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锦瑟公开课教案————————————————————————————————作者:————————————————————————————————日期:2平和正兴学校高中部2012-2013学年上学期_高一_年级_语文__教案备课人:_卢小婷教师卢小婷授课时间课时 1 课题《锦瑟》课型公开课备课组成员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诵本诗,提高思索诗歌意旨,体味诗歌意境。
2、诵读鉴赏中感悟诗人的那一份“深情”与“痴情”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本诗,提高思索诗歌意旨,体味诗歌意境。
2、透过鉴赏感悟诗人的“深情”与“痴情”。
难点透过鉴赏感悟诗人的“深情”与“痴情”。
步骤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二次备课复习上节内容3分钟一、复习1.学生齐背《杜甫诗三首》新课导入4分钟二、导入(大屏幕展示图片)大家看大屏幕上的图片,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图片整体感觉比较迷离,虚幻,和平常的图片不太一样,比较特别,从不同角度来看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就像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锦瑟》也是一样的,自从问世后就一直没有中断后人对它的研究,对于其表达的感情、主旨可谓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但是,他们的意蕴美却是无可非议的,梁启超曾经坦率地说:“义山的《锦瑟》等诗,讲的是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美学家朱光潜也说过: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领神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去心领神会。
这份美,这份神秘,与我们心灵深处的隐秘契合,它道出了我们想要说却又无法表达的情感。
那么咱们这节课就来领会这份美与神秘。
——锦瑟(板书)3课堂预习3分钟三、预习检测1.学生根据文下注解试解题明确:“锦瑟”:瑟,乐器名,有五十根弦,音节繁复;锦瑟,雕饰华美的瑟。
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诗名取开篇两字“锦瑟”,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
这年诗人46岁,罢官后回乡闲居,不久病故。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觉。
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借瑟起兴。
课程讲授20分钟四、课程讲授(一)初步感受诗歌体会诗歌音韵美导引:古人强调“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诗歌尤其这样, 反复诵读可帮助大家在有意无意之中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思索诗歌意旨, 体味诗歌意境, 把握诗人情感。
可以说, 诵读是读诗的基础。
下面我们就来朗诵这首诗,初步感受李商隐的情怀。
1.学生齐读、指名朗读。
(教师指导诵读)2.听朗读录音,再次感受诗人情怀3.学生再次试读。
读后请同学们谈谈你从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情调和氛围。
(提示:从“思”“梦”“泪”“惘然”等词可感知到,全诗笼罩着迷惘、凄美、哀伤的情调氛围。
)4.播放视频短片,听改编歌曲(二)品析诗歌你能从诗中找出表明主要内容的三个字来吗?你能从诗中找出表明诗人情感的两个字来吗?明确:内容之眼:思华年(板书)情感之眼:惘然(板书)(2)自由鉴赏★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这首诗,思考:全诗的总纲是哪一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导引:律诗的尾联是诗人感情宣泄的闸口,这首诗最后写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情为何?我们一起从内容中来找找看答案。
(同《红楼梦》一样,自从《锦瑟》问世后就一直没有中断后人对它的研究,它迷离的氛围,跌宕的风致引得索解者乐此不疲,也许还没有哪一首诗歌能像《锦瑟》这样受到那么多的关注。
元好问曾写诗云:“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清代诗人、学者王士祯也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但难解并不等于无解,“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即便是无主题的乐章,我们也可以由“韵”而解“味”,感悟作者的那一份“深情”与“痴情”。
)★导引:对情的理解。
“情”不单单指爱情,由于人生阅历的不同,有时爱情时也4可被解读成对事业,对万物的那一份执著、一分坚守、一份痴情。
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柳永的《蝶恋花》中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就被王国维借来形容“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中的“第二种境界”。
★请大家说说这首诗歌写了些什么?意象有哪些?。
提示:诗中共有多少个意象?(锦瑟、华年、庄生、晓梦、蝴蝶、望帝、春心、杜鹃、沧海、明月、珠泪、蓝田、暖日、玉烟)由此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是如此的刻骨铭心,大痛无言,无法言说,只能借意象来传递,在一首七律中能用如此多的意象实不多见。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①首联:“未成曲调先有情”,首联即情感触发。
“无端”犹言“没来由地”,此诗人痴语,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
“一弦一柱思华年”,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意蘊相近。
“思华年”之“华”,花也,如花一般的时光,正是生命中的无限春光呀!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终有一天,当我们用苍颜面对夕阳之时,是否也会发出这样的年华之思!②颔联:导引:“庄生晓梦迷蝴蝶”,有一次庄子睡觉,忽然做了个怪梦。
在梦中,庄子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
它一忽儿飞东,一忽儿飞西,在草丛花枝间翩翩起舞。
要说快乐呀,那真是快乐极了! 庄子所变成的这只蝴蝶,只是一个劲儿地飞来飞去,完全忘了自己是庄子。
它玩得正起劲,忽然醒了。
庄子一看自己还躺在床上,这才明白原来那只蝴蝶不是自己,自己是人,是庄子。
可是庄子忽而又感觉到这未必对:自己或许本来就是一只蝴蝶!是做梦,梦中才变成庄子的! 接而又想,这恐怕是错了:自己明明是庄子,刚刚肯定是在做梦!就这样,庄子一会儿这样想,一会儿那样想,想来想去,总是搞不清自己究竟是庄子还蝴蝶。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个事情,大家都有做梦的经历,庄生晓梦迷蝴蝶,告诉我们看人生的态度,板:人生如梦。
(现实和梦境有什么不同,在自己五十岁的时候,追忆自己三十岁的时候,他对那些细节记得都非常的清楚,他有怀疑,有些事情真的发生过吗?时光的淘洗把所有的好景都给磨光了,所以人生如梦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亦真亦幻,随着时光的淘洗,真假逐渐成了一个问题,这个是回忆所带来的错觉,而梦因为时间的飞越而变得更加美好,这也就是老师读此联所带来的感受)有着“鲲鹏展翅九万里”的远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记对人生终极价值这个问题进行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辨。
在这里诗人缀上“晓”“迷”二字,增添了梦之短促,醒后恍惚的情感暗示,说明即使是洞达人事者亦难摆脱美好事物消逝给人带来的迷惘。
(回不去的总是最美好像梦一般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
5导引:“望帝春心托杜鹃”一句,用的杜鹃啼血的典故传说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魂化为鸟,暮春啼叫,以至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心,一般指对爱情的向往追求,也可借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这里的“春心”与杜鹃的悲鸣联结在一起,实际上包含了伤春、春恨的意蕴。
所展示的正是一幅笼罩着哀怨凄迷气氛的图画,象征着化为望帝冤魂的杜鹃,在泣血般的悲鸣中寄托着不泯的冤恨。
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多指忧国伤时、感伤身世。
诗人的“春心”“春恨”(美好的愿望和伤时忧国、感伤身世之情)都寄托于杜鹃啼血般的凄苦哀怨之声。
本句的句眼是“托”字,不但写出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出了诗人托“春恨”于悲鸣,暗示了寄托“春心”者的性质,真乃妙笔寄情。
可以说,这两句是义山用一生凝结而成的。
③颈联:沧海遗珠喻指被埋没的人才。
古人认为海中蚌珠的圆缺与月亮的盈亏相应,月满则珠圆,月亏则珠缺,故有“沧海月明”之说。
在这句诗中,月、珠、泪,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义山则实不多见。
“日暖玉生烟”化用了戴叔伦的话:“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诗人借此来象征自己平生所向往、追求的境界,正像“蓝田日暖玉生烟”一样,可望而不可即。
它给我们以凄凉之感、悲痛之情。
我们不禁想起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等名句,萦回在义山诗中那种热烈的绝望就会涌上心头。
这一联用“沧海珠”“蓝田玉”以自喻,写出了自己才华绝世,希冀用世,却不为世所用的悲剧一生。
课堂练习7分钟五、课堂练习对于尾联“此情”作探究导引:“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情感大家有了初步的分析:时光追忆中的伤痛,怀念、无奈、迷茫。
你猜一猜,他应该是针对什么样的人生经历的情怀?预设:表达自己对理想和仕途的不顺利的怅惘和悲伤。
(师:这个回答结合了对典故的分析和理解。
)对年华逝去的感伤和自己没有珍惜的悲伤。
对美好事物的惋惜也有可能是对爱情的向往。
小结2分钟六、小结导引: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作者的这份“深情”这份“神秘”与“美丽”,对于他的“此情”无论是政治理想还是美好事物还是爱情,我不愿给大家一个定论,此情可待6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情为何?除了惘然还是惘然,除了伤感还是伤感。
李商隐诗擅长用典,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
尤其是《锦瑟》用了很多典故。
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还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
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又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说,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贯得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
当诗人以极度的虔诚,极度的劳累把自己的生命与诗境熔铸在一起时,我们体悟的就不只是意境之美,更是诗人的生命。
同学们有兴趣多多去了解李商隐,那样你们才能更深刻体会作者的这种“深情”“痴情”。
作业布置1分钟七、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锦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