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标的案例一中德大麻品质纠纷案●案情简介我国某出口公司向德国商人出口大麻一批,合同中的品质条款如下:含水(最高):15%,含杂质(最高):3%。
在谈判过程中,我方曾向买方寄送样品,订约后又电告对方成交货物与样品相似。
结果,货到德国后经检验,虽然品质达到合同规定的规格要求,但是,买方拿出货物的品质规格比样品低7%的检验证明,要求我方赔偿损失600英镑。
我方出口公司陈述说,这笔交易在交货时商品是经过挑选的,因该商品系农产品,不可能做到与样品完全相符,但不至于比样品低7%。
由于我方出口公司已将留存的样品遗失,对自己的陈述无法加以证明,我仲裁机构难以处理。
最后只好赔付了一笔品质差价了结此案。
●案情分析本案焦点是:①此笔交易究竟是凭规格买卖,还是凭样品买卖,或者是既凭规格又凭样品买卖;②如果是既凭规格又凭样品买卖,卖方是否需要负品质与样品不符的责任。
凭样品买卖是指交易双方约定以样品作为交货的依据的买卖。
双方的这种约定,既可以是明示的(expressed),也可以是默示的(implied)。
前者是指以样品为交货依据,并在合同中明确加以规定;后者是指根据交易的情况推断当事人有以样品为交货依据的意思。
从以上案情看,我方已在合同中明确了以规格表示的品质条款,本应属凭规格买卖的合同。
但是,在成交前又向德方寄去样品,而且没有声明是参考样品,订约后又通知对方货物与样品相似,这就使该项交易变成既凭规格又凭样品的买卖,使自己受到双重标准的约束,对方则可以选择其中最高的品质要求。
因此,在该业务中,我方应在赔偿后吸取教训。
如果交易货物的品质能够以规格确定,就无需再寄送样品,更不能轻易地宣称交货品质与样品相似。
当然,为了进行商品宣传也可以寄送样品,但应该注明该样品仅供参考,参考样品(reference sample)。
如果是凭样品成交的合同,应该妥善保存复样,一旦发生争议,可以对复样进行重新检验以便对比,从而分清责任。
案例二数量条款纠纷案●案情简介1998年6月,A公司与国外B客户签订一笔买卖合同,由A公司向B客户出口50000公吨面粉和稻米,以即期信用证方式支付。
合同中的数量条款是这样规定的:“……50000M/Ts wheat flour and rice.Quantity 10%more or less allowed.Ratio Of each type Of the goods to be shipped is 50/50 approximately(……50000公吨面粉和大米,允许10%的溢短装。
每种货物的装运比例约为各50%)。
”A公司根据合同规定,立即安排装运出口,共装运了54100公吨,其中面粉27956公吨,大米26144公吨,并于同年7月5日取得了船公司签发的已装船提单。
7月10日,A公司备妥该信用证所要求的所有单据。
A公司提交的单据表明:Wheat Flour:Quantity 27956 M/Ts(面粉:数量27956公吨) Rice:Quantity 26144 M/Ts(大米:数量26144公吨) Total Quantity:54100M/Ts(总数量:54100公吨) 。
议付行审核单据后认为单证相符,办理了议付,原因是此笔信用证在允许货物的数量有10%的增减幅度的同时,也允许数量和两种货物之间的配比量可在10%的增减幅度内灵活掌握。
7月13日,议付行向开证行索偿时,遭到开证行的拒付。
7月15日,议付行转给A公司开证行的拒付通知,并对A公司追索货款。
开证行的拒付通知如下:“第X X号信用证项下的单据经我行审核,有如下单证不符:我信用证的总数量和两种货物之间的配比量允许有10%的溢短装,即货运总数量的允许范围应在45000M/Ts和55000M/Ts之间,每种货物的装运量应在22500M/Ts和27500M/Ts之间。
你发票的装运总数量是54100M/Ts,稻米的装运数量是26144M/Ts,这都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而面粉的装运数量是27956M/Ts,超过了信用证所允许的增减幅度。
根据上述单证不符的情况,经研究,我行无法接受。
单据仍在我行留存,请告处理意见。
1998年7月15日”A公司接到开证行的拒付通知后进行了市场调查,发现买方当地市场的面粉价格大幅度下降,买方不想要这批面粉。
A公司认为开证行是否付款关键在于买方,于是决定先做通买方的工作。
让买方接受单据,遂于7月24日向买方致电:“我方接到开证行通知,关于第X X号合同项下第X X号信用证50000吨面粉和大米,据开证行称,贵公司不同意接受27956M/Ts的货物,这不符合我们双方在洽谈时达成的条件。
在洽谈时,贵方在同意我方对于货物的数量可有10%增减的同时,还允许两种货物的配比比例约为50%,因此,面粉的装运数量允许的范围应在24750M/Ts至30250M/Ts之间,而我方本次装运的面粉数量27956M/Ts,在允许的范围之内,符合我们双方签订的合同的规定,请接受。
1998年7月24日”7月28日,B公司向A公司答复如下:“你方24日电悉。
关于面粉的装运数量,我们在合同与信用证中明确规定为总量50000吨,允许10%的溢短装,同时面粉和大米的装运比例为50%,因此,两种货物数量的允许装运范围应该在22500M/Ts和27500M/Ts之间。
贵方面粉的装运数量超过了允许范围,这不符合合同与信用证的规定,我方无法接受。
7月28日”7月31日,A公司向B公司复电如下:“你方28日电悉。
关于面粉的装运数量,合同与信用证中明确规定为总量50000吨,允许10%的溢短装,同时面粉和稻米的装运比例约为50%。
根据国际贸易惯例,凡‘约’、‘近似’、‘大约’或类似意义的词语用于涉及信用证规定的数量时,应解释为允许有关数量可有10%的增减。
因此,面粉的装运数量允许的范围应在24750M/Ts和30250M/Ts 之间,其计算方法是:[50000M/Ts×(1—10%)]/2X110%=24750M/Ts [50000M/Ts×(1+10%)]/2X110%=30250M/Ts我方面粉的装运数量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完全符合合同与信用证的规定,请你方尽快接受。
1998年7月31日”此后,A公司与B客户又经过多次洽商,最后在A公司据理力争下,B客户最终接受了货物并付了款,但A公司损失了两个多月利息。
●案情分析本案是一起关于合同数量条款的纠纷案,争议的焦点是对商品的溢短装有不同的理解。
商品的数量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条件之一。
按照有些国家的法律规定,卖方交货数量必须与合同规定相符,否则,买方有权提出索赔,甚至拒收货物。
《公约》也规定,按约定的数量交付货物是卖方的一项基本义务。
如卖方交货数量大于约定的数量,买方可以拒绝多交的部分,也可以收取多交部分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但应按合同价格付款。
如卖方交货数量少于约定的数量,卖方应在规定的交货期届满前补交,但不得使买方遭受不合理的不便或承担不合理的开支,即使如此,买方也有保留要求损害赔偿的权利。
由于交易双方约定的数量是交接货物的依据,因此,正确掌握成交数量和订好合同中的数量条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为了便于履行合同和避免引起争议,进出口合同中的数量条款应当明确具体。
但是,在粮食、矿砂、化肥和食糖等大宗商品的交易中,由于商品特性、货源变化、船舱容量、装载技术和包装等因素的影响,要求准确地按约定数量交货,有时存在一定困难。
为了使交货数量具有一定范围内的灵活性和便于合同的履行,买卖双方可在合同中合理规定数量机动幅度。
只要卖方交货数量在约定的增减幅度范围内,就算按合同规定的数量交货,买方就不得以交货数量不符为由而拒收或提出索赔。
本案中,双方在合同中规定卖方交付面粉和大米两种货物的总数量为50000公吨,并允许10%的溢短装,这意味着卖方总交货数量必须在45000公吨和55000公吨之间,计算方法为:50000M/Ts×(1—10%) =45000M/Ts 50000M/Ts×(1+10%) =55000M/Ts 由于合同同时又规定面粉和大米每种货物的装运比例约为50%,因此,卖方的交货除了受上述总机动幅度的约束外,每一种货物的交货数量还应受“约为各50%”的限制。
那么应如何理解此“约为各50%”的含义呢?我们先假定合同规定的是每一种货物各50%,毫无疑问,卖方对每一种货物的交货数量应在22500吨和27500吨之间,计算方法为:50000M/Ts/2×(1—10%) =22500M/Ts 50000M/Ts/2×(1+10%) =27500M/Ts但是,合同的规定实际是“约为各50%”,因此,卖方对每一种货物的交货数量应在原22500吨和27500吨之间的基础上再有一个“约”量的伸缩幅度。
问题在于此“约”量究竟应为多少?各国有关合同的法律及国际公约对此都没有统一规定。
但是,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第39条对信用证数量增减幅度作了具体的规定。
该条a款规定:“凡‘约’、‘近似’、‘大约’或类似意义的词语用于涉及信用证规定的数量时,应解释为允许有关数量可有10%的增减。
”(The word “About”,“approximately”“circa”or similar express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the quantity stated in the Credit are to be construed as allowing a difference not to exceed 10%more or 10%less than the quantity to which they refer.)尽管《UCP500》只是一个约束信用证有关当事人的国际惯例,不是国际性的法律规章,不能约束进出口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但是,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法院在处理有关合同,特别是采用信用证支付的合同争议案件时,经常参考其中的有关规定。
因此,如果我们以《UCP500》的规定为依据计算卖方对合同中每一种货物的交货数量,计算方法就应为:[50000M/Ts×(1—10%)]/2X110%=24750M/Ts [50000M/Ts×(1+10%)]/2X110%=30250M/Ts由此可见,本案中,卖方交付27956公吨的面粉完全符合要求,买方不能以卖方所交货物与合同规定不符为由拒付货款。
从本案中我们不难看出,为了便于履行合同和避免引起争议,订立明确具体的数量条款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出口合同中,一般不宜采用大约、近似、左右(about,circa,approximately)等带伸缩性的词语来说明数量,对于大宗商品,可在买卖合同中具体规定数量机动幅度,以便于明确责任,顺利履行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