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内容及实施方法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内容及实施方法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内容及实施方

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是指将游戏元素融入到课程中,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和提高教师的课程建设水平和实践水平。

这个项目的推进不仅仅是为了项目本身,更是为了提高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

因此,理解课程游戏化要从提高教育质量和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理解。

课程游戏化最核心的是让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研究特点、生活、兴趣和需求。

这不仅仅是给幼儿园课程贴上游戏化的标签或者增加游戏活动的数量,而是要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水平和实施的水平,以提高教育质量。

科学的实践是高质量教育的基础,而游戏化是科学实践的基本路径之一。

因此,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研究与发展指南》的抓手之一。

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的过程就是落实这些指南精神的过程。

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加强对指南的认识,将其中的观念融入到实践中,以实现课程游戏化项目的目标。

课程改革有多种途径,如课程生活化、课程经验化、课程过程化和课程情境化等。

江苏选择了课程游戏化作为切入点,这与其他省份选择的不同切入点是异曲同工的。

课程游戏化不是唯一的路径,但它比较适合幼儿园教师的认知水平,容易实践并反映了当前课程实践中的问题和焦点。

无论是生活化还是游戏化,课程都必然包含情境和经验,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课程游戏化的核心是关注质量和实践过程。

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并不在于文章的数量,而在于教育过程是否有效,幼儿是否得到了发展,幼儿园课程水准是否提高。

因此,衡量游戏化推进的最终标准是实际水平。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应不断提升经验并总结经验,这将形成江苏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体现江苏的基本水准,引领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性问题。

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课程实施活动。

课程实施有多种途径,课程游戏化只是确保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并把游戏的理念和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

确保游戏活动时间是指幼儿每天有自选活动的机会,能自选游戏,自由游戏时间应得到保证。

纪念《儿童权利公约》颁布25周年的
研究报告中提到,确保儿童的游戏权首先表现在对儿童自由游
戏机会的保证。

同时,我们还需要将游戏理念和精神融入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包括一日生活、区域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等。

游戏化课程可以让幼儿园的课程更适合幼儿,更生动、丰富、有趣。

因为幼儿的内心是游戏的,我们应该让幼儿园的课程更适合他们的内心,让幼儿园的游戏更生动、丰富、有趣、有效,从而让他们获得更多新的经验。

课程游戏化一定要更有利于幼儿成长。

幼儿园课程应该更加生动、丰富,不可死板机械。

活动室中的环境材料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更加生动有趣。

幼儿园课程应该能够吸引孩子专注地投入活动,激发和提升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使活动更加有效,使幼儿获得更多的经验。

课程游戏化与《规程》、《纲要》中提到的“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完全统一的精神。

《规程》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意味着游戏是重要且不可缺少的。

基本活动内涵包括: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其他活动环节,尤其是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

因此,游戏的基本活动可以从这三个层面进行理解。

课程游戏化不是把幼儿园所有活动都改为游戏活动,而是在自由游戏保证的情况下,让游戏精神落实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去。

如果幼儿在幼儿园中是被控制的,那么他就不可能是自由的、创造的。

自由自主的游戏需要纪律,纪律和自由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自由的孩子才会有好的惯,没有好惯的孩子经常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

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征,因为幼儿园教育本来就应该具有游戏特征。

现在小学教育改革开始讲课程游戏化、情景化问题,因此幼儿园更应该关注这个问题。

对于幼儿园来说,游戏是幼儿园的存在方式,也是生活内容。

因此,幼儿园需要形成一个游戏化的课程文化。

为此,幼儿园应该鼓励游戏,服务游戏,学会观察游戏,并合理指导游戏,以保证幼儿园的课程文化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为了让幼儿园的研究更有趣、更有效,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研究特点,努力使幼儿园的活动游戏化、趣味化。

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和生活活动都应该变得趣味化,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投入性和专注性,让他们面对新的挑战并获得新的经验。

有效的研究一定意味着孩子获得新的经验,而获得新经验的前提是让幼儿面临问题和挑战。

因此,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应该不断更新材料,避免让幼儿在玩一会儿就走了。

同时,教师也需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特别是手的动用非常重要。

教师还应该与幼儿进行交流,包括师幼之间的谈话,让幼儿主动活动,教师则通过和幼儿讨论,把幼儿当前经验与已有经验进行整合,从而提高幼儿的经验积累和重组能力。

最后,幼儿园教师的备课应该是一个行动方案,而不是讲稿。

教师需要写出幼儿做什么、在哪里做、用什么做及如何做的方案,而不是自己要讲的话。

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幼儿有效研究与教师体力消耗不成正比。

教师需要创造性的劳动,而无需过多讲解就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因此,幼儿有效研究与教师的脑力消耗成正比。

有些教师过于忙碌,既讲解又演示,最终却只是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这样的方式不能说明教师投入了、创造了,也不能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相反,这样的活动可能会剥夺幼儿自主探索和表达的机会。

课程游戏化并不是重新设计一套全新的游戏化课程。

幼儿园已经建立了许多有价值的课程,其中包含了成功、失败、创新和教训,这些都不应该轻易被抛弃。

课程游戏化应该尊重幼儿园课程传统,并珍视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经验。

幼儿园应该反思课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与《指南》进行对照,找出差距和缺陷。

特别关注幼儿园课程是否体现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的游戏精神,是否让幼儿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人,是否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是否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研究,是否让幼儿动用多种感官进行研究,是否让幼儿不断获得新经验。

因此,课程游戏化是对现有课程的提升、改造和完善,其方向是《指南》和《纲要》。

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的目的是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水平和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幼儿园不应该轻易扔掉自己的现实成果,而是要坚守自己的核心,找到差距和自身的问题。

要把《指南》中的核心理念与当前实际进行对照,找到自身的不足。

因此,诊断现有课程建设水平是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的重要问题。

游戏化不是简单地改变教案或增加游戏活动时间,而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从理念开始,到诊断目前的课程建设水平,然后完善活动,挖掘资源,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确立评价的立场。


有从多方面整体考虑,并努力融入科学理念,才能真正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从本园实际出发真正实现课程游戏化的目标。

游戏化教育需要避免一些误解,比如强调游戏的预定性目的、强化教师的直接指导等等。

这些误解不仅会危害教育和儿童,也会对游戏化教育造成负面影响。

在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时,首先需要理解游戏的内涵和精神,并将《指南》作为总体背景。

幼儿园课程应该聚焦于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儿童的研究热情和主动性。

课程游戏化需要关注儿童的多感官参与和多样性的活动,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

在活动组织形式上,要鼓励创新,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化。

同时,要让幼儿的思想、研究、经验和愿望都能够得到体现。

教师是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幼儿的行为折射出教师的思想和作为。

因此,教师的专业化是确保课程游戏化顺利推进的关键。

在课程游戏化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将起到关键的作用。

日本幼教专家XXX提出了推进幼儿园教育的三个论点,即使幼儿能够情绪安定、实施以幼儿自发游戏为中心的综合性指导以及根据幼儿个性发展的差异进行相应的指导。

这些论点也可以为课程游戏化提供一定的指导。

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指标是有效促进幼儿发展。

XXX的观点强调了这一点。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需要不断反思自我,改变自我,挑战自我。

XXX在《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期教育课程与发展》一书中指出,教师转变是一项艰难的任务。

这包括放弃原有的行为方式、研究新的知识技能、处理新的关系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会影响转变的实现。

为了避免幼儿承受教育和个人失败的风险,教师必须改变。

如果教师拒绝改变,就是在让幼儿承受风险,就是在提供低质量教育。

因此,游戏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