”3.2还有一点必须指出而且强调的是,功能性饮料不能代替水果、蔬菜。
很多功能性饮料都宣称具备独特功效,比如,“hello-C”在产品上标注“补C变得很容易”,而“水溶C100”则宣称“每瓶所含维生素C,相当于5个半新鲜柠檬”。
维C饮料真的可以达到消费者期待的效果吗?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专科学会委员唐振柱说:“…水溶C100‟所说的相当于5个半柠檬,仅表示其维生素C含量,而柠檬所含的其他营养物质,饮料都不具备,因此无法达到除补充维C之外的功能。
”3.3还有一个弊端,相比其他软饮料,比如饮用纯净水,比如茶饮料能够代替或者部分代替人体需水来说,功能性饮料不能代替水。
因为功能性饮料是为了补充某种功能,当这种功能不需要补充的时候,饮用该种功能性饮料可能导致增加机体的负担。
专家说,功能性饮料绝对不能代替水。
一个人一天需要至少8杯水。
而饮料一般适用于保健和恢复体能。
尽管功能性饮料具有某种功能,但它更多的是在锦上添花。
以含有电解质的饮料为例,对于流失大量水分及电解质的人(如腹泻与非常大量地出汗)会有帮助,但专家不建议一般人把它当成日常饮料。
一来过分补充这些电解质没有必要,最后还是得经由肾脏排出,增加负担;二来它们也是含糖饮料,会不自觉地喝到一堆热量。
4.既然功能性饮料有利有弊,做为普通的消费者,我们该如何趋利避害呢?首先,面对柜台上琳琅满目的功能性饮料,怎样判断是否适合自己呢?专家建议,“在挑选功能性饮料的时候,不妨看看每种饮料上所注明的成分,根据各种营养素的不同,依照成分补充身体所需,就可以达到相应的效果。
但是,如果身体很健康、正常,或者是没有体力消耗、没有运动的人,喝这些功能性饮料除了能够解渴外,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
”。
也就是说,选购功能性饮料时一定是在我们身体机能需要时候购买,而且是需要补充什么就买哪种类型的饮料。
其次,要关注到饮料上的备注,看看是不是适合本人饮用。
像有些矿物子功能性饮料,尤其是含抗疲劳成分的矿物质饮料,只适合容易疲劳的成人,儿童不宜。
所以这方面要多加注意。
5.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子归纳一下:5.1.软饮料中的功能性饮料开发的初衷是好的,即当人体机能的某些功能出现不足时,功能性饮料可以补充人体该方面的功能。
这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们生活压力巨大,亚健康群体不断壮大的今天,作用是十分突出的。
人们对功能性饮料的需求也因此变得更加强烈。
另外,我们可以得出的是,而且也是要强调的是功能性饮料本身没有问题,从安全或者是所蕴含成分来讲都是达到标准规定的。
5.2之所以说存在弊端是在使用上,社会大部分人对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了解,而功能性饮料本身不像其他饮料可以适合绝大多数人饮用,他们只适合一部分人,所以导致有人饮用后有不良效果,出现争议。
5.3由于功能性饮料对人体来说是有益,所以我认为它是应该有理由存在的,而开发生厂商必须做到的是一个告知义务,让人们清楚的知道这种适不适合他们,比如减肥饮品不适合偏瘦的人饮用,这些事需要注明的。
同时,社会、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起到一个监督作用,保证这种饮品在市场上正常、健康的推广。
只有做到这样子,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的发展,才能与科技同步,才能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资料1.《饮料与健康》周华著:183~1842.《经济师》2005年第7期:283页3.《软饮料工艺学》邵长富赵晋1997,3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4页4.《江苏食品与发酵》2003年03期:《功能饮料市场能否做大》5.《中老年保健》2004年第09期:《功能性饮料有何“功能”》6.《绿色中国》 2004年15期:《今夏你喝功能性饮料了吗?》7.《大江周刊(纪实)》2009年06期:《“功能性饮料”,你有所不知》8.《饮食科学》2004年08期:《功能饮料喝个明白》9.《中国质量万里行》2010年04期《功能性饮料可别随便喝》10.《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6年07期《今夏饮料药味十足功能性饮料不等于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