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风俗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人口众多,各地的风俗习惯更是不同。
我是广州人,而且广州又有怎么的风俗呢?广州既有喧杂繁华的闹市,又有清僻幽静的所在;既给人强烈的现代冲击,又保留了悠远的古代风俗;既被人们称作荒芜的文化沙漠,又拥有灿烂的古老历史。
一个拥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正释放出勃勃的生气。
隋唐五代时期,广州就是世界著名的港口,一直到宋朝,都保持着全国第一大港的地位。
到了清代,清政府实行的一中通商持续83年之久。
在改革开放初期,广州曾是时髦的代名词,到处充斥着广州的发财神话,对充满幻想的淘金者来说,那里大概是天堂,又是地狱。
现在,广州仍是一个各种生存规则和游戏规则的商业大市场,一年两度的广交会更加重了它的商业氛围。
广州声色犬马的生活方式,如诱人的夜生活、狂飙的锐舞、新潮的时装总是冲淡人们记忆中的羊城传说、三元里抗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类的旧事;人们印象中的广州缺乏文化,但走近广州,就会体会到广州不是没有文化,只是主宰这个城市的不是那种抽象、优雅、远离生活的文化,而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温厚的世俗文化。
吃、买、玩、娱等方面的“动态”人文旅游资源反映了广州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迎春花市、龙舟节、荔枝节、荷花节、美食节、欢乐节等节庆活动又为广州这座南国都市增添了繁华与魅力,而广州人温软绵甜的口音则使城市具有了一种独特的韵味。
对匆匆过客而言,空乏地走过几条大街、几个景点,广州呈现的或许只是拥挤和浮躁的一面而已;只有细心地品味广州的生活,才能体会到这座城市的真谛。
生在苏州,住在杭州,食在广州。
广州,名菜名点丰富,茶楼酒肆林立,想食什么都可以如愿,故食在广州当然惬意。
这首全国流行的民谚,道出了“食在广州”之誉闻名海内外。
粤语:来广州的人都可能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来到广州,听本地人说话,就象听鸟语,不明白!人们对广东、对广州的印象恐怕最早是从粤语、粤菜、粤语歌开始的。
关于粤语,有人曾做过“广州人在外地人中的印象”这样一个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几乎将近1/3的外地人一提起广州人首先联想到的是广州话,即粤语,成为排在第一位的印象,可见,粤语影响之大,它远非一般地方方言所能比拟的。
粤语又称为广州话、白话,它通行于广东、广西东南部以及香港、澳门,使用人口超过7000万,为现代汉语方言的七大方言之一(汉语七大方言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
广州是粤语的中心,广州市区是方言,是所有粤语区(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标准语,广州话在整个粤语方言中最具权威;有着粤方言“普通话”的地位。
而且长期以来,广州一直是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使得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语在整个岭南地区都具有有“普通话”的作用。
广州人嗜好饮茶。
早上见面打招呼就是问“饮佐茶未?”,以此作为问候早安的代名词,可见对饮茶的喜爱。
饮茶是广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也是“食在广州”的一大特色。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被视作一种交际的方式。
广州的茶楼与茶馆的概念也不尽相同。
它不但既供应茶水又供应点心,而且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是茶馆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广州人聚朋会友,洽谈生意,业余消遣,都乐于上茶楼。
一壶浓茶几件美点,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边吃爱谈,既填饱了肚子、联络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甚至谈成了一桩生意,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正国为如此,广州人把饮茶,又称“叹茶”。
“叹”是广州的俗语,为享受之意,这也正是广州茶楼业历百年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广州的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份就是当年的茶楼,现在已是百年老字号店了。
广州人在饮茶上并无什么礼仪上的讲究。
唯独在主人给客人斟茶时,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轻叩桌面,以致谢意。
据说这一习俗,来源于乾隆下江南的典故。
相传乾隆皇帝到江南视察时,曾微服私访,有一次来到一家茶馆,兴之所至,竟给随行的仆人斟起茶来。
按皇宫规矩,仆从是要跪受的,但为不暴露乾隆的身份,仆从灵机一动,将食指和中指弯曲,做成屈膝的姿势,轻叩桌面,以替下跪,后来,这个消息传开,便逐渐演化成了饮茶时的一种礼仪。
这种风俗至今在岭南及东南亚的华侨中依然十分流行。
广州之所以被称为“花城”,不单是因为广州气候温和、四季如春、鲜花常开(昆明也四季鲜花常开),更由于广州每年春节前都举行迎春花市,这种全城人民逛花市的习俗,全国唯广州所独有。
迎春花市是由古代花市、夜花市逐渐发展形成规模。
早在两汉时,广州人便有爱花的癖好。
陆贾出使南越国时,已说岭南人“彩缕穿花”。
因广州人爱花,也就出现了以种花、卖花为业的人。
再说是充满岭南传统节日气氛的广州除夕花市,那十里长街,摆满各种鲜花,任君选购。
爱花惜花的广州人,络绎不绝,穿梭其中。
还有“卖懒”的少儿,招摇过市,那热闹的情景,也是非亲临现场所难以品位的。
还有那元宵灯会,剔透玲珑多姿,令不目不暇接。
再有广州七夕风俗之七巧,重阳登高之踊跃,冬至节日之隆重(广州人谓“过冬大过年”)。
广州的爬龙舟,与别的地方赛龙舟不同。
别的地方大多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广州赛龙舟则是每看端午节前后广州民间的传统节日。
广州的波罗庙会也有别于其他的庙会,它是为经纪念海神的诞日,庙会期间扎制的波罗鸡,饮茶是广州人的生活习俗。
民间流传着“清晨一壶茶,不用找医家”的谚语。
广州早茶,说是喝茶,其实是个早餐而已,只是这个早餐吃得有讲究,并且一直佐以各种香茗,因而得名。
广州的早茶极少是小餐馆开设的,大都由足够规模的酒店和宾馆酒家开设,环境装修得极尽奢华。
早茶却是无一例外地价廉物美,贵的也不过十几二十几元,享受的却是名副其实的星级服务。
只要你口袋里有个百八十元的,只要你不是邋遢的背心拖鞋着装,你便大可以气宇轩昂地步入任何一家豪华的酒店,理直气壮地坐下来美美地享受你那一盅两件的香茶美点。
而普通的酒店,尤其是不在市中心的那些酒店,点心低价到两元一份,茶位一元一位的也有。
广州人的待客相对是比较轻松的,因为请请“早茶”终究算不得太大的负担,个人消费不算节俭,举家相聚不算破费,待客会友也不算寒酸。
广州早茶内容很多,但不外乎是茶水与点心。
叉烧包、水晶包、小笼肉包、虾仁小笼包、蟹粉小笼包,凤爪、牛肉、肚片加上各类干蒸的烧卖、酥饼,还有鸡粥、牛肉粥、鱼片粥、猪肠粉、虾仁粉、云吞……虽然现在也出现了所谓的“星级早茶”,但充其量也只是多了点豪华的形式,再说这终究不是也不会是广州早茶的主流。
而在早茶中扮演了超级配角的茶,更是不能不说上一番。
普通茶位的,便是有上好的乌龙,香片,铁观音,普洱,菊花等等不下十来种。
有钱的,又有功夫茶嗜好的,那就可以在比较讲究一点的酒店喝到明炉现烹现煮的顶级冻顶乌龙茶,雨前碧螺春,陈藏普洱,新摘龙井了。
寿眉,毛尖,凤凰单枞甚至马骝槭也不在话下。
老广州饮早茶,其实是一种交际方式。
一大早,同事乡里的凑到一起,一人一壶习惯了的香茗,再叫上两样想吃的点心,拉拉家常,道道新闻,交流一下心得……退休了的师傅们或者打够麻将的全职太太们等一干有闲的人在空调环境里泡上一个半天,既满足了口福,又饱了耳欲,还不知不觉地打发了寂寞的时间。
而做股票的,做期货的,可能就这么一喝一聊之中,即刻就决定了是发达到笑,还是转身就去跳楼了。
因为真的假的资讯,都在一个早茶中释放出来了,判断对错,那就是你的事情了。
在广州,“过春节”是称为“过年”,虽然近年来过年的气氛似越来越淡,但民间的一些习俗还是保留着。
如买年花(当然是鲜花啦)盘桔布置家居的,年初一成年人开始“派利是”的等等,这些一直都没变。
作为一个地道的广州仔,我所写的应该是地道的广州人过年的习俗。
说广州人过年的习俗得从年尾开始。
年廿四(农历十二月廿四)拜灶君广州人有此传说“官三,民四,旦家五,发疯六”。
此话意思是说:当官的年廿三拜灶君,平民百姓的年廿四拜,打渔的船家就年廿五拜,年廿六是有麻疯病的人才拜的。
也就是说,在广州,如你要拜灶君,就得在年廿三或年廿四拜,错过了日子就只能作罢,否则就会被人误会为“旦家”或有麻疯病的人。
年廿八(农历十二月廿八)洗邋遢“年廿八洗邋遢”,到了这天,是清洁家居的日子。
可能现代人的生活节奏紧凑,这“年廿八洗邋遢”未必每家都做得到,但如果有空在家相信都会选择这日子来打扫一下自己的家居的。
这“洗邋遢”是有“意头”的,意思是将过去一年的晦气一扫而去,迎接新的一年。
年廿九(农历十二月廿九)开油锅到了年廿九,家庭主妇就会用食油炸油角煎堆什么的。
这在过去(本人还是孩童时)是非常讲究的;当炸油角煎堆时,成年男人或怀孕妇女是不能进入的,其他人也不能说半句不吉利的如“死,衰,惨”等字眼的话,记得小时就有一次犯忌而被婆婆掌嘴的。
这日子严格来说应该是“家庭主妇日”,是“女人大晒,男人行开”的日子。
如今油角煎堆等都已经不合现代人的口味,在超市也有现成的卖,但这“开油锅”是一定做的,意思是来年“家肥屋润”。
现在广州妇女们都会用炸蛋散皮来代替这简单而隆重的仪式,这个习俗相信地道的广州人家肯定不会缺少年三十(农历十二月三十)食团年饭后“行花街”年三十吃团年饭,相信全中国皆如此,至于饭后的“花街局”应该就是广州的一大特色。
花市,可能是穗港澳珠三角才有的特色。
顾名思义,花市就是卖花的市场。
广州市的花市是在马路上临时搭建的,每个区一个,一般从年廿八到年初一的凌晨三点。
前面已经说过,广州人有过年买花和盘桔布置家居的习惯,这也有意头;花代表“花开富贵”,盘桔代表“大吉大利”。
所以这在广州是绝对不能少的。
而行花街”的象征就是去转运,最好是穿上新买的鞋去逛,以“踩小人”。
大年初一(正月初一)开始拜年“派利是” 年初一,先说广州的习俗,这天是不杀生的,所以年初一这天绝对不会吃到新宰的肉,肉是可以吃到,但只会是昨晚(年三十)吃剩的“隔夜送”,但新蒸的腊味就可以吃。
当然了,现在多数是到酒楼饭店吃,杀生的不是自己,是那帮厨房佬,所以在酒楼饭店里照吃不误的大有人在,而虔诚者多吃素。
说到虔诚,广州人比较迷信,所以年初一凌晨各大庙宇都会有不少的人在排队争上“头柱香”以祈神保佑。
年初一另一大件事就是开始“派利是”。
在广州这“派利是”是有约定的,“派利是”者必须是已成婚的,也就是说,一旦你成婚就得准备利是钱过年。
年纪大的派给年纪小的,若对方年纪比自己小但已成婚的可以不给,但其小孩就一定要给。
所以“做细”的过年一定有“着数”。
年初一也是串门拜年的开始,这年初一的拜年也有禁忌的,如果你是女人,你最好就不要主动上门拜年,因为如果新年第一个入门口的客人是女人对主人家来说是不吉利的,男人就相反(晕)。
另外,出嫁了的女人这天是不应到娘家拜年的,传说这会“食穷娘家”。
年初二(正月初二)开年年初二这天称为“开年日”,出嫁了的女人会在这天回娘家拜年,这天有一餐(午或晚均可)叫“开年饭”,与初一的不同,这餐就可以大开杀戒大鱼大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