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7年8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编制内容及编制依据 (1)1.2项目基本情况 (2)1.3项目建设单位情况 (2)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5主要设计原则 (5)1.6工作简要过程 (5)第二章项目秸秆的收集和供应 (6)2.1生物质资源总量的调查说明 (6)2.2农作物秸秆的调查 (6)2.3生物质资源消耗量 (8)2.4秸秆成分分析 (8)2.5生物质收储运体系 (9)2.6燃料价格机制及工作流程 (15)2.7相关技术要求 (18)第三章电力系统 (22)3.1电力系统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接入系统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热负荷及机组设备选型 (22)4.1热负荷 (23)4.2工程建设规模 (24)4.3锅炉选型 (24)4.4装机方案及汽平衡 (26)第五章建厂条件 (33)5.1厂址概述 (33)5.2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 (34)5.3供水水源 (34)5.4工程地质及地震烈度 (35)第六章工程设想 (33)6.1厂区总平面布置 (37)6.2燃料运输系统 (39)6.3燃烧系统 (42)6.4炉内脱硝及炉后脱硫系统 (44)6.5热力系统 (53)6.6主厂房布置 (55)6.7除灰渣系统 (59)6.8供排水系统 (61)6.9化学水处理系统 (66)6.10电气部分 (61)6.11热控部分 (61)6.12土建部分 (81)6.13消防 (84)第七章环境保护 (84)7.1环境概况 (86)7.2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86)7.3设计依据 (87)7.4工程简介 (87)7.5主要污染物 (87)7.6环境监测和管理 (92)7.7环保投资估算 (93)第八章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94)8.1应遵循的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 (94)8.2劳动安全职业卫生部分 (94)8.3综合评价 (97)第九章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 (98)9.1项目概况 (98)9.2项目节能的意义及节能工作重点 (98)9.3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99)9.4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99)9.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104)9.6结论 (107)第十章劳动组织及定员 (108)第十一章工程实施条件和轮廓进度 (109)11.1工程实施条件 (109)11.2工程建设的轮廓进度 (110)第十二章投资估算及财务评价 (111)12.1投资估算 (111)12.2财务评价 (114)第十三章结论和建议 (118)13.1主要结论 (118)13.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19)13.3建议 (120)图纸目录序号图名图号1.厂区总平面布置图(方案一)2.厂区总平面布置图(方案二)3.燃烧系统图4.主厂房底层平面布置图5.主厂房运转层平面布置图6.锅炉立面图7.汽机房横剖面图8.主厂房设备明细表9.输料系统图10.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图11.水量平衡图12.电气主接线图13.除渣系统图14.浓相气力除灰系统图第一章概述1.1 编制内容及编制依据本可研报告根据下列文件和资料进行编制:1、于2006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2、《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3、1998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4、《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5、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和规范生物质发电项目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14)3003号)。
6、企业提供的其他有关文件资料。
编制内容:1、电厂范围内生产及辅助生产设施的建设、厂房外燃料收购站点的建设及相关配套工程的建设等。
2、编制工程投资估算并作出财务评价。
属于本工程以下内容,由建设单位另行委托其它有关部门完成。
1、电力接入系统可研报告。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报告。
3、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2、建设单位:3、建设规模:根据项目所在地可利用的农作物秸秆和林木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情况,本项目的建设规模为:2台锅炉厂生产的YG-130/13.7-T1高温超高压中间再热循环流化床生物质锅炉配2台C40-13.24/0.98高温超高压中间再热抽汽凝汽式汽轮机,带2台40MW的发电机组,建设规模为80MW,本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为1台锅炉厂生产的YG-130/13.7-T1-T1高温超高压中间循环循环流化床生物质锅炉配1台C40-13.24/0.98高温超高压中间再热抽汽凝汽式汽轮机,带1台40MW的发电机组,二期再上1台YG-130/13.7-T1高温超高压生物质直燃锅炉配1台C40-13.24/0.98型汽轮机,带1台40MW的发电机组。
1.3 项目建设单位情况1.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4.1 符合国家能源产业政策开发新能源是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指出:“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能源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积极扶持和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2005年2月28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其他相关细则也陆续出台。
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了2006年13号文,制定了上网电价优惠政策以及附加电价全国分摊的激励政策。
2008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电监会联合下发《关于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的通知》和《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对2007年1-9月风力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两类共75个可再生能源项目给予了临时电价补贴政策。
国家发改委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将“生物质直燃、气化发电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列为“鼓励类”。
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农林生物质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10〕1579号)统一将农林秸秆发电上网销售电价调至每千瓦时0.75元,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生物质秸秆发电的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新增生物质发电750万千瓦”。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在《关于加强和规范生物质发电项目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14)3003号)中提出“鼓励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提高生物质资源利用效率。
具备技术经济可行性条件的新建生物质发电项目,应实行热电联产。
1.4.2节约能源,缓解煤炭供应紧张我国面临一次能源短缺与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开发和利用拥有巨大资源保障、环境友好的绿色能源是事关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的重大课题。
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燃用向日葵秸秆、玉米秸秆和树皮枝桠等农林生物质燃料,年燃用秸秆33.6万吨,年节约标煤16.84万吨,能源替代作用和节约作用十分显著,对当地的节约能源会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对提高清洁能源供应比例将发挥积极作用。
1.4.3变废为宝,综合利用中国的生物质能十分丰富,现每年仅农作物产生的秸秆量就达7亿吨,相当于3.5-4亿吨标准煤炭,林木生物质资源在180亿吨以上,山东省为农林生物质大省,位居全国前列。
农林生物质资源总量每年为148.2万吨,拟建厂址30千米半径范围内可供应量为45.54万吨。
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实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宝贵的电力和热力,开拓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新领域,充分实现资源的变废为宝和综合利用,节约大量的一次能源。
1.4.4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本工程建成后,2台C40高温超高压汽轮机带2台40MW发电机组按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6000小时计算,年发电量4.8亿千瓦时,供电量43296亿千瓦时,年供热量31.8万吉焦,年平均营业收入29724万元,年平均营业税金及附加416万元。
提高当地工农业生产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市电网和供热形成有效的支撑。
1.4.5改善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的建设,使农林生物质资源变废为宝,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
据测算,本工程建成后,年收购生物质资源费用约10744万元,电厂生产可提供就业岗位110个,燃料收购及运输也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为农村经济带来新的活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结构,开辟了惠农的新途径。
同时,秸秆燃烧后的底灰、炭灰是一种优质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钾、镁、磷和钙元素,将底灰、炭灰返还到土地,又可降低农民施肥成本。
1.4.6改善环境,促进农村文明建设生物质电厂的建设开辟了秸秆利用的新途径,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文明建设,并且从根本上解决了秸秆在田间焚烧的问题。
工程投产后,减少了二氧化硫排放、二氧化碳的排放,改善了当地的大气环境质量,同时减少了烟雾对交通的影响,降低了火灾隐患。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根据的农林生物质资源及热电联产规划,投资方决定采用2台锅炉厂生产的YG-130/13.7-T1高温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配2台C40-13.24/0.98型汽轮发电机组。
项目充分利用当地较丰富的秸秆资源建设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有利于经济发展,改变传统的能源结构,环保和节能效益显著,对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划。
综上所述,项目建成后能有效利用当地的秸秆资源,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此外,项目所在地交通运输、水源及接入系统等建厂条件十分的便利,有利于本项目的进一步实施。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实施是必要的、有保障的。
1.5 主要设计原则本工程的设计原则为:技术先进、方案合理、节能环保、经济适用、符合国情,保证工程建成后安全可靠、以合理的投资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本项目将充分考虑引进技术国产化的主机设备,并在合理、可靠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配套采用国产辅助设备,以达到节约工程投资、鼓励自主创新的目的。
2、项目的建设规模要充分考虑当地可获得的秸秆资源量来确定,并且根据当地的热负荷及供热条件,确定一定的供热量。
为使秸秆资源供应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必须保证可获得的秸秆资源量。
3、设计时考虑到秸秆燃烧产生的产生的碱金属腐蚀和氯腐蚀,以及过热器的腐蚀等问题。
4、选择锅炉需具备适应多种秸秆混烧的能力,保证单一秸秆量不足时可选用其他秸秆来代替。
确定秸秆收集的基本方式是:分散收集、集中存储的运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