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问题分析(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教育问题和对策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也要随之改革,尤其小学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更为重要。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而小学教育不仅关乎到小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还是塑造品格的重要阶段,所以小学生的品格教育也非常重要。
目前,小学教育还不完善,小学数学教育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适应时代的召唤,这是目前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有效的对策,希望对今后的小学数学教育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育;问题;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向前不断进步。
但是,在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在一些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教育事业是一个崇高的事业,也是全民素质整体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小学教育。
小学是一个人初入社会的初始阶段,一个人的性格培养、文化基础、品格的塑造都将在小学阶段打下基础,所以,在人的一生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未来的日子里,小学教育也是最为深刻的,而小学教育的实施也是比较难的,这就使小学教育问题成为一个更为严肃的问题。
可是,目前小学教育中的数学教育还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使我们吸取了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但是,我们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具有本国特色的教育模式,这种小学数学教育模式,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融入先进的科学教育方式。
一、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1.对小学生的特质认识不全面。
小学生是刚刚离开家长的呵护,走入到社会群体中的一群孩子。
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学教育将伴随着孩子的一生,每一个孩子将从小学阶段迈出人生关键的一步。
小学阶段的孩子受到怎样的教育,他便将反馈给社会,从而影响这未来社会发生的变化。
它启示我们:小学教育的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小学教育的特殊性,知识和技能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来讲是不全面的,要在传授给小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2.传统教育模式与素质教育有差距。
由于传统教育中,应试教育的长期存在,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
为了使学生达到高分,常运用题海战术,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却被忽略。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教育推陈出新,而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在内容、方法、创造力上,都较传统。
教学内容不宽泛、少生动、缺新颖,与素质教育存在一定差距。
3.课堂教学模式化、缺乏趣味性。
小学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常运用小组合作法教学,但是,有些时候,这种教学还只是模式化,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合作、独立思考、相互探讨,使教学结果不佳。
一般教学中,教师提前把教案备好,在上课时,按照教案进行教学。
这种模式,缺乏趣味性,学生不易消化理解,而在学生理解错误,或并未完全掌握这个知识点,教师却教授下一个知识点了,此方法缺少循序渐进的过程,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模式化教学,教学氛围呆板,教师没及时引导,学生不参与、不思考,所以不理解不吸收,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二、小学数学教育问题的对策1.注重小学生的全面教育。
现代化教育,教和学同样很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逐渐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去学习,而不只是被动接受。
注重小学生的可塑性,培养荣誉感。
培养小学生具有美感,吸引小学生主动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了对知识的渴望,这种动力一旦形成且具有长久性,小学生就会爱上学习,主动寻找未知。
从中培养小学生具有道德思想中的责任感,这也是人性道德教育的任务之一,责任感的构建完成,为其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具备责任感的孩子不论谁交给他的任务都能积极主动想尽办法去完成,这一良好心态和习惯的养成,使他能够成为对家庭、对朋友、对工作、对社会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打下坚石,从而完成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目的。
2.缩短与素质教育的差距。
要缩短与素质教育的距离,就要减少小学生的数学习题,减少学习压力,课上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重视小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发展个性,加强对小学生身体健康教育,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3.加强课堂引导、互动和趣味性。
教师提前准备教案没有错,但是教师还要根据课堂的情况,对教案的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
教师要从实际教学内容出发,找出学生的兴趣爱好,再从实际生活出发,找到与之交流的方法。
比如在教授平均数这个知识点中,教师首先提出引导性的问题,询问学生喜欢什么运动,可能有些学生会喜欢足球,有些会喜欢篮球,而有些学生会喜欢排球。
总之,学生大多喜欢的是球类运动。
这个问题找到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教师再根据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即教室的大小,给学生解释为何这些运动暂时不能用到这节课上,然后选择适合课堂教学的运动方式,将分组教学与互动教学相结合,提出让学生们以座位顺序自然地分为两组进行一场球类运动比赛,从中让学生充分理解平均数这个概念。
假如教室内有四排座位,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从左到右的顺序,每两排座位的学生为一组,把全班学生平均分为两组。
然后再根据场地的限制告诉学生,喜欢的运动暂时不能完全进行,但可以换一种方式进行球类运动,即拍球比赛。
教师让学生找来球类中的任何一种均可,然后让学生们推举出各组的组长,再集思广益,给各自的小组取个名字。
教师提出一个时间限定,可以让学生们指定一名学生专门记录时间。
接下来,教师让学生们动脑,商量比赛的规则。
之后教师总结比赛规则,即在有限时间内,哪个组别拍球较多,哪个组即为胜者。
在教师发出号令后,两组学生开始拍球,为了鼓励学生,最后教师还要对取胜的一组给予非物质奖励。
比如组长给两组分别起名为蓝队和红队,时间限定为十分钟内。
如果蓝队拍球为30个,红队拍球为29个,教师可引导学生说出两个组的拍球个数比是多少。
当教师宣布蓝队为胜者时,红队的学生提出异议说,两个组拍球的机会虽然一样多,可是他们的组里只有六个人拍球了,而蓝队却有十个人拍球,这种比分不公平,要求在人数相等的情况下,拍球数量多的才能为胜者。
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好好想一想,在拍球机会相等,可拍球的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是否能评出哪一组获胜呢?通过教师的不断提问,学生的不断思考、回答,既开阔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主动探讨,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数学课的趣味性。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深度思考中,自主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时间一久,学生就养成了主动思考的习惯,对完成数学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结语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使教学质量和效果受到影响。
小学数学教育要跟上时代步伐,改变教学模式,把握教学策略,使小学生爱上数学、主动学习数学、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小学生的发现、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作者:张丽荣单位: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莫里校[1]王玉平.浅析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17):27~29.[2]包永红.探究小学数学教育中若干问题的缺失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小学教育;2019,9:19.[3]王玉河.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9;2(17):57.[4]徐丽娟.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2019;4:111.第二篇:小学数学教育问题导向式教学研究问题发现是创新的基础。
对于数学这一学科来说问题是推动这一自然科学进步的源动力,问题导向式则是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
本文立足于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对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运用策略进行探究。
问题导向式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地位前言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教育的教学目的正发生着转变。
我国小学教育正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各学科的教学方法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对于小学的数学教学来说,问题探究式教学是当前数学教学中较为前卫且较为有效教学方法之一。
一、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合理的利用小学生好动的天性可以极大的提升教学质量。
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接受外来事物的能力比较强。
同时小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与其他年龄段的人不同,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在进行学习时候多是通过较为形象的方式。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过早的将数学模块化,很可能造成课堂的效率的降低。
我国小学的数学教学改革还处在一个摸索的阶段,对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问题导向式教学仅仅是在理论上可行。
其实践方面由于我国大部分学校在问题导向教学方面并没有实践基础,导致教学改革的难度较大。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想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解决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就需要充足的相关理论指导来组织教学实践,从而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二、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我国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考察目标的教学,这种的教学方式早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自身的发展。
小学生性格好动,对新鲜事物都感到好奇,很容易分散注意力,自制力并不强。
想要保持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想办法改变数学上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结合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数学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爱玩爱动的心理特点,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数学课堂氛围,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逐步引导小学生喜欢数学。
问题导向式教学对于小学生数学教学来说是十分适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它通过问题的将学生一步一步引入到教学中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生自的解决问题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问题导向式教学就是通过问题的导入帮助学生学习。
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通过这样的导入式教学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课堂的效率最大化并且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1.问题导向教学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点。
小学的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对数学中问题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同时在对数学知识的利用上,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利用程度也是不同的。
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应当注意学生的思维动向,寻找合适的契机通过设置问题情景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学习。
引导每个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掌握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的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问题导向式教学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每个学生对问题的观察角度不同,对问题的解决方式也就不同。
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与他人的交流不断的完善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升自身的素质。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的三角形有哪些?将学生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