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1、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1)工程概况拟建项目位于位于湛江东海岛石化产业园区北侧规划地块,目前用地现状均为水域(海水),地块北侧隔海与东头山岛相望。
项目地块面积为526亩,地块东侧为华南联合公司原油仓储项目用地,地块西侧为新月公司石化仓储物流地块。
新域仓储物流项目的库容规模主要受限于本项目的地块大小和形状,根据相关总平面布置原则和工程技术规范对本油库库区进行布置后,本油库的建设规模为油品库容54万m3。
其中包括:汽油库容共28万m3,主要储存90号汽油、93号汽油和97号汽油。
建有10000m3内浮顶罐24个,5000m3内浮顶罐8个。
柴油库容共26万m3,主要储存0号柴油。
建有20000m3内浮顶罐8个,10000m3内浮顶罐10个。
本项目经营的汽油品种主要有90#、93#、97#三种,柴油的品种主要为0#柴油。
库区内储存汽油的储罐共有32台,其中10000m3油罐24台,5000m3油罐8台。
储存柴油的储罐为18台,其中,20000m3油罐8台,10000m3油罐10台。
根据油品的特性,本项目的汽油、柴油均选用内浮顶盖的地上式储罐。
总平面分为四个功能分区:储油区、汽车装车区、辅助生产区和生产管理区。
(2)工程分析根据工程的施工方案,涉海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海洋环境影响主要来自于吹填工程。
本项目填海工程采用两艘900m3/h的绞吸式挖泥船进行吹填,疏浚泥吹到后方围堰区,正常吹填尾水溢流悬浮泥沙浓度为100mg/L,溢流流量为7200m3/h,溢流源强为0、20kg/s。
连续源。
由于在填海工地施工的人员主要是施工机械的工作人员,估计填海工程施工工地平均每天的施工人数为38人,按照用水定额150L/( d人)计,排放系数按0、9计,则污水产生量为3000L/d(3t/d)。
污水中CODcr以400mg/L、BOD5以200 mg/L、SS以130mg/L计,每天CODcr排放2、28kg、BOD5排放1、14kg、SS排放0、74kg。
由于污染源强小,只要加强生活污水控制,收集并经过化粪池处理后排放,对附近海域水环境影响不大。
施工期间的船舶含油污水主要来自施工船产生的舱底油污水,油污水中主要含石油类和SS,其平均含量分别达到3428mg/L 和436mg/L。
本项目施工时船舶底油污水等收集集中处理,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向海中排放,因此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
施工期间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生活垃圾量按每人每天产生0、5kg计。
现场施工人员按照38人计算,施工期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9kg;生活垃圾由专用车船定期收集,运往填埋场妥善处理,没有倾倒入海。
营运期的废水主要包括储罐清洗废水、库区清洗水、生活污水、初期雨水和高浓度清洗废液。
定期清洗储罐排放的废水,大约5年一次,每年排放约80 m3,污水含油量达3000mg/L。
储罐需要定期清洗,聘请专业洗罐公司进行清洗,产生的少量高浓度废液交由洗罐公司收集后回收处理。
该项目的冲洗废水主要来自库区储罐装卸区等的地面冲洗水和泵区洗地水。
污水产生量共为5m3/h(40000t/a)。
库区清洗水污染物主要为石油类(浓度约为80mg/L)和SS(浓度约为150 mg/L)。
泵区洗地水的含油量约为500mg/L,SS约为300mg/L。
该部分污水经油水分离处理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后排海。
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定员70人,以每天用水量200L计算(产污系数取0、8),运营期库区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11、2m3/d,污水中含COD约300mg/L、BOD5约200 mg/L、SS 约180 mg/L和NH3-N 约35mg/L。
这部分生活污水由生活污水管道收集后,由库区设置的生活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处理工艺采用接触氧化法,出水水质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
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采用雨污分流、含油污水与生活污水分流的排水系统,再根据污水性质分布处理。
防护堤内初期雨水送入自建污水处理站;库区内雨水经收集后排入库外的市政雨水管网。
其他的库区含油废水经过库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后排放进入市政污水管道。
生活排水系统中的粪便污水先经化粪池处理,再与其它生活废水一起排入市政污水排水系统。
本项目营运期员工70人,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70kg/d。
在生活辅助区设置定点设垃圾桶收集员工日常生活垃圾,然后运往垃圾填埋场妥善处理。
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水质状况湛江湾海域丰水期主要受到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污染,污染程度中等;枯水期受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重金属和石油类污染,污染比较严重。
由于湛江湾海域邻近湛江市,且该海域港区众多,城市生活污水和港区日常作业及工业生产排污导致该水域受到外源污染,且越靠近湾里的调顺、霞山、霞海港区,由于受到的影响越大,污染越严重。
湛江湾海域丰水期受陆源污染物污染比较严重,丰水期大量的陆源污染物排海,导致湛江湾海域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严重超标。
而丰水期雨水和径流量的增加,使得重金属和石油类等海上污染物被冲淡稀释,均达到二类标准。
(2)沉积物状况xx年8月调查结果中,湛江港石油类和铅出现超标,其它指标均达到一类标准。
石油类42%超标,最大超标倍数1、9610;铅8%超标,超标倍数1、1345。
从石油类的超标站位分布来看,超标站位主要集中在湛江港航道附近,且湛江湾西北部港区活动频繁的调顺、霞山、霞海港区超标率站位较多。
这一监测结果与xx年监测结果一致。
年11月冬季的调查结果重金属锌、汞和石油类分别出现一个站位的超标,其它站位的各项目均达到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生物状况丰水期:l 叶绿素a湛江港邻近海域12个调查站位表层水体叶绿素a平均含量为6、30 mgm-3,变化范围在3、84 mgm-3~11、51 mgm-3。
初级生产力结果显示湛江港邻近海域初级生产力平均值为234、88 C/m2•d。
浮游植物湛江港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计有54种(包括1变种),隶属于3门9目16科25属(表5、3-2和附录),其中硅藻类为主,共22属50种,占总种数的92、59%;甲藻2属3种,占5、56%;蓝藻1属1种,占1、85%。
硅藻种类中,以角毛藻属的种类最多,有20种,占浮游植物种数的37、04%;其次是盒形藻属、圆筛藻属、菱形藻属均为3种,各占5、56%;其余各属各为1种。
甲藻种类中甲藻属2种、多甲藻属1种。
蓝藻只有颤藻属1种。
l 浮游动物经鉴定本次调查的浮游动物由6大类群组成(图5、3-3),共计33种,其中桡足类的种数最多,有19种,占浮游动物种数的57、58%;幼虫类有8种,占24、24%;其余依次是樱虾类2种、毛颚类2种、被囊类1种、枝角类1种。
调查海域的浮游动物密度分布不均匀,平均密度为7807、3 ind/m3,最高值为18412、5 ind/m3,最低值为706、3 ind/m3,两者数值相差悬殊。
浮游动物栖息较密集的区域主要出现在ZJ20站(18412、5 ind/m3)、ZJ14站(16350 ind/m3)、ZJ11站(13368、2 ind/m3)、ZJ9站(12683、3 ind/m3)、ZJ15站(11934、4 ind/m3);低密度区域则出现在ZJ10站(1716、7 ind/m3)、ZJ4站(1444、4 ind/m3)、ZJ1站(706、3 ind/m3),其中ZJ1站密度为海域最低;其余站位的密度范围介于2000~10000 ind/m3之间。
l 大型底栖动物湛江调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已鉴定出34种(附录),其中环节动物(多毛类)19种,甲壳动物5种,软体动物4种,棘皮动物2种,底栖鱼类2种,螠虫动物1种,腔肠动物1种。
环节动物种类占总种数的57、58%,是大型底栖生物主要构成类群。
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的空间分布(图5、3-5)以ZJ6、ZJ4和ZJ1站较多,分别有15种、10种、7种;ZJ14、ZJ15和ZJ17站数量则偏少,各自只有2种。
环节动物在各站均有分布,其中在ZJ6站中出现最多,有11种;软体动物仅分布于12个调查站位中6站;甲壳动物只出现在外湾水域的站位中;棘皮动物分布只分布在ZJ4、ZJ6和ZJ19站;底栖鱼类(ZJ11、ZJ19)、腔肠动物(ZJ1)、螠虫动物(ZJ6)的出现频率均较低。
l 鱼卵与仔鱼鱼卵和仔鱼水平拖网调查共获得鱼卵1333粒、仔鱼61尾,初步鉴定出15种(附录),其中鉴定到种的有4种,鉴定到属的有6种,鉴定到科的有5种,此外还有168粒鱼卵为未定种。
所鉴定出的15种种类中,鲈形目种类最多,有9种,占总种数60%,其次为鲱形目,有3种(占20%),其余是鲑形目、鲽形目、灯笼鱼目各1种。
各调查站位所出现的鱼卵和仔鱼种类数均不多,其中鱼卵出现种类为4~7种,仔鱼种类为2~5种。
次调查所采获的仔鱼数量较少,共61尾,海域密度平均为0、07尾/m3。
其数量最高出现在湾口的ZJ1站,为0、14尾/m3;其次是内水道处的ZJ15站和ZJ17站,分别为0、12尾/m3和0、11尾/m3;其余站位均少于0、10尾/m3,尤以ZJ4站最低,仅有0、03尾/m3。
枯水期:l 叶绿素a本次调查测定结果显示,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45mg/m3~4、11mg/m3,最高值约为最低值的9倍,平均值为1、08mg/m3(见表5、3-13)。
其中,Z13叶绿素含量最高,Z15叶绿素a含量最低。
调查海域的叶绿素a值处于中等水平。
l 初级生产力调查期间,初级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范围为27、24mgC/m2d ~350、90mgC/m2d,平均值为146、79mgC/m2d(见表5、3-13)。
其中,Z13初级生产力水平最高,Z15最低。
初级生产力水平中等,不同站位差别较大,最高值约为最低值的13倍。
l 浮游植物本次调查经初步鉴定有浮游植物3门28属47种(含4个变种及变型)。
其中以硅藻门出现的种类为最多,达19属33种,占总种类数的70、21%(见表5、3-14);甲藻门次之,出现了8属13种,占总种类数的27、66%;蓝藻出现了1属1种,各占总种类数的2、13%。
硅藻类的圆筛藻属出现的种类数最多,为6种;盒形藻属出现了4种,居第二位;其它属出现的种类较少。
l 浮游动物本次调查的浮游动物经初步鉴定有9个生物类群,共39种(见附录II—湛江港浮游动物种类名录),其中水母类3种,枝角类1种,桡足类19种,樱虾类3种,毛颚类5种, 被囊类1种,海鞘类1种和浮游幼虫类6种。
本次调查海域位于广东西南部沿岸。
该水域既受沿岸低盐水的影响,亦与南海北部表层水团的消长密切相关,浮游动物呈现显著的亚热带种群区系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