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风湿病-ppt病理学PPT课件
风湿病-ppt病理学PPT课件
2020年10月2日
18
四、风湿病的各个器官病变
(一) 风湿性心脏炎
1.风湿性心内膜炎
2.风湿性心肌炎
3.风湿性心外膜炎
(二) 风湿性关节炎
(三) 皮肤病变
(四) 风湿性动脉炎
(五) 风湿性脑病
2020年10月2日
19
(一) 风湿性心脏病
1 风湿性心内膜炎 部位:主要侵犯心瓣膜,其中二尖瓣最常受
2020年10月2日
34
(四) 风湿性动脉炎
部位:大小动脉均可受累,以小动脉受累较为 常见。
病变:急性期,血管壁发生粘液变性,纤维素 样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并伴有Aschoff小体形 成。
光镜下: 红斑处真皮浅层血管充血,血管周围水肿 及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病变常在1—2天消退。
(2)皮下结节:为增生性病变。直径 0.5~2cm,呈圆形或椭圆形,质硬、无 压痛。
光镜下:结节为典型的Aschoff小体。
2020年10月2日
33
皮下结节(subcutaneous nodules)
2020年10月2日
26
风湿性心肌炎: Aschoff细胞,双核多见
3. 风湿性心外膜炎:
部位:主要累及心外膜脏层。
病变:呈浆液性或纤维素性炎症,形成心外膜 积液。当渗出物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 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搏动和牵拉而 形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当渗出物以浆液为 主,则导致心包积液。
2 增生期或肉芽肿期
3
主要形成风湿小体
(ashcoff body)。
4 3 瘢痕期或愈合期
2020年10月2日
8
1. 变质渗出期
是风湿病的早期改变。在心脏、浆膜、 关节、皮肤等病变部位表现为结缔组织基 质的粘液样变性和胶原纤维的纤维素样坏 死。同时有充血、纤维素渗出及少量淋巴 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细胞、中性粒细胞 浸润, 此期病变可持续1个月。
此期病变可持续2~3个月。
2020年10月2日
13
风湿小体或阿少夫小体:纤维素样坏 死、成团的风湿细胞及伴随的淋巴细胞、 浆细胞共同构成的肉芽肿。
典型的风湿小体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 变,并提示有风湿活动。
风湿细胞来源:单核-吞噬C来源,不是 心肌源细胞
2020年10月2日
14
风湿病:阿少夫小体(Aschoff body)
风湿病
2020年10月2日
1
病例分析
2020年10月2日
2
一﹑概述 风湿病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 变态反应性疾病。
主要侵犯全身结缔组织。 诊断:风湿小体(肉芽肿)。
最常累及心脏(心脏炎)、关节(多关节炎),其 次为皮肤(环形红斑、皮下结节)、血管(动脉炎) 和脑(小舞蹈症)等,心脏病变最严重。
累,其次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受累、主动 脉瓣及 三尖瓣,肺动脉瓣极少累及。 病变(1) 粘液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
(2)疣状赘生物(疣状心内膜炎) 肉眼:瓣膜闭锁缘,单行排列,1-2mm,灰 白色, 连接紧密,不易脱落。
(3)赘生物机化,纤维化,慢性心瓣膜病;
2020年10月2日
20
2020年10月2日
2020年10月2日
9
2020年10月2日
10
2. 增生期或肉芽肿期
巨噬细胞的增生、聚集、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质 后形成风湿细胞或阿少夫细胞,后者聚集也称阿少 夫小体。
细胞体积大,呈圆形,胞质丰富,嗜碱性,核 大,圆形或椭圆形,核膜清晰,染色质集中于中央, 核的横切面似枭眼状,纵切面呈毛虫状。病变周围 可见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
渗出的大量纤维素如不能被溶解吸收,则 发生机化,使心外膜脏层和壁层互相粘连,形 成缩窄性心外膜炎。
2020年10月2日
28
风湿性心外膜炎:左图示纤维素粘连,右图:绒毛心(covillosum)
2020年10月2日
29
(干性) 纤维素性心包炎
2020年10月2日
30
(二) 风湿性关节炎
部位:多见于成年人,儿童少见, 最常 侵犯膝、踝、肩、腕、肘等大关节,呈 游走性、反复发作性。
2020年10月2日
15
风湿性心肌炎(高倍镜)
2020年10月2日
16
3.瘢痕期或愈合期
Aschoff body小体内的纤维素坏死物逐渐被吸收, Aschoff细胞变为成纤维细胞,使风湿小体逐渐 纤维化,最后形成梭形瘢痕,此期病变可持续 2~3个月。
2020年10月2日
17
上述整个病程约4~6个月,病变新旧 并存,反复进展 → 严重的纤维化、瘢痕 形成
病变:成人表现为灶状间质性心肌炎,间 质水肿,在间质血管附近可见Aschoff小 体和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
结局:心肌2日
25
儿童常表现为弥漫性间质性心肌炎,心 肌间质明显水肿,有较多淋巴细胞、嗜 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心肌细 胞水肿及脂肪变性 发生急性充血性心力 衰竭 。
链球菌细胞壁C抗原:与心瓣膜,关节等处的结缔组 织发生交叉反应
链球菌细胞壁M抗原:与心肌及血管平滑肌发生交叉反应
也有学者认为链球菌感染可能激发患者对自 身抗原的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相应的病变。
遗传易感性:对发病有调节作用
2020年10月2日
6
2020年10月2日
7
三、基本病理变化
1 变质渗出期
常反复发作,急性期称为风湿热。
临床:多发生在5~15岁,以6~9岁为 发病高峰,发热,心脏关节损害,环形 红斑、皮下结节,抗O
2020年10月2日
4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受寒、受潮、病毒感染
与咽喉部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2020年10月2日
5
发病机制
目前多数倾向于抗原抗体交叉反应学说。
21
2020年10月2日
22
(4)内膜灶性增厚及附壁血栓形成。
临床:发热、贫血、心尖区杂音, 风湿活动 停止 → 杂音减弱或消失
2020年10月2日
23
风湿性心内膜炎:疣状赘生物由纤
维素和纤维母细胞构成。
2020年10月2日
24
(2) 风湿性心肌炎
部位:常见于左心室后壁上部、室间隔等 处。主要累及心肌间质结缔组织。
临床:关节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和 功能障碍。
病变:滑膜充血肿胀,邻近软组织内可 见不典型的Aschoff小体。
2020年10月2日
31
(三) 皮肤病变
(1) 环形红斑:风湿性皮肤病变中最多见并具有诊断意 义。为风湿活动表现之一,常见于儿童。为淡红色环状 红晕,微隆起, 中央皮肤色泽正常, 为渗出性病变。多见 于躯干和四肢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