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入学复习大纲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入学复习大纲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入学复习大纲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各科考研大纲汇总硕士入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考试大纲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要求对电磁场基本理论和微波技术基础具有良好的掌握,能够完成基本的矢量运算,对常用的微波器件和参数有一定的了解。《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一些具体要求如下:

1.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数学表达式和物理意义,横电磁平面波的基

本特性;

2.对称分布的静电场边值问题,高斯定理的应用,坡印亭定理,

静电平衡条件等;

3.恒定电流产生的磁场分布的计算和分析;

4.无耗传输线的基本理论及应用,包括:传输线输入阻抗的计算,

阻抗匹配的条件等等;

5.史密斯圆图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6.两端口和多端口网络的基本理论,包括散射矩阵、阻抗矩阵、

导纳矩阵和转移矩阵等的定义和分析;

7.矩形波导和圆波导的基本模式分析;

8.定向耦合器、功分器、魔T、隔离器等微波器件的基本特性;

9.滤波器的主要参数和集总参数滤波器的基本设计方法;

10.天线增益和方向图的基本概念,天线辐射电阻的意义。

硕士入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考试大纲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要求掌握高级语言设计的基本方法,结合实际应用可以设计小程序实现要求的功能,例如:完成测量结果的数

据处理,积分和导数的数值计算等等。对具体的编程语言不做要求,可以使用Fortran、Basic、C、C++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一些具体要求如下:

1.变量的声明、赋值和基本运算。

2.基本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实现键盘数据的输入和计算机屏

幕的数据输出。 3.数组的赋值和运算,实现一些矩阵的运算,例如矩阵相乘

的运算。

4.单重和多重循环的功能,实现累加、阶乘、排列和组合等

的计算。

5.程序条件判断与跳转的功能。

6.子程序或者函数的概念和基本调用方法。

7.递归函数或者子程序的基本概念,可以使用递归函数简化

程序的设计。

8.常用数学函数的表示方法,例如绝对值函数、对数函数、

正弦函数、开平方等。

硕士入学《大学物理》(电磁学、光学)考试大纲

一、电磁学部分:

要求对电磁场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具有良好的掌握,能够完成基本的矢量运算,对基本电路理论有一定的掌握。具体要求:

1.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数学表达式和基本物理意义;

2.静电学:对称分布的静电场边值问题,高斯定理的应用,静电场的能量,静

电平衡条件等;

3.导体、电介质和磁介质:电容的计算、电介质的特性、磁介质的特性等;

4.直流电:电阻的概念、基本电路分析、恒定电流产生的磁场分布、洛伦兹力

等;

5.电磁感应:电磁感应定律,自感和互感,感生电压的计算、磁场的能量;

6.交流电:交流电的特性、交流电功率计算、交流电的相位和电路分析;

7.暂态过程:电容和电感充电和放电的分析和计算;

8.电磁波:平面电磁波的基本特性。

二、光学部分: 要求对物理光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具有良好的掌握,包括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的相关概念和计算。具体要求:

1)光束相干性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计算,双光束干涉的基本原理、基本类型、相关计算以及典型干涉仪的应用;

2)衍射的基本理论,菲涅耳衍射、夫琅和费衍射、多缝衍射的基本原理、基本计算及相关器件的应用;

3)偏振光的类型、偏振态的检定,双折射现象、光在晶体中的传播、偏振元件、偏振光的干涉的基本概念及其相关计算。

硕士入学《自动控制原理》复习大纲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建模

系统传递函数的概念,控制系统结构图的等效化简方法,Mason公式及其化简方法。

2.时域分析方法

时域稳定性判据,利用稳定性判据确定系统临界稳定参数;系统稳态误差的求解,消除稳态误差的方法;二阶系统动态品质的计算公式,高阶系统的主导极点分析方法。

3.线性定常系统的根轨迹法

绘制根轨迹(180度、零度)的八大法则;利用系统等效开环传递函数绘制参数根轨迹;运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中参数的稳定范围。

4.频域分析方法

系统开环Nyquist图的绘制、Bode图的绘制;Nyquist、Bode稳定判据;计算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系统频域指标的计算。

5.控制系统的校正

分析法(试探法)和综合法(期望特征法);串联超前校正、迟后校正及迟后-超前校正,前馈补偿原理,复合校正。

6.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方法

香农定理,差分方程和脉冲传递函数;结构图化简;离散系统稳定性,离散系统的型别及静态误差系数,稳态误差的求解。

硕士入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复习大纲

注:★表示仅作简单了解●表示不作重点要求 第1部分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

1.1微型计算机发展过程简介

1.2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

1.2.1 计算机中的数制

1.2.2 计算机常用的编码

1.2.3 计算机中有符号数的表示方法

1.3 微机系统组成

1.3.1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1.3.2 微型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

1.4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1.5 主流微处理器了解

●1.5.1 Intel 80X86

★1.5.2 PowerPC

★1.5.3 ARM

第2部分80X86/Pentium 微处理器内部结构

2.1 8086/8088微处理器

2.1.1 8086/8088微处理器的结构与特点

2.1.2 寄存器配置

★2.2 80X86 微处理器的结构与特点

2.2.1 80286

2.2.2 80386

2.2.3 80486

2.2.4 Pentium系列

★2.3 64位计算机结构

第3部分指令系统

3.1基本概念

3.1.1指令与指令系统

3.1.2 CISC和RISC

3.1.3指令的基本格式

3.2指令的寻址方式 3.2.1 寻址与寻址方式

3.2.2 8086/8088寻址方式

3.3 8086/8088指令系统

3.3.1 数据传送指令

3.3.2 算术运算指令

3.3.3 逻辑运算、移位指令和循环移位指令3.3.4 控制转移指令

3.3.5 串操作指令

3.3.6 处理器控制指令

●3.4 8086/8088指令格式及执行时间

3.4.1 指令的基本构成

3.4.2 指令的执行时间

★3.5 Intel 32位微处理器寻址方式及指令系统

3.5.1寻址方式

3.5.2指令系统

第4部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1 概述

4.2 汇编语言基本语法

4.2.1 汇编语言源程序格式

4.2.2 汇编语言语句类型及组成

4.2.3 数据项及表达式

4.3 指示性语句

4.3.1符号定义语句

4.3.2数据定义语句

4.3.3段定义语句

4.3.4过程定义语句

4.3.5其它指示性语句

4.4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概述

4.4.1 程序的质量标准

4.4.2 编写汇编语言程序的步骤

4.4.3 程序流程图 4.4.4 有关I/O的DOS功能调用

4.5 顺序程序设计

4.6 分支程序设计

4.7 循环程序设计

4.8 子程序设计

4.8.1寄存器传送参数

4.8.2利用存储单元传参数

4.8.3利用堆栈传送参数

4.9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举例

★4.10 高级语言与汇编语言程序混合编程

第5部分 8086/8088 CPU的总线操作与时序

5.1 总线结构与总线标准概述

5.2 8086/8088 引脚功能

5.2.1 8088CPU引脚功能

5.2.2 8086CPU引脚功能

●5.3 8086/8088 支持芯片

5.3.1 8284时钟发生器

5.3.2 8282/8283 8位三态输出锁存器

5.3.3 8286/8287 并行双向总线驱动器

5.3.4 8288 总线控制器

5.4 8086/8088的工作模式

5.4.1 最小模式系统

一以8088为CPU 的最小模式系统

二以8086为CPU 的最小模式系统

★5.4.2 最大模式系统

一以8088为核心的最大模式系统

二以8086为核心的最大模式系统

5.5 8086/8088 CPU 时序

5.5.1 时序概述

一指令周期、总线周期和T状态 二学习CPU 时序的目的

5.5.2 8086/8088 典型时序分析

一8086存储器读时序

二8086存储器写时序

三8088访问存储器时序

四8086/8088 访问I/O 口时序

五中断响应周期

六8086/8088 等待状态时序

七8086/8088 总线空闲周期

★5.5.3 最大模式系统的时序简介

一最大模式系统存储器读写时序

二最大模式系统I/O读写时序

●第6部分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

6.1 80X86/Pentium 系列微机硬件系统

6.1.1微型计算机体系结构概述

6.1.2 IBM PC/XT 微机硬件系统

6.1.3 IBM PC/AT 微机硬件系统

6.1.4 386、486 微机的硬件特点

*6.1.5 Pentium 以上系列微机的硬件特点

*6.1.6芯片组简介

6.2 微机系统的内存结构

6.2.1 内存分层

6.2.2 高速缓存Cache

6.2.3 虚拟存储器

6.3 微机系统常用的总线标准介绍

6.3.1 系统总线

6.3.2 PCI局部总线

6.3.3 通信总线

第 7 部分半导体存储器

7.1 概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