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原终极整理资料

马原终极整理资料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第一,马克思主义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

上述说法是指狭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从本质上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第三,马克思主义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

首先,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其次,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再次,从它的研究对象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此外,从它的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

青年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首先,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把握方向、明辨是非。

其次,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获得正确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

提供许多科学的辩证法,正确掌握和应用思维工具。

第三,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获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素质。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解决为谁工作的问题,通过学习培养“以为人民服务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思想政治素质。

第四,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获得不断奋斗前行的动力。

理想与信念是人不断前行的动力。

现阶段,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制定的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激励和指引着全体国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正确处理和学习与工作中的各种矛盾,更能增强不断前行的动力。

第五,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可以获得伟人的人格魅力。

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仅要加强基本理论学习而且要注重社会实践锻炼。

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把握方向、明辨是非,可以获得正确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获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政治素质,获得不断奋斗前行的动力,获得伟大的人格魅力,因此,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

1.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1)对立统一规律1)内容:事物就是矛盾,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着的事物又分为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绝对的斗争性总是要突破相对的同一性,导致事物的发展变化。

2)意义: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的问题,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质量互变规律1)内容: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2)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是: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物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质量互换的规律性。

3)意义:质量互换规律体现了事物渐进性和飞跃的统一。

(3)否定之否定规律1)内容: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进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2)辩证否定观的基础内容:1.否定是事物自我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向新质的飞跃。

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向新事物转变。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3)意义:不仅揭示了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实质内容而且指出了发展道路的曲折性。

3.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答:(1)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1)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坚持群众观点:坚定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3)弄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关系:党的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群众路线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体现。

4)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材料题:(3题)第一题:材料1笛卡尔说:关于观念,“我觉得有一些是我天赋的,有一些是从外面来的,有一些是我自己制造出来的。

”在无数场合中,“我都发现外部感观的判断有错误”,“内部感观也是这样的”。

他认为知识的可靠来源是理性,包括理性直观和演绎推理;“所以其他途径都应该看作错误的和有危险的而加以拒绝。

”只有清楚和明了的“天赋观念”以及以它为基础的演绎推理的知识才是可靠的。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斯宾诺莎认为,知识有三种:意见,由传闻和泛泛经验而来;理性知识,由共同概念推理而来;直观知识,由理性直接认识事物本质得来。

他说:“第一种知识是错误的原因,第二种和第三种知识必然是真知识”,“真观念必定符合它的对象”。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和斯宾诺莎《伦理学》材料2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本来如同一张白纸,任何观念都来自经验。

“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来源于经验的”。

他认为,理智通过综合、比较、抽象而形成的复杂观念不反映事物的“实在本质”,只是“名义本质”和“一些标记”。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贝克来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感觉不仅构造知识,而且也构成物体。

感观固然有错误,但“我们如果要努力以理性来改正这些,则我们会不知不觉陷入离奇的悖论、难关和矛盾中”。

他认为人心有抽象作用是一切知识部门造成无数困难和错误的主要原因。

摘自贝克来《人类知识原理》材料3毛泽东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哲学上的‘唯物论’和‘经验论’都不懂得认识的历史性或辨证性,虽然各有片面的真理,但在认识论的全体上则都是错误的。

摘自毛泽东《实践论》请回答:(1)材料1中两位哲学家的共同观点和不同观点。

(2)材料2中两位哲学家的共同观点和不同观点。

(3)简述材料3中,毛泽东对哲学上‘唯物论’和‘经验论’评价的科学性。

【答案要点】(1)材料1中的两位哲学家都属于唯理论。

笛卡尔是唯心主义唯理论,斯宾诺莎是唯物主义唯理论。

(2)材料2中的两位哲学家都属于经验论。

洛克是唯物主义经验论,贝克来是唯心主义经验论。

(3)材料3中,毛泽东对哲学上‘唯物论’和‘经验论’作出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他全面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指出了“唯理论”就重视理性认识、“经验论”就重视感性认识而言,“各有片面的真理”,但“但在认识论的全体上则都是错误的”,即它们都分别片面强调理性认识或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感性认识或理性认识的重要性,都从不同方面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第二题:材料1美国有一种连锁店,叫“塞问一来问”,是一种日用品商店,它经营的基本理念是以方便换利润。

它就开在居民区里,早上7点开门、晚上11点才关门,所以叫“塞问一来问”。

店里的日用百货一应俱全,服务也非常周到,但是它的价钱比商业区里稍贵一点,这种连锁店在美国非常红火,利润很高。

材料2台湾的一个老板于是把这一连锁店引进了,也开在台湾的居民区里,经营的方式和美国的一模一样,可是三年下来,生意却越做越淡,并且亏的一塌糊涂。

经营的失败,迫使老板和大大小小的经理们反思:为什么在美国行、在台湾就不行?他们下决心一定要把原因搞清楚。

材料3经过调查,他们发现台湾的情况和美国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美国的商业区离居民区很远,开车也要好半天,台湾的商业区离居民区很近,走路只要几分钟;美国的家庭主妇比较图方便,不在乎一毛、两毛的,而台湾的家庭主妇很在乎一毛、两毛钱,宁可多走路,也不愿花那冤枉钱,因此,想挣她们的钱是很难的。

但是通过调查,他们也发现,来来往往的游客和步履匆匆的学生们却很适合他们的经营理念。

于是老板决定把连锁店从居民区里搬出来,开到车站边上去、开到学校边上去、开到十字路口、三岔路口去,为来来往往的游客服务,为学生们服务。

台湾的游客很多,学生也很多,而他们买东西图的就是一个方便,而价钱贵一点、便宜一点,他们是不太在乎的。

结果,连锁店的生意越来越兴旺,利润不断增长。

请回答:(1)从连锁店经营的失败到最后的成功,他们做了哪些工作。

(2)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悟出什么哲理。

【答案要点】(1)他们下决心一定要把原因搞清楚。

经过调查,他们发现台湾的情况和美国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

而且他们也发现,来来往往的游客和步履匆匆的学生们却很适合他们的经营理念。

于是老板决定把连锁店从居民区里搬出来,开到车站边上去、开到学校边上去、开到十字路口、三岔路口去,为来来往往的游客服务,为学生们服务。

结果,连锁店的生意越来越兴旺,利润不断增长。

(2)我们无论干什么,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们对于其他地区、其他人成功的经验要学习、要借鉴,但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进行创新和变革,这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辩证方法的统一,又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必由之路。

第三题:材料1霍尔巴赫认为,“人的任何行为举止都是不自由的”,自由是“一种纯粹的幻想”。

“人在他生存的每一瞬间,都是在必然性掌握之中的一个被动的工具”,“人在他的一生中没有一刻是自由的”,只能服从必然性和“定命”的摆布。

摘自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上卷材料2萨特认为,自由是人的存在方式,自由与人不可分。

自由就是“选择的自主”,“这个选择永远是无条件的”,不“附属于”“任何必然性”,“不受因果关系制约”,无任何根据和是非标准。

因此,“人是绝对自由的,人就是自由”。

摘自萨特《存在与虚无》和《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材料3恩格斯指出:“自由不在于在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