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中医食养食疗学的特点
五味调配2
苦味可除湿、利尿,且对肝、肾功 能有益, 但苦味过浓可抑制味觉 神经,导致呕吐恶心
辛辣能刺激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 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代谢, 但过食辛辣对眼疾、口腔炎及痔 疮不利
五味调配3
咸可调味,增加食欲促进水盐代谢, 但食咸过量可使水盐代谢紊乱、 血容量增加而血压升高
五味调和,相得益彰 一味偏嗜,有损健康
♥对金属类毒物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酸味 ♥具收敛、固涩、开胃作用 ♥治疗汗症、泄泻、遗精 ♥如乌梅、山楂、石榴等。 ♥此类食物可以增加胃液酸度,抑制病原
体的繁殖,有利于促进食欲、消化食 物和防止消化道感染
苦味 ♥具宣泄、清热、燥湿作用 ♥治疗热证、心烦、湿证、咳喘 ♥如苦瓜、莴苣、马兰等。 ♥此类食物具有消炎、抗菌作用,其中钙、
揭(口唇掀起)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此五味之所伤也
五 味 调 和, 不 可 偏
嗜
五味调配1
甘甜之食有补气血、解除肌肉紧张 和解毒功能,但多食则易影响食欲;
酸味可增加食欲、健脾开胃,且可 增加肝脏功能,提高钙磷的吸收率, 但过食酸味可损伤胃粘膜而致溃 殇发生,影响牙齿的坚固,使消化 功能紊乱;
各地人群饮食习惯有差异,但 只要服食得当,均可滋生气血
因时而宜
食物的时性非常强,如同一谷 类,由于播种、收获季节不同, 其性质也可不同
各种食物,在一年四季中的营 养成分亦可有变化
河蟹在夏季瘦空,而在9、10月 份最肥最壮,营养最好
五、时时调护脾胃之气
脾胃之气为人“后天之本”
食养食疗学家认为,时时注意 护养胃气是食物养生主要手段
体质
4、迟冷质:可见形体白胖,面色不华,形 寒怕冷,唇淡,四肢冷,夜尿清长,脉沉 无力,舌质淡胖,边有齿痕。
此类体质与中医辨证中阳虚寒证类似
体质
♥忌:生冷、寒凉食物
♥宜:温阳散寒
体质
5、倦恍质:可见面色恍白,气短乏力懒言, 动辄汗出,月经淡少,脉细无力,舌质 淡。
此类型体质与中医辨证中气血两虚 证类似
脾胃虚寒、体质属迟冷者,过多食用西瓜、
蟹类、海蛤类食物而致腹泻、胃脘疼痛
阳热亢盛、燥热内盛、阴虚火旺体质病证
者,过食温热性质食物如辣椒、狗肉、羊 肉等而致口舌生疮、大便秘结,甚至痔疮 出血
重视食性寒热平衡
吃寒性食物必需佐配热性食物: 如螃蟹属寒性,生姜属热性,吃 螃蟹时佐以姜末等
对食物的要求
中医食养食疗学
特点 原则
特点
体现以预防为主的思想 注重辨证(质)食治方法 强调食物的四性五味 因人因时因地择食 时时调护脾胃之气 注意饮食禁忌
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中华民族在很早就形成了一套 独特的膳食结构理论
将食物中的营养称之谓“精微” 物质、 “水谷之精气” ,“后 天之本”
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此类体质与中医辨证中痰湿证类似
体质
♥忌:生冷、寒凉、油腻食物
♥宜:化痰利湿、温阳散寒的食物 苡米、薏米
体质
3、燥红质:可见形弱消瘦,口燥咽干,内 热便秘,尿黄短少, 少眠心烦,脉细数, 舌红少苔。
此类型体质与中医辨证中阴虚内热、 阳盛内热证类似
体质
♥忌:温热食物
♥宜:偏寒凉、具补阴生津、清热凉血
法
辨证论治、辨证施膳、辨证食治
辨质施食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 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疾病的原因、 病位、病性,以及邪正关系;
证
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2
病
施食用膳的原则
《内经》
“虚者补之”, 偏虚的体质用具补益作 用的食物;
“实者泻之”, 类似实证的体质用具泻 下作用的食物;
“寒者热之”, 类似寒证的体质用具温 热作用的食物;
体质
♥忌:生冷、寒凉食物 ♥宜:补益气血
辨质食治 辨质施食
三、强调食物的四性五味
四性:寒凉温热
♥温热食物对迟冷质、倦恍质以及寒证、 阳虚者适合;
♥寒凉的食物对燥热质以及热证阴虚火 旺者适合
食物中属平性较多,故大多可久服长服 而不致体质的偏颇
长服寒凉食物可致脾胃虚寒,损及脾阳;
长服温热食物可致内热内火炽盛而致 燥热、阴虚
色、香、味、形
养
五味:辛、甘、酸、苦、咸
辛味 ♥具行气、行血、发散作用 ♥治疗气血阻滞、外邪束表证。 ♥如辣椒、胡椒、葱、姜、薄荷等。 ♥此类食物多含有辣椒碱,可引起粘膜皮
肤的烧灼感,从而反射性地提高体温 与血压
甘味 ♥具和中、缓急、补益作用 ♥治疗虚证、拘急疼痛、脾胃虚寒 ♥蜂蜜、饴糖、甘草
即"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遵生八笺》高濂
"美饮食,养胃气"
" 所 谓 美 者 , 要 在 乎 生 冷 勿 食 , 粗硬勿食,勿强食,勿强饮。凡 此数端,皆损胃气,非惟致疾, 亦乃伤生。"
《素问· 藏气法时论》: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服之 以补精气"
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五谷杂粮为主食 果、畜、菜为副 主副比例适当的 饮食结构
中华民族积累了正确选择食物、 合理配用膳食、用食物进行养 生防病的丰富经验
“以食代药”
“药补不如食补”
“上工治未病”
二、注重“辨证(质)食治”方
镁含量较高
咸味 ♥具散结、软坚作用 ♥治疗瘰疬 (颈淋巴结核)、痰核、瘿瘤 ♥如海带、海蛰、海藻、海蛤壳等 ♥此类食物中的钾、钠氧化物、溴化物
及碘化物含量较高
《素问·五脏生成论》
多食咸,则脉凝泣 (血流不畅)而变 色
多食苦则皮槁(皮肤不润泽)而毛拔 (毛发脱落)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指甲干枯) 多食酸,则肉胝肘 (变硬皱缩)而唇
“热者寒之”, 类似热证的体质用具寒 凉作用的食物
体质
1、晦涩质:可见肤色晦滞,口唇色暗, 眼眶暗黑,肌肤甲错, 脉沉涩缓,舌质 暗紫。
此类型体质可进一步发展为瘀血证
体质
♥忌:生冷、寒凉食物
♥宜:活血祛瘀、偏温
体质
2、腻滞质:可见体型肥胖,中脘痞满,舌 甜粘,身重,胸满昏睡,脉濡或涩,舌苔 腻。
四、因人因时因地择食
个人年龄 个人体质 个人疾病 季节气候 地方区域 自然环境
因人而宜
现代营养学认为婴幼儿、青少 年、孕妇、产后、中老年在各 年龄阶段都有其特殊的营养要 求,应因人制宜制定各自的食 养食疗方法及食谱
因地而宜
食疗学家认为食物的产地不同, 则食物的性质亦有变化
《 调 疾 饮 食 辨 》:“ 南 人 食 米 , 北人食面,均可滋生气血,长育 子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