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学期知识点(数学第十册知识点)
1.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有
3组相对的面,相对的面形状相同,面积相等;有12条棱,每组棱的长度相等;
有8个顶点。
(6面8点12棱)
2.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3.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它们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长方体正方体
4.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面积的和,分别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5.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长×宽×2+长×高×2+宽×高×2
6.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7.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拼接成的图形,表面积小于原图形之和。
一个长
方体或正方体被切分后,各部分表面积之和大于原图形表面积。
(切一刀多两个面)8.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计量体积的大小,要用体积单位。
立方
厘米(cm3),立方分米(dm3),和立方米(m3)。
9.长方体体积=长×宽×高(V=abc)。
长方体底面积=长×宽。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或V=a3)
10.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也可以写成:1m3=1000dm3。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也可以写成:1dm3=1000cm3。
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也可以写成:1m3=1000cm3。
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进率(体积是1000,面积是100,长度是10,时间是60)11.用来容纳的物体,它们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计量容器内
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毫升”作单位。
从里面量,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的容积是1立方分米,可以容纳一升的液体。
“1升”可以写作“1L”,1L=1 dm3.
“1毫升”可以写作“1mL”,1mL=1 cm3。
1L=1000 mL
12.从一个大的长方体或正方体上尚且去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有三种变化:
(从顶点上切表面积不变,棱上切表面积增加2个侧面,面上切表面积增加4个面)13.正方体涂色题目,求切分后不同数量涂色面的个数
3面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正方体的顶点个数=8。
2面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正方体棱的条数×棱长减2的差=12×(棱长-2)。
1面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正方体的面数×棱长减2的差的平方=6×(棱长-2)2。
未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正方体的面数×棱长减2的差的立方=(棱长-2)3。
14.统计图分为条形统计图(表明数量的多少)和折线统计图(表现变化的趋势)。
15.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16.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17.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个位一定是0,其余位相加能被3整除。
18.每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1。
每相邻的两个奇数相差2,每相邻的两个偶数相差2。
与奇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偶数,与偶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奇数。
19.30以内有两个特殊的数(是6和28),在它们各自全部的因数中,除了它本身,
其余各因数的和正好等于它本身。
像这样的数叫完全数,也叫完备数或完美数。
20.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质数(也叫做素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1.短除法:用质数作除数,除到商是质数为止。
22.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既是质数又是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
数。
(写数时从小到大)
23.加法中的奇数偶数规律: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
乘法中的奇数偶数规律: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
24. 两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公因数)。
公因数最大的叫做(最大公因数)。
25. (1)相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互质)。
(2)相邻两个奇数最大公因数是1(互质)。
(3)任意两个质数最大公因数是1(互质)。
(4)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是最小的数。
26. 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那么就说两个数互质。
两个质数一定互质,但互
质不一定是质数。
27. 什么叫公倍数?什么叫最小公倍数?
两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公倍数。
最小的公倍数叫做最小公倍数。
28.两个数互质(相邻两个自然数,两个质数,相邻的两个奇数)最小公倍数是他们
的乘积。
互为倍数关系大的数是最小公倍数。
29.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可以用这两个数的积除以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来得到。
用字母表示为:〔a,b〕=a×b÷(a,b)
30.A=2×2×3×5×7B=2×3×5×11
(A,B)=公有质因数相乘2×3×5 【A,B】=公有乘私有质因数2×3×5×2×7×11
31. 一个整体,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都可以用单位“1”表示。
32.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33. 被除数
被除数÷除数= ————分数的分母不能是零
除数
34. 分子小于分母叫做真分数,分子等于或大于分母叫做假分数。
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或等于 1.
35.假分数化成真分数——商是整数,余数做分子,除数做分母。
36.真分数化成假分数——整数×分母+分子做分子,分母不变
37. 分数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8.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分子和
分母互质,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约分是通常要化成最简分数。
39.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通分时将两个(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
40. 两个分数之间找分数(1)通分(2)找数(3)约分。
41. 把分数化成小数,通常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按题目要求取近似数。
小数化
成分数时,通常先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42.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5和2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含有5和2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3. 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
化成最简分数。
分子是0的分数等于0。
44. 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
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对于
分数加,减法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