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圈以上部分),都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因而称岩石圈。
5.现实类比和历史分析原则:该原则是从研究眼前正在进性的地质过程入手,总结其规律,再去推论地质历史上同类事物发展和结局。
二.选择题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大洋中脊是岩石圈板块的( A )A.扩张边界 B.俯冲(汇聚)带 C.转换断层 D.消减带2.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古登堡面约位于地下的( C )A.250km处 B.1000km处 C.2900km处 D.5125km处3.地震波横波的地球内部不能被传播(或被吸收)的圈层是( B )A.内核 B.外核 C.下地幔 D.软流圈4.地壳厚度最小的地区是( C)A.大洋盆地 B.海沟 C.大洋中脊 D.岛弧三、填空题 1.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7.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岩石圈划分为非洲板块、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欧亚板块和南极板块七大板块。
第三章主要参考答案1、矿物硬度从小到大有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2、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 D )A.断口 B.节理 C.片理 D.解理3、下列矿物中无解理的是( A )A.黄铁矿 B.辉石 C.闪锌矿 D.萤石4、下列矿物组合中,四种矿物都是硅酸盐的是( B )A.石英、橄榄石、石膏、钾长石 B.钾长石、滑石、红柱石、石榴子石C.萤石、滑石、白云母、斜长石 D.辉石、方解石、角闪石、黄铁矿5、黄铁矿属于( D )A.氧化物矿物 B.卤化物矿物 C.含氧盐矿物 D.硫化物矿物6、打击试验以下各组矿物时,均出现三组完全解理的是( C )A.黄铁矿、钾长石、磷灰石 B.方解石、磁铁矿、黄铁矿C.白云石、方解石、方铅矿 D.萤石、磁铁矿、白云石7、黄矿铁条痕的颜色是( D )A.灰黑色 B.桔黄色 C.金黄色 D.绿黑色8、摩氏硬度计将矿物硬度分为10 个等级,其中石英的硬度为7,钾长石的硬度为6。
9、按化学成分可将矿物划分为五大类,其中石榴子石属于硅酸盐矿物,刚玉属于氧化物矿物,萤石属于卤化物矿物。
10、在肉眼鉴定矿物时,主要是根据矿物的物理、力学和其他三大方面的物理性质。
11、在矿物的摩氏硬度计中,硬度等级为3,5,7的矿物名称分别是方解石、磷灰石和石英。
12、矿物的概念是什么,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什么?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在一定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单质或化合物。
矿物具有一定的晶体结构,它们的原子呈规律的排列。
如果有充分的生长空间,固态矿物都有一定的形态。
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如石英的晶体排列是硅离子的四个角顶各连着一个氧离子形成四面体,这些四面体彼此以角顶相连在三维空间形成架状结构。
非晶体是不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13、什么叫做类质同像,与同质多像的区别是什么?矿物结晶时,晶体中的某些质点(原子、离子、络阴离子或分子等)被性质相似的质点以各种比例相互置换或取代,而晶体结构类型和化学键性基本不变的现象称为类质同像。
而同质多像则是指相同的化学成分所形成的矿物,由于矿物晶体内质点的排列不同而形成不同矿物的现象,例如单质C的同质多像矿物石墨和金刚石。
13、如何用肉眼鉴别方解石、斜长石和石英这三种矿物?方解石一般为无色或者白色,集合体呈粒状或者块状,条痕白色,玻璃光泽,透明,菱面体三组解理,硬度较小,为3。
斜长石呈板状、板柱状晶体,多为白色、浅灰色,常为不规则的粒状,玻璃光泽,平行柱面两组完全解理,硬度6~6.5。
石英常呈白色,条痕白色,玻璃光泽,断口呈油脂光泽,透明,断口具贝壳状,硬度较大,为7。
14、矿物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些大类?矿物的分类目前广泛采用的是以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为依据的晶体化学分类方法。
首先根据化学成分特征分出大类和类;同类矿物再根据晶体结构划分族;族以下分矿物种。
同种矿物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矿物分为五大类,分别是自然元素、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含氧盐(硅酸盐类、碳酸盐类、硫酸盐类、磷酸盐类等)以及卤化物。
15、简述肉眼鉴定矿物的方法。
肉眼鉴定矿物首先根据矿物的形态来观察,矿物的形态分为矿物的单体(单个晶体)形态和矿物集合体形态,矿物集合体形态包括显晶集合体(规则集合体:双晶;不规则集合体:粒状集合体、板状集合体、片状集合体、柱状集合体、放射状集合体、纤维状集合体、晶簇等)、隐晶集合体(包括结核体、分泌体、钟乳状集合体(葡萄状集合体)、膜状集合体、皮壳状集合体)以及胶态集合体。
其次是矿物的物理性质,其中包括矿物的光学性质(颜色、条痕、光泽)、矿物的力学性质(解理和断口、硬度)。
第四章主要参考答案1、名词解释:岩浆:岩浆是在岩石圈深处或软流圈内形成的粘稠熔融体,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并含有较多的挥发分。
花岗岩:为酸性深成岩,呈浅肉红色,浅灰色等,粗-细粒结构或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钾长石,酸性斜长石和石英,次要矿物黑云母,角闪石。
喷出岩:岩浆由深部运动喷溢出地表及其冷凝成岩石的过程称为岩浆的喷出作用,冷凝所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
岩浆作用:岩浆由源区向岩石圈浅部运动及喷溢出地表的作用通称为岩浆作用。
火山作用:岩浆由深部运动喷溢出地表及其冷凝成岩石的过程称为岩浆的喷出作用,也称为火山作用。
斑状结构:岩石中的矿物颗粒很清楚地分为两大群,一群晶体明显可见(斑晶),一群晶体则十分微小(基质),当基质为隐晶质,无法我们肉眼所观察,呈现出斑状结构,多见于浅成侵入体或喷出岩类中。
2、填空题:1)根据SiO2含量,将岩浆岩分为酸性岩浆(SiO2>66%)、中性岩浆(SiO2:66%-53%)、基性岩浆(SiO2:53%-45%)和超基性岩浆(SiO2<45%)。
2)根据岩浆冷却凝固成岩的环境,将侵入岩分为浅成、中深成和超深成三大类。
3)辉长岩属于岩浆岩的基性岩类,这种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是基性斜长石和辉石。
4)岩浆岩中SiO2含量大于66%的喷出岩称为流纹岩;SiO2含量为53%-66%的浅成岩称为闪长玢岩,SiO2含量小于45%的深成岩称为橄榄岩。
5)鲍文反应序列中最先结晶的矿物是橄榄石,最后结晶出的矿物是钾长石白云母石英。
6)与玄武岩成分相当的侵入岩是辉长岩、辉绿岩。
3、问答题1)简述花岗岩主要组成矿物。
花岗岩是酸性侵入岩,其主要矿物为钾长石,酸性斜长石和石英,次要矿物黑云母,角闪石。
2)列出岩浆岩的七种主要造岩矿物,并说明什么是暗色矿物,什么是浅色矿物。
岩浆岩中七种主要造岩矿物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
其中暗色矿物为黑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浅色矿物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
3)什么是整合侵入体?整合侵入体有哪些类型?整合侵入体是岩浆上升到一定部位后,以其机械力沿层理、片理或不整合面贯入,侵入接触面基本平行这些面理。
按形态有:岩盆;岩床;岩鞍。
4)什么是岩石的结构?火成岩的常见结构有哪些?岩浆岩的结构是指其组成物质(矿物或玻璃质)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自形程度及其相互关系。
岩浆岩的主要结构类型有:按照结晶程度划分: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按照矿物颗粒大小划分:显晶质结构:伟晶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隐晶结构;按颗粒相对大小划分: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及似斑状结构;按颗粒相互关系划分:文象结构、条纹结构。
5)什么是岩石的构造?火成岩的常见构造有哪些?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和充填方式。
岩浆岩的主要构造有: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条带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枕状构造。
6)简述岩浆岩分类方案及各代表性岩石类型。
根据SiO2含量,将岩浆岩分为酸性岩浆(SiO2>66%)、中性岩浆(SiO2:66%-53%)、基性岩浆(SiO2:53%-45%)和超基性岩浆(SiO2<45%)。
一、超基性岩类深成岩:橄榄岩;浅成岩:金伯利岩;喷出岩:苦橄岩,科马提岩;二、基性岩类深成岩:辉长岩;浅成岩:辉绿岩;喷出岩:玄武岩;三、中性岩类深成岩:闪长岩;浅成岩:闪长玢岩;喷出岩:安山岩;四、酸性岩类深成岩:花岗岩;浅成岩:花岗斑岩;喷出岩:流纹岩;第五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风化作用:岩石及组成岩石的矿物暴露地表后,在地表低温低压环境遭受O2、CO2及生物作用,发生机械破碎或化学分解与合成,逐渐成为碎块、砂粒和泥土,一部分成分随水流失,一部分留在原地,这一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按性质可分为三类:即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喀斯特作用: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松散沉积物和基岩空隙中的水体。
地下水一般含相当的CO2,,有的还溶有HCl 或H2SO4等,是一种较强的溶剂,能较快地分解可溶性岩石。
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改造过程,国际上通称喀斯特作用。
三角洲:河口区的河床纵坡降小,水流分散,加之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河水的活力大大减小,河流携带的大量碎屑物在河口区沉积下来,形成在平面上呈三角形的三角洲。
向源侵蚀:河流的下蚀作用使得瀑布后退、河床降低、河谷逐渐向上游延伸发展,这种现象称为向源侵蚀。
侵蚀基准面:当河流入湖和入海时,河水和湖水面或海水面之间高差为零,河水的下蚀作用停止,这一平面(湖水面、海平面)是河流下蚀作用的极限,称为侵蚀基准面。
层理:沉积物的层状特征称为层理。
泻湖:泻湖是被沙坝或沙嘴等隔离的海湾,由于盐度的变化形成不同类型(咸化、淡化)。
叠层石:藻类生物活动形成,剖面上藻纹层与碎屑纹层交替出现并向上突起的沉积岩称叠层石。
二、选择与填空题1、岩石或矿物在大气中受到了温度的变化,大气、水溶液及生物作用,使岩石或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叫做( D ) A.剥蚀作用;B.风蚀作用;C.堆积作用;D.风化作用2、冰川对地面的破坏作用称为( B ) A.侵蚀作用 B.刨蚀作用 C.溶蚀作用 D.潜蚀作用3、河漫滩的河流的( C ) A.平水期可以被淹没;B.洪水期也不能被淹没;C.平水期不能被淹没,洪水期可以被淹没;D.流速变快时被淹没4、石灰岩发育地区的岩溶(喀斯特)地形主要是由于( D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C.河流的下蚀作用D.地下水的溶蚀作用5、河水流过弯曲地段,其凹岸不断后退,凸岸不断前进,这是由于( D )A.河流的下蚀作用及底流沉积所形成;B.河流的沉积作用及河流袭夺所形成;C.河流的侧蚀作用及向源侵蚀所形成;D.河流的侧蚀作用及底流沉积所形成6、在下列各组岩石中,均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A )A.砾岩、页岩、泥岩、灰岩 B.砾岩、页岩、泥岩、板岩C.板岩、千枚岩、片岩、页岩 D.砂岩、灰岩、页岩、板岩7、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作用、胶结作用用和重结晶作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