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康复护理第三章康复评定第一节运动功能评定

康复护理第三章康复评定第一节运动功能评定


仰卧,试图伸髋 时于臀部及坐骨 结节可触及肌活 动
向同侧侧卧,托 住对侧下肢,可 主动伸髋
俯卧,屈膝(测臀大肌) 或伸膝(测臀大肌和股 后肌群),可克服重力伸 髋10°~15°
俯卧,屈膝(测臀大肌)或伸 膝(测臀大肌和股后肌群), 伸髋10°~15°,阻力加于 股骨远端后面,能抗中等
阻力
俯卧,屈膝(测臀大肌)或伸膝(测臀大肌 和
0~150° 屈0~90° 伸0~70° 桡偏0~25° 尺偏0~55°
30
主要关节ROM的测量方法

髋伸 关 节
内收、外展
内旋、外旋
膝 关 屈、伸 节
背屈、跖屈 踝 关 节
内翻 外翻
31
仰卧或侧卧,对侧下 肢伸直 侧卧,被测 下肢在上 仰卧 仰卧,两小腿 于床缘外下垂 俯卧、侧卧或 坐在椅子边缘
屈、伸
尺、桡侧 偏移或外 展
仰卧或坐或立位, 臂取解剖位
坐或站位,前臂完全 旋前
肱骨外 上髁
与肱骨纵轴 平行
与桡骨纵轴平行
尺骨 茎突
与前臂纵轴 平行
与第二掌骨纵轴平行
坐位,屈肘,前臂 旋前,腕中立位
腕背侧 中点
前臂背侧中 线
第三掌骨纵轴
正常参考值
屈0~180° 伸0~50° 0~180°
各0~90°
踝跖屈肌群
仰卧,试图踝跖 屈时可触及跟腱 活动
同左,踝可主动 跖屈
仰卧,膝伸(测腓肠 肌)或膝屈(测比目 鱼肌),能克服重力 踝跖屈
仰卧,膝伸(测腓肠肌) 或膝屈(测比目鱼肌), 踝跖屈,阻力加于足跟, 能抗中等阻力
仰卧,膝伸(测腓肠肌)或膝屈(测比 目鱼肌),踝跖屈,阻力加于足跟,能 抗较大阻力
10
27
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测量工具 :
–通用量角器 –电子角度计 –指关节量角器 –脊柱活动量角器
28
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测量方法:
采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或不同的测量部位,其测量方法也不同。 通用量角器 量角器的轴心与关节中心一致,固定臂与关节近端的长 轴一致,移动臂与关节远端的长轴一致。关节活动时,固定臂不动,移 动臂随着关节远端肢体的移动而移动,移动臂移动终末所显示出的弧度 即为该关节的活动范围。 电子角度计 将固定臂和移动臂的电子压力传感器与肢体的长轴重叠, 用双面胶将其固定在肢体表面,此时液晶显示器显示出来的数字即为该 关节的活动范围。 指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可应用指关节量角器、直尺或两脚规测量。 脊柱活动范围测量 可通过脊柱活动量角器测量背部活动度或用皮尺 测量指尖与地面距离。
肌力检查不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致痉挛性瘫痪的患者。
19
肌力评定
器械肌力测定
握力测试 捏力测试 背肌力测试 四肢肌群肌力测试 等速肌力测试
20
肌力评定
器械肌力测定可获得精确数据,但测定肌力 时要注意安全,特别是等速肌力测试,旋转角度 预先设定,运动以恒速进行,故对关节活动范围 受限、严重的关节积液、骨关节急性扭伤等的患 者禁止应用;对于疼痛、慢性软组织损伤、骨质 疏松、骨折术后的患者应慎重使用。
21
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 持续的、微小的收缩,即在做被动运动时,所显示的肌肉 的紧张度。正常的肌张力能够维持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平衡 运动,使关节有序固定,肢体保持一定的姿势,有利于肢 体协调运动。
肌张力评定主要是手法检查,首先观察并触摸受检肌 肉在放松、静止状况下的紧张度,然后通过被动运动来判 断。
坐位,上肢下垂;前 臂旋后(检查肱二头 肌)或旋前(检查肱 肌)或中立位(检查 肱桡肌),肘屈曲, 阻力加于前臂远端能 抗中等阻力
坐位,上肢下垂;前 臂旋后(检查肱二头 肌)或旋前(检查肱 肌)或中立位(检查 肱桡肌),肘屈曲, 阻力加于前臂远端, 能抗较大阻力
9
上肢和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
肌群
29
主要关节ROM的测量方法
关节
运动
屈、伸
肩关 外展 节
内、外旋
体位
坐或立位,臂置于 体侧,肘伸直
坐和站位,臂置于 体侧,肘伸直
量角器放置方法
轴心
固定臂
移动臂
肩峰
与腋中线平 行
与肱骨纵轴平行
肩峰
与身体中线 平行
同上
仰卧,肩外展90°, 肘屈90°
鹰嘴
与腋中线平 行
与前臂纵轴平行
肘关 节
屈、伸
腕关 节
4
肌力评定
肌力是指肌肉收缩的力量。肌力评定是测定受试 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产生的最大收缩力量。
肌力评定是对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一种检查方 法,也是评定神经、肌肉损害程度和范围的一种 重要手段。
肌力评定分徒手肌力检查和器械肌力测定。
5
肌力评定
徒手肌力检查
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徒手肌力检查方法是 Lovett 6级分级法。1983年,美国医学研究委员 会在此分级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即MRC肌力分级 法(见下表)
检 查方 法
屈髋肌群 伸髋肌群 伸膝肌群
1级
2级
仰卧,试图屈髋 时于腹股沟上缘 可触及肌活动
向同侧侧卧,托 住对侧下肢,可 主动屈髋
3级
4级
5级
仰卧,小腿悬于床缘外, 屈髋,可充分完成该动 作
仰卧,小腿悬于床缘外,屈髋 ,阻力加于股骨远端前面, 能抗中等阻力
仰卧,小腿悬于床缘外,屈髋,阻力加股骨 远端前面,能抗较大阻力
1级 肌张力稍微增加,被动活动时患侧肢体到ROM之末出现轻微阻力。
1+级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时患侧肢体在ROM后50%范围内突然出 现卡住,并在此后的被动活动中均有较小的阻力。
2级 肌张力较明显增加,被动活动时患侧肢体在通过ROM的大部分时, 阻力均明显 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活动。
3级 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时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活 动比较困难。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肌力评定
徒手肌力检查的注意事项: 先向受试者说明检查的目的、步骤和方法等,消除其紧张心 理,取得充分理解和合作。 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近端肢体固定于适当体位,防止出现 替代动作。 每次测试都要作左右对比,检查时应先测试健侧同名肌。一 般认为两侧差异大于10%才有临床意义。 肌力在 3级以上时,检查所加阻力必须连续施加,并保持与运 动方向相反,同时阻力应施加于被测关节肢体的远端,必须 保持同一强度。给予阻力的大小要根据受试者的个体情况来 决定。
检 查方 法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仰卧,试图屈肩时可 向对侧侧卧,上侧 触及三角肌前部收缩 上肢放在滑板上,
肩可主动屈曲
仰卧,试图肩外展时 同左,上肢放在滑 可触及三角肌收缩 板上,肩主动外展
坐位,肩外展,上肢 放在滑板上;试图肘 屈曲时可触及相应肌 肉收缩
同左,肘可主动屈 曲
坐位,肩内旋,掌 心向下,可克服重 力屈肩
小腿后纵轴
轴心与足跟中点连线
0~125°
0~15°
各0~45°
各0~45°
屈:0~ 150° 伸:0°
背屈:0~ 20° 跖屈:0~ 45°
内翻0~35° 外翻 0~ 25°
32
33
34
35
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注意事项:
测量时,应采取正确的测量体位,严格按操作规范进行测 试,以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可靠。根据所测关节位置和大 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量角器。关节存在活动障碍时,主 动关节活动范围(AROM)和被动关节活动范围(PROM) 均应测量,并分别纪录,以分析关节活动受限的原因。在 测量受累关节的活动范围前,应先测量对侧相应关节的活 动范围。
股后肌群),伸髋10°~15°,阻力加于股 骨远端后面,能抗较大阻力
仰卧,试图伸膝 时可触及髌韧带 活动
向同侧侧卧,托 住对侧下肢,可 主动伸膝
仰卧,小腿在床缘外 下垂,可克服重力伸 膝
仰卧,小腿在床缘外下垂 ,伸膝,阻力加于小腿远 端前侧,能抗中等阻力
仰卧,小腿在床缘外下垂,伸膝,阻力 加于小腿远端前侧,能抗较大阻力
坐位,屈肘肩外展 90°,可克服重 力 外展
坐位,肩内旋,掌心 向下,阻力加于上臂 远端,能 抗中等阻 力 屈肩
坐位,屈肘,肩外展 90°,阻力加于上 臂 远端,能抗中等阻力
坐位,肩内旋,掌心 向下,阻力加于上臂 远端,能抗较大阻力 屈肩
坐位,屈肘,肩外展 90°,阻力加于上臂 远端,能抗较大阻力
坐位,上肢下垂; 前臂旋后(检查肱 二头肌)或旋前( 检查肱肌)或中立 位(检查肱桡肌) ,可克服重力屈肘
37
平衡与协调能力评定
人体平衡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静态平衡:指的是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在无外力作用下处 于某种特定的姿势。 动态平衡:包括两个方面,①自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在 进行各种自主运动或各种姿势转换的过程中,能重新获得稳 定状态的能力;②他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在外力作用下恢 复稳定状态的能力。
38
平衡与协调能力评定
评定方法:平衡评定有多种方法,主要分为观察法、功能性评定 及平衡测试仪评定三类。
36
平衡与协调能力评定
平衡评定
平衡是指身体所处在的一种姿势状态,或是指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 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稳定性的一种能力。 平衡的控制是一种复杂的运动技巧,人体平衡的维持取决于以下几个 方面: ①适当的感觉输入;②中枢整合作用;③适当做运动输出。 以上各方面综合作用,使身体的重心落在支撑面内,人体就保持平衡, 否则,人体就失去平衡,产生平衡功能障碍。
7
肌力评定
徒手肌力检查的特点: 简便,不需要特殊的检查器具; 以自身各肢体的重量作为肌力评定标准,能够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