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侦查讯问方法

第五章侦查讯问方法

(3)较为公开暴露的犯罪事实或情节
(二)、从犯罪嫌疑人防御薄弱的环节中选择突破口
(1)犯罪嫌疑人故意作虚假供述暴露的矛盾;
(2)犯罪嫌疑人认为与犯罪事实无直接联系,其实却有内在联系,不加防范或疏于防范的事实或情节;
(3)犯罪嫌疑人认为同案人不会供认的事实或情节;
(4)犯罪嫌疑人认为亲属不会说出或举报的事实或情节;
意图式—反映式
注入式—交互式
(一)、说服教育的作用
1.转变认识,端正态度
2.促进案件审深审透
(二)、说服教育的要求
1.依法依理
2.分寸适当
3.有的放矢
4.政策兑现
(三).说服教育的主要内容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2.政策教育
3.法制教育
4.前途教育
(四).说服教育的主要方法
1.疏导法
2.例证法
1、充分2、正确估计
(三).周密设计、妥善施策
1、调动积极因素
2、寻找弱点和矛盾
3、选择最佳方案
(四).讯问策略原则
1、依法2、有据
3、有理4、有利
(五).不断校正、完善讯问策略
侦查讯问中的逻辑控制
侦查人员在讯问中处于主导地位,该按照逻辑规律控制讯问的发展。
因为只有遵守逻辑规律,才能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事物的规律,论证有说服力。
(4)思想中毒不深,容易动摇,性格脆弱,或者是有悔改和立功赎罪愿望的:
(5)初犯,或者犯罪经验较少,或被胁迫参加犯罪的
参考书目:
《讯问心理语言研究》丁文俊
思考题:
试论讯问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和“导之以行”说服机制三者之间的关系
3.利害选择法
4.规劝法
(五)、进行说服教育应当注意的问题
1.说服教育要贯穿于讯问的始终
2.说服教育适用所有犯罪嫌疑人
3.说服教育要与使用证据和利用矛盾相结合
4.说服教育应尽可能辅以多媒体手段
二.情感影响
(一).情感影响的作用
1.消除对立
2.唤起良知
(二).情感影响的方法
1.情绪调控法
2.激励法
3.心理同情法
5.讯问僵局的成因及化解
6.犯罪嫌疑人临近供认阶段心理分析与讯问策略运用
第三节侦查讯问的方法
一、说服教育
说服
以非暴力手段影响对方的观念、行动,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特点:
①面对说服信息时,接受者感到自己有权选择接受还是拒绝信息提出的要求。
②接受对方信息提出的要求,其动因是他“内化”了信息。
三种模式:
过程式—效果式
(3).问题应有鲜明的逻辑结构
(4).问题应当不偏不倚
(5).提问有一定的顺序
①从一般到个别
②问题的顺序应该是有利于回忆
③突然提问
④问题由轻到重、由重到轻
第二节侦查讯问常用的谋略
一、侦查讯问谋略的概念和特征
(一)侦查讯问谋略的概念和特征
谋略是主体从自己的目的和动机出发,针对被作用对象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通过思维运筹而形成的行动意图.它由施谋主体、施谋对象、施谋目的、施谋焦点、谋略的内容和形式等要素所构成
薄弱环节是指较易突破,能瓦解犯罪嫌疑人对抗讯问意志的某项案件事实、情节;
薄弱对象是指共同犯罪成员中,较为脆弱,易于突破,且对查清共同犯罪事实具有关键作用的某个犯罪嫌疑人
二.选择讯问突破口的方法
(一)、从案件事实和情节中选择突破口
(1)证据比较确实、充分的;
(2)与主要犯罪事实有关联,突破后有利于查明有关联的主要犯罪事实或其他犯罪事实的;
(二)、侦查讯问谋略的作用
1.可以制约、指导侦查讯问方法和配合侦查讯问的相应措施及手段
2.可以调动犯罪嫌疑人交代罪行的积极性
3.可以驾驭犯罪嫌疑人,迫使其交代犯罪事实
二、常用的侦查讯问谋略
(一)、攻心型
1.政治攻心
2.思想攻心
①情攻心②理攻心
③势攻心④谋攻心
3.法律政策攻心
(二) .震慑型讯问策略
1.敲山震虎2.先发制人
3.攻其无备4.引而不发
(三).迷惑型讯问策略
1.声东击西
2.攻城打援
3.移花接木
(四).利用型讯问策略
1.利用弱点2.将计就计
3.激将法4.瓦解法
参考书目:
《侦查谋略学》王传道
中政大出版社
思考题:
1.侦查谋略在整个侦查活动中的效用
2.试论在讯问策略中使用有力的语言风格
3.逻辑控制与常规讯问程序
4.《刑事讼诉法》第43条规定中的“欺骗”与讯问谋略
1.自由陈述
(1).自由陈述与回答问题
(2).侦查人员对案件的了解
2.详细讯问
(1).细微末节问题
(2).造成假象
3.使用证据
使用证据要视案情和证据的价值,正确估价它的作用,然后确定采用方法,逐步增加其揭发力。用证据的综合性引导犯罪嫌疑人得出必须如实供述的结论。
4.提问的逻辑性
(1).要有针对性
的概念、特征
一.概念
指侦查讯问的计策和谋略,是根据讯问目标和态势决定的战略构思。
二.特征
(一)全局性(二)合法性
(三)计谋性(四)综合性
三.侦查讯问策略的制定
(一)做好目标分析
1.分清目标主次
⑴总体性目标
⑵阶段性目标
⑶局部性目标
⑷适应性目标
2.做好目标分解
(二).对主客观条件的分析
(5)犯罪嫌疑人认为无法查到的物证,无法取得的证人证
(三)、从犯罪嫌疑人心理弱点中选择突破口
(1)求生心理;
(2)思亲心理;
(3)矛盾心理;
(4)慌乱心理
(四)、从共同犯罪嫌疑人中选择突破口
(1)我方掌握犯罪证据较为确实、充分的;
(2)对主犯情况,或某一项犯罪事实了解较多的;
(3)与主犯或其他共犯有利害冲突的;
3.做好安全防范
4.与其它讯问手段相结合
(三).使用证据的有利时机
1.思想动摇,内心矛盾斗争激烈时
2.犯罪行为有所败露,尚未作出总体防御时
3.案情有所突破,但仍心存侥幸、畏罪心理,欲言又止
4.口供出现矛盾,不能自圆其说时
5.从其身上和住处搜出证据,就地进行讯问时
(四).使用证据的方式
1.使用证据的方式
①.口头宣示证据
②.出示物证和物证照片
③.播放证据录音和证据录像
④.当事人当面指证
2.使用证据方式的效果对比
(五).使用证据的方法
1.正面2.侧面3.点滴4.连续
5.包围6.演化7.暗示8.补充
四.利用矛盾
第四节讯问突破口
一.讯问突破口的概念和选择讯问突破口的作用
讯问的突破口,是指对查清全案具有关键意义而又易于攻破的薄弱环节或薄弱对象。
4.身教法
①敬重感
②取得信任
③亲密关系
(三).情感影响应注意的问题
1.尊重犯罪嫌疑人的人格
2.适当满足需求
3.与说服教育相结合
三.使用证据
(一).使用证据的作用
1.突破犯罪嫌疑人的防御体制
2.打击犯罪嫌疑人的嚣张气源
3.检验证据的真实可靠性
(二).使用正确的要求
1.做好充分准备
2.保守机密、留有余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