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风土人情
(10旅英班黄秋霞109128)
首先我大概介绍一下我们将要游览的广州—五羊城。
广州是广东省省会, 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地处广东省东南部, 珠江三角洲北缘,濒临南海, 毗邻港澳,是华南地区中心城市, 中国的“南大门”。
它分辖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萝岗十区和从化、增城两个县级市, 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 200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60.72万人,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
广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 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 建有“楚庭”, 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
广州又称“羊城”。
相传周朝时, 南海飘来五朵彩色祥云, 五仙人骑着五只羊, 各携带一串谷穗降临此处, 赠谷穗给居民, 祝福此地五谷丰登、永无饥荒, 留下五羊化为石头。
今越秀公园建有以此传说为题材
的“五羊石像”。
广州秦汉时就是繁荣都会, 汉唐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 也是中国最早对外的通商口岸。
广州是中国近代和现代革命的策源地。
著名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均发生在广州。
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 曾经三次建立了政权。
毛泽东在这里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 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力量。
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在这里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广州起义, 并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权“广州公社”。
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也曾来广州传播先进文化。
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
粤剧是广州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剧, 享有“南国红豆”的盛誉。
流行于粤、港、澳和东南亚等地区。
广东音乐源于广州和珠江三角洲, 吸纳了中原古乐、
江南小调和昆曲等的精华, 与本地民歌、民谣相结合而成。
岭南画派是现代中国画派之一。
广雕、广彩、广绣驰名中外。
粤菜是中国一大菜系, 菜谱上千种, “食在广州”闻名天下。
广州的民间习俗很多, 有迎春花市、龙舟竞渡,、重阳登高、摆年橘、饮早茶等。
广州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俱全, 主要活动场所有六榕寺、三元宫、怀圣寺、石室天主堂、东山堂等。
广州人对饮食之道,历来深有研究。
近百多年来,羊城茶楼餐馆之多,酒店食档之众,在国内可谓首屈一指。
其素以品类之丰,茶式之盛,烹调之巧,风味之美而名闻遐迩。
无论飞禽走兽、鱼虾蟹螺、蛇虫鼠蚁,都可作馔;举凡煎、炒、焖、焗、蒸、滚、碼、炸、泡、扒、扣、灼、煲、炖、烤等,都各
擅其长,各具特色。
故“食在广州”在海内外都享有盛誉。
广州民间,多是日食三餐。
早餐一般较简单,广州人午、晚餐较丰富。
广州人有饮茶的习惯。
广州饮茶分早、午、晚三市。
一般以早茶为主,午晚市多是亲友聚会或洽谈商务。
广州人饮茶,既是品茶,亦食点心。
有各式包子、烧买、粥、粉、面等,品种丰富多彩,且时常变换花样。
一些茶楼标榜每周变换一次,名曰“星期美点”。
入乡随俗,所以来到广州就得学会品茶,养成喝茶的习惯。
广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 雨量充沛, 四季如春, 繁花似锦。
全年平均气温22.8摄氏度, 平均相对湿度68%, 市区年降雨量为1600毫米以上。
为了适应气候,广州的建筑富有自己的特色。
同时不同时期受不同思想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特色的建筑。
例如西关大屋,竹筒屋,洋房住宅,骑楼等。
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广州最受关注的西关大屋。
清代中叶以后,广州的望族、官僚、商贾在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