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班教案
2.掌握岳飞抗金的事迹及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3.理解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都是正义的,岳飞等人永远受到人们的尊敬。
二、解疑合探(分钟)
(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问题
展示
评价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与评价;
2.教师点拨或精讲。
A、学生领取学案。
带着学案上的问题来阅读课文。
B、对于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解决。
C、教师讲解。
1、金的建国时间:1115年地点:会宁建立者:完
颜阿骨打
国号:金1125年,金灭辽。
形成金、西夏、北宋的对峙格局。
2、靖康之难
简介宋徽宗。
创立“瘦金体”。
在字画方面极有造诣。
但不理朝政,终遭亡国被俘之耻。
3、岳飞抗金
(1)南宋建立时间1127年;地点临安;建立者宋高宗赵构
(2)至此,形成金、西夏、南宋的对峙局面。
(3)宋高宗偏安一隅,花天酒地,不思收复失地。
故有诗人作诗讽刺。
《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A.西夏
B.唐
C.辽
D.金
4.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金灭辽②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③南宋建立④金军攻破开封
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③②①
D.②①④③
5.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
A.寇准
B.安禄山
C.张骞
D.岳飞
1.学生谈学习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谈一谈.
【课堂小结】
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南宋与金对立局面。
但知史而明志,学习历史不仅仅只是让我们了解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段故事这么几个人,更重要的是要我们知道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儿不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板书设计
金与南宋的对峙一、金的建国
时间
建立者
国号
地点
二、靖康之难
宋徽宗
三、岳飞抗金
南宋的建立
岳飞的活动
岳飞的结局
人生思索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年龄上一般是12岁,个别有差异,按照教育和发展心理学巨匠——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这时的孩子正处于具体运演阶段(从六七岁左右到十一二岁左右)到形式运演阶段(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四五岁左右)的过渡期,对直观的材料很敏感,但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学习方面的特点:科目明显增多,考试负担加重;知识层次提高,内容难度加深;教学方法改变。
(七年级学情)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的。
作为七年级学生,没有经历系统的历史知识的学习,其对历史的认识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其学习历史的兴趣无疑是历史教学的关键。
因此,针对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年级学生对知识、对社会充满好奇与渴望,而又不愿被动接受,因此课堂上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肯定,但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毕竟能力有限,对很多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还不到位,这就需要老师对他们作出肯定的同时还要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知学好学,寓学于乐。
七年级1)心理特征:初一学生,思想活跃,对历史学科也有较大的兴趣;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探究学习的欲望强烈。
2)、已有知识能力:学生的历史知识大多来于影视剧,对唐朝的历史环境比较熟悉,但他们的认识和评价过于肤浅,必须在课堂上加以引导。
2
第8课
1.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大大提高了听
课的效率。
在教学时,教师参照教案,按照学案授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学案进行学与练,效果好。
2.讲课时个别用语不当或是不到位;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还有待加强。
1.本课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充分发挥历史地图的作用,多次请学生对比阅读地图,
从中发现问题,提取信息,培养其空间概念和观察思维能力;观看课本插图《岳王庙》等,感受后人对历史人物鲜明的爱憎,并抒发感想,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
2.补充的材料太单薄,个别少数民族的材料不能证明全部,但如果全部用上,时
间也不允许。
同时,本课涉及到不少古文资料,如何选择最能说明问题的资料,也是一个困扰我的问题。
本册教材所讲述的从隋唐至明清的历史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的历史。
在这段历史时期中,民族关系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线索,即各民族进一步的交融与交流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则重点讲述了因“周边民族先后建立政权与宋朝并立”而带来的各民族间交融的进一步发展。
《金与南宋的对峙》所属“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教材下设“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和“南宋的偏安”三个子目,三个子目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从“女真崛起”到“金与南宋对峙”的将近1个多世纪的有关辽、金与两宋的历史。
从表面上看,本课内容承接上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有关两宋的政治、军事等相关史实至此得以叙述完整;但从实际上看,本课所涉及的史实乃是呈现“各民族间更大范围内交融”的重要载体——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达成了此后两个政权的长期和平局面,它为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和平交流创造了一个先决条件。
而各民族间频繁的交流,则在此后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在更大范围内的交融。
所以,结合教学目标以及本课的特点,在搭建一个逻辑清晰的知识框架的基础上,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对于本课尤为重要。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班级组别姓名
【当堂达标】
一、合理搭配
政权民族开国者都城
西夏契丹阿骨打会宁
金党项阿保机兴庆
辽女真元昊上京
二、选择题
1、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A地方军阀割据B、南北政权对峙C、民族政权并立D、战乱长期不息
2.下列政权并没有出现并立的是()
A、五代和契丹
B、辽和北宋
C、金和北宋
D、辽河南宋
3.宋金议和后,金迁都燕京,主要是为了()
A.进攻南京
B.抵抗蒙古
C.利用长城
D.统治黄河流域
4.与南宋并存过的少数民族政权不包括()
A.蒙古族政权
B.契丹族政权
C.党项族政权
D.女真族政权
5.灭掉北宋政权的是()
A.辽
B.西夏
C.金
D.南宋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靖康之变是北宋结束的标志
B.岳家军纪律严明,维护了南方地区的稳定
C.1141年宋金和议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女真族在中原地区还完整地保留着自己的生活习俗
三、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140年,金大将兀术带领金朝的军队向南宋进攻。
岳家军与金兀术作战。
兀术有一支经过专门训练的骑兵,人马都披上厚厚的铁甲,叫做“拐子马”,向岳家军进攻。
岳家军看准了拐子马的弱点,等敌人冲过来,命令士兵弯着身子,专砍马腿。
马砍倒了,金兵跌下马来,这样就把拐子马打败了。
兀术听到这个消息,伤心得哭了,他说,自从带兵打仗以来,全靠拐子马打胜仗,这下全完了。
岳家军乘胜收复了许多中原失地。
(1)岳家军的领导人是谁?他生活于哪个朝代?有什么主要事迹?
(2)金军中流传怎样的一句话形容岳家军?
(3)史料中描述的是哪次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