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学期期末考试1、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菜畦.(q í) 倜傥.(d áng) 嫉.妒(j ì)婀娜. (nu ó)B.怂.恿(s ǒng) 龟.裂(j ūn)作揖. (y ì)蓦.地 (m ù)C.肇.事(zh ào) 嘈.杂(z áo) 谄.媚 (ch án)收敛.(liàn)D.譬.如(pì) 膺.惩(yīng) 啜.泣(chuò)驯.良(xùn)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雷霆万钧百无聊赖不可一事凶神恶煞B.心旷神怡无精打彩乔妆打扮万籁俱寂C.如诟如詈殚智竭力凌乱不堪奄奄一息D.绝尘而去不素之客趾高气扬手急眼快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每一个有志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七年级语文第2页,共23页B.这一仗,我们击落了敌人的大批飞机和坦克。
C.关于这件事情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
D.这次班会,使大家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是()A.这行云流水....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B.在学习上,他非常勤奋,总是不耻下问....,经常连老师都被他问倒。
C.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多美的景色啊,一座座高山亭亭玉立....在我们面前。
6.下列语句使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华盛顿广场往西有一片地区的街道横七竖八,像乱摊着的小布条。
B.只见猫一溜烟似的唏哩哗喇的拖着罐头绝尘而去,像是新婚夫妇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
C.你决不说肺炎先生是位老侠士。
D.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7.下列几句话中应依次填入的一项词语是()(1)这两个骗子说,他们能织出人类想得到的最________七年级语文第4页,共23页的布。
(2)“这布是_______的!精致的!”大臣们都附和着。
(3)“这样,皇帝就在哪个________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
”(4)皇帝亲自带着一群最_______的骑士们来了。
A.美丽富丽华丽高雅B.美丽华丽富丽高贵C.华丽美丽富丽高雅D.华丽富丽美丽高贵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4分)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下阕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分)(2)“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2分)_____ __ ___二、名句填空。
(每空1分,共9分)七年级语文第6页,共23页9.《山行》的作者是__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__。
10.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
11.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岁岁重阳。
14.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6. 《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思乡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
(43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3题。
(13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
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
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七年级语文第8页,共23页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8.在文中用横线画出人们争着赞美皇帝新装的原因。
(也可以把答案写到下面的横线上)(2分)19.作者让一个小孩子第一个说出真话,表明这个孩子()(2分)A.不懂事,破坏了游行大典的隆重气氛。
B.观察力强,具有分析能力。
C.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无私无畏。
D.太傻太笨,太愚蠢。
20.对上文第三、四两段理解最正确的一项()(2分)A.爸爸对自己儿子的表现非常满意,认为他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B.大家认为这孩子说的是真话,所以他们也不甘落后,把真话更快地传播开去。
C.这些老百姓太势利,把说真话的责任全推给小孩子,他们也和大臣们一样虚伪。
D.老百姓怕别人说自己愚蠢,而又想把真话传播开去,所以他们只是“私自低声传播”,并推说这话是小孩子说的。
21.“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这句话说明()(2分)A.皇帝不相信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
B.皇帝和百姓们一样,开始觉悟了。
C.皇帝外强中干,害怕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
七年级语文第10页,共23页D.皇帝内心空虚和恐慌,因此他“有点儿发抖”,同时他虽意识到上了当,但仍没有觉悟,“似乎”一词便形象地提示了这一点。
22.对“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理解正确的是()(2分)A.这是皇帝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而故意做出来的。
B.皇帝想把游行大典举行完。
C.皇帝为自己一下子辨别出这么多愚蠢的人而骄傲。
D.皇帝坚持认为自己的衣服很美丽,是有奇怪的特性的。
23.这段文字在描写人物时,用了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等方法。
(3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4-27题。
(14分)马戏团当我这个少年的时候,父亲曾带着我排队买票看马戏。
排了老半天,终于在我们和票口之间只隔着一个家庭了。
这个家庭让我印象深刻:他们有八个12岁以下的小孩儿。
他们穿着便宜的衣服,看起来虽然没什么钱,但全身干干净净的,举止很乖巧。
排队时,他们两个两个成一排,手牵手跟在父母的身后。
他们很兴奋地叽叽喳喳谈论着小丑、大象,今晚必是这些孩子们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刻了。
他们的父母神气地站在一排人的最前端。
这个母亲挽着父亲的手,看着她的丈夫,好像在说:“你真像个佩着光荣勋章的骑士。
”而沐浴在骄傲中的他也微笑着,凝视着妻子,好像在回答:“没错,我就是你说的那个样子。
”卖票的女郎问这个父亲:“你要多少张票?”他神气地回答:七年级语文第12页,共23页“给我八张小孩儿和两张大人的,我带全家看马戏。
”售票员开出了价格。
这人的妻子扭过头,把脸垂得低低的。
这个父亲的嘴唇颤抖了,他倾身向前,问:“你刚才说是多少钱?”售票员又报了一次价格。
这人的钱显然不够。
但他怎能转身告诉那八个兴致勃勃的孩子,他没有足够的钱带他们看马戏!我的父亲目睹了一切。
他悄悄地把手伸进口袋,把一张20元的钞票拉出来,让他掉在地上(事实上我们一点儿也不富有!)他又蹲下来,捡起钞票,拍拍那人的肩膀,说:“对不起,先生这是你口袋里掉出来的!”这人当然知道原因。
他并没有乞求任何人伸出援手,但深深地感激有人在他绝望、心碎、困窘的时刻帮了忙。
他直视着我父亲的眼睛,用双手握住我父亲的手,把那张20元的钞票紧紧压在中间,他的嘴唇发抖,泪水忽然滑落在他的脸颊上,他答道:“谢谢,谢谢您,先生。
这对我和我的家庭意义重大。
”父亲和我回头跳上我们的车回家。
那晚我并没有进去看马戏,但我们也没有徒劳而返。
20、文章标题是“马戏团”其实这个标题并不是最好的,请你为文章拟一个更合适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21、请你分别概括这篇小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4分)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年级语文第14页,共23页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文中那八个孩子的父亲的情绪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到______ _到________(分别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填写) (3分)23、“我的父亲目睹了这一切”,这里的“一切”指什么?(2分)(1)、孩子们的快乐和期盼(2)、(3)、24、文章写了两个“父亲”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他们的特点。
(2分)八个孩子的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文章结尾写道“我们也没有徒劳而返”,那么,“我们”得到了什么呢?(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6分)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下,(1)______________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2)__________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七年级语文第16页,共23页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5、给语段中画横线处选择恰当的字()()(2分)(1)A、持B、驰C、池D、弛(2)A、胫B、径C、竞D、竟26、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乃悟前狼假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用原文回答问题(4分)(1)、“其一犬坐于前”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狼洞其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下列句子中,哪两句中的“其”字指代的内容相同()(2分)A、恐前后受其敌B、一狼洞其中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屠自后断其股28、翻译下面句子(4分)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