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文学史上期末重点(郑克鲁版)

外国文学史上期末重点(郑克鲁版)

外国文学史【知识点】1.欧洲文学的源头: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

2.古希腊文化的内质特点:“神—原欲—人”三位一体。

3.希腊神话的艺术特征、影响:①特征:一是想象力极强。

它把自然界万事万物拟人化、神话化,也把人类精神领域、感情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的现象拟人化、神话化了,而且入情入理,合乎逻辑,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

如阿波罗的爱情故事。

二是故事性极强。

希腊神话故事普遍具有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而且情节曲折,起伏跌宕,娓娓道来,十分动听。

如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三是哲理性极强。

希腊神话既富有情趣,又极其深刻,许多故事都有丰富而深刻的寓意,发人深思。

如金苹果的故事。

②影响:首先,它是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

著名的荷马史诗是在希腊神话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赫西俄德的《神谱》是用长诗对希腊神话的系统整理,大量美术、雕刻作品也是以它为素材的。

其次,它对古罗马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古罗马从政治、军事上征服了古希腊,而古希腊的文化艺术又征服了古罗马,其中,希腊神话当居首位。

如奥维德的《变形记》几乎是对希腊神话的全面转述,只是神明和英雄的名字被改为罗马名字而已。

4.罗马文学特征:①古罗马文学具有比古希腊文学更强的理性精神和集体意识,因而也具有更强的庄严崇高的气质,但又缺少了古希腊文学那种生动活泼的精神灵气和无拘无束的儿童式天真与浪漫,相比之下显出了精神与情感世界的相对贫乏。

②古罗马文学在艺术上强调均衡、严整、和谐,重视修辞与句法,技巧上偏于雕琢与矫饰,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古希腊文学的自然质朴的特征。

5.《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①规模宏大,构思精巧是史诗结构的一大特色。

②用自然质朴的口语写成,使用了大量口头艺术的表现形式,如夸张、烘托、明喻、暗喻、象征、固定修饰语和套语等。

③诗歌本身独特的韵律和源于神话传说的丰富的想象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④史诗无论是在题材处理及谋篇布局,还是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都显现了惊人的水平。

6.中世纪文学的艺术特征:①由于各种不同性质文化的相互交融,各种各样的题材进入了文学艺术创作领域,从而极大地扩展了中世纪欧洲文学的描写与反映范围。

②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中世纪文学特有的艺术形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比较起来,已有的艺术形式更为成熟,新的艺术形式得以出现。

③由于各种文化的影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了进一步的开拓。

寓意、象征、梦幻、哲理、现实描写、浪漫抒情乃至运用动物故事等都流行一时,采用各种艺术手法写成的成功作品比比皆是。

④对文学情感特性把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对人的内心情感的挖掘是当时出现的爱情题材作品的重要特点。

7.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①就文学的文化主旨精神而言,人文主义文学与当时的哲学、科学、艺术等领域一样,对人的关注成为这一文学文化精神的核心。

它反对中世纪封建教会鼓吹的以“神”为本,主张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②着力描写现实生活,肯定人的权利,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这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题材和主题。

③由于文学精神的根本性变更和题材与主题的根本性转换,人文主义文学的艺术风貌也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

首先,展示人的精神世界、情感特征、欲望要求等成为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艺术追求。

其次,一种关注现实、关注人生的新方法取代了中世纪宗教文学中以“寓意”和“象征”为特点的基本创作方法。

再者,人文主义文学也扩大了传统文学的体裁领域。

原有的一些体裁,如抒情诗、戏剧等,从形式到技巧进一步走向成熟。

8.古典主义文学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①思想特征:第一,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

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第三,尖锐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

②艺术特征:第一,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第二,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

例如戏剧创作要遵守“三一律”,即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整一”。

第三,主张语言准确、精炼、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

高乃依和拉辛的悲剧最有代表性,他们都具有庄重、典雅的风格。

9.《十日谈》的艺术特征:①《十日谈》是一部故事集,但不是普通的汇集故事的作品。

薄伽丘采用故事会的形式,别出心裁地以框架式结构把这些故事有机地组成一个严谨、和谐的叙述系统。

大框架中套小框架,故事中套故事,既可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观念,又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庞大而活跃、复杂而有序。

后世将这种形式称为框架式结构。

②《十日谈》的语言也很有特色。

它以古典文学名著为典范,又吸收了民间口语的特点,语言精练、流畅,又俏皮、生动。

10.18世纪文学的基本特征:①启蒙文学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内容,较之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具有更强烈的政治性和革命性。

②启蒙文学的主人公较之以往的文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启蒙文学把资产阶级和其他平民当作主人公甚至英雄人物进行描写,成功地塑造了如鲁滨逊、维特、浮士德等一系列不朽的艺术典型。

③启蒙作家的理性崇拜和渴望参加现实斗争的倾向,使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

这种特点在哲理小说方面体现得最为明显。

④在文体形式方面,启蒙作家为了宣传启蒙思想,逐渐扬弃古典主义关于体裁高低之分的清规戒律,平等地广泛采用小说、诗歌、戏剧等各种文体,打破了自古以来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散文时代。

⑤与内容的丰富性与文体的多样性相适应,启蒙文学的艺术手法丰富多彩。

11.为什么《浮士德》在西方文学史上有如此高的地位?第一,经过歌德的丰富和改造,诗剧中的浮士德成了一个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通过五个阶段的人生追求,充分展示了现代文化精神。

首先,他突出地表现了一种坚持不懈、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其次,浮士德在追求中始终充满了自觉的批判精神。

再次,浮士德能够始终坚持追求和批判,是因为诗人赋予他以一种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既是浮士德人生追求的动力与理想,也是它能够自觉地进行深刻批判的内在依据。

浮士德形象还蕴含着多层寓意。

小而言之,浮士德形象融汇了歌德本人一生的生活经历与思想体验,广而言之,浮士德形象已经成为人类精神的一种象征。

第二,歌德的诗剧通过对以往浮士德传说的整体结构的改造,完整的表达了西方思想界在启蒙时代所形成的一种具有辩证精神的历史主义文化理性,从而使得诗剧的文化视野大大地超越了西方的近代文化,甚至达到了对于人类文化历史发展进程具有哲学高度的理解和概括。

第三,诗剧通过对浮士德与靡菲斯特既对立又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启蒙时期所确立的西方现代理性的重新审视。

浮士德人生追求的历程,客观上概括了西方文化走向现代的“祛魅”的过程。

第四,《浮士德》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

其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其二,生动的艺术形象与深邃的哲学意蕴的有机结合。

其三,诗剧是按照矛盾对比的原则来配置人物关系并设置场面的。

【名词解释】1.俄林波斯神系——古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中心的神的家族,因其住在俄林波斯上而得名。

俄林波斯神系是按原始社会后期父权制氏族的方式、以宙斯为首的12个主神组成的神系,是古希腊神话中内容最丰富、流传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神话。

2.不和的金苹果——英雄阿基琉斯的父亲与女神忒提斯结婚时,邀请众神参加婚礼,唯独没有请不和女神厄里斯,这位女神就生气了,她有意要挑起一场纠纷。

当婚礼举行时,她在宴会桌上投下一个“金苹果”,上面写着“给最美的女神”。

当场就引起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芙罗狄特争夺“金苹果”的事端。

后来,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将金苹果判给了爱神阿芙罗狄特。

为了酬谢帕里斯,爱神帮助他把天下最美的女人——斯巴达王后海伦给拐走了,从而爆发了特洛伊与希腊之间长达10之久的战争。

3.特洛伊木马——希腊联军久攻特洛亚10年不下,奥德修斯遂设计假意退兵,藏伏兵于巨大的木马之内。

特洛亚人将木马作为战利品推进城里,当夜,希腊联军回兵,与木马里的伏兵里应外合,攻陷了特洛亚城。

4.斯芬克斯之谜——出自古希腊神话。

传说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带着翅膀的狮身人面女妖。

赫拉派她到忒拜,给忒拜人出了一个谜,谜面是:什么动物早晨用四只脚,中午用两只脚,晚上用三只脚走路?脚最多的时候正是他走路最慢、体力最弱的时候?忒拜人解不开这个谜语。

谁猜错了,她就把谁吃掉,俄狄浦斯揭开谜底是人,她因羞愧投崖而死。

斯芬克斯这个名字常用来比喻难以猜度、让人捉摸不透的人或事物。

5.荷马问题——关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和史诗形成的问题,自古以来就众说纷谈。

古希腊的希罗多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历史学家和哲学家都肯定它们为荷马所作;但与此同时,也有人对荷马的出生地点、生活年代和诗歌创作提出了疑问。

18世纪之前,文学史家虽然注意到了上述疑问,但并不否认两部史诗是荷马所作。

1795年以后,德国学者沃尔夫等发表专著,指出荷马史诗并非一人所作,于是引起西方学者的长期争论,从而形成了著名的《荷马问题》。

6.荷马式比喻——是古希腊荷马史诗使用的比喻,因为这种比喻生动形象,新鲜奇特,往往借用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来比喻人,具有简洁、质朴、形象、直观的特点,被后人誉为“荷马式比喻”,如“牛眼赫拉”、“鹰一样敏捷”。

7.英雄史诗——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具有较浓的神魔色彩和巫术气氛,著名的有《埃达》等,歌颂部落英雄的光荣事迹。

后期英雄史诗形成于封建国家逐渐形成的中世纪中期,中心主题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主要作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

8.命运悲剧——主要指古希腊悲剧,它主要写主人公的个人意志和命运的冲突。

古希腊人认为,在人与神之上还有命运主宰一切,它是不可抗拒的,不可解释的,难以捉摸的。

所谓“命运”,其实质是客观规律的必然性,古希腊人由于思想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无法认识。

所谓人与命运的冲突,实际反映了人与外界环境、人与人的冲突。

命运悲剧是古希腊人反映社会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

最典范的命运悲剧是《俄狄浦斯王》。

9.阿基琉斯的愤怒——出自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以阿基琉斯的愤怒开篇,奠定了全诗情节的基础。

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无理夺走阿基琉斯的一名女俘,引起阿基琉斯的愤怒,并退出战场。

结果特洛伊人乘机进攻,希腊联军损失惨重,知道阿基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被特洛伊将领赫克托耳杀死,阿基琉斯才重新上阵为好友报仇,并扭转了战局,杀死了赫克托耳,史诗最后在特洛伊人礼葬赫克托耳声中结束,阿基琉斯的愤怒所导致的后果才算告一段落。

10.骑士文学——中古欧洲的一种封建世俗文学,它鲜明的反映了封建主阶级的意识,繁盛在12-13世纪。

骑士文学分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大类,前者以南法普罗旺斯为中心,主要写骑士对贵妇人的爱和崇拜,以《破晓歌》最为著名;后者以北法为中心,主要写骑士为获得荣誉和爱情所进行的各种冒险活动,流传最广的是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的故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