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学生旷课的问题
对于这些的学生旷课,我们不能简单处罚了事,我认为要以做思想工作为主;辅以一些必要的处理手段,但对他们批评的尺度也要有所把握,批评轻了,没有作用;批评重了,或适得其反。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如下的几点做办法:
一、作为班主任所能做的是在学习生活上尽量协助他们,而杜绝逃课的现象主要还是看学生自己。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从教育心理学来看,学生的逃课行为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而我们不能完全采取堵的方法,要各种方法结合起来。
认真分析这种十分普遍和正常的现象,但是纵容也是不行的。
二、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旷课处理不应草率。
我们为人师者本应该有一颗学生心,因为我们是从做学生过来的。
可惜的是我们很多教师,好象一当老师就忘记了自己以前是小孩,以前是学生,甚至还错以为自己做学生时就有多优秀一样,对自己的学生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顺眼,总爱左批评右指责,嘴里老唠叨“现在的学生怎么会这样呢?”
三、几年前,我班有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后来经常出现旷课和上课时精神不集中的现象,成绩一落千丈。
我没有马上对其批评,而是通过了解,找出原因: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奶奶这时病了,她既要照顾生病的奶奶,又要照顾弟弟的学习和生活,一时顾不上学习。
我知道后,发动学生们对她日常生活上实行协助,我针对她落下的课程,另开小灶。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她又变回以前品学兼优的学生了。
对于学生的旷课,我们老师不应实行简单的处理,要有一个合理的教育方法,教育不等于处理,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有耐心和爱心。
四、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培育温馨家庭气氛
旷课、逃学的中小学生,与家庭教育环境、家庭生活气氛有一定关系。
因为旷课、逃学的孩子,他们不是在学习时间逗留在家庭,而是游离于家庭之外。
旷课、逃学的学生,一般都不把真情告诉父母,这里既有惧怕父母批评的原因,也有和父母缺乏有效沟通的原因。
我们之所以强调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培育家庭温馨气氛,是考虑到这方面工作力度的增大能够增加亲子感情,便于亲子沟通,能够有效地预防旷课、逃学现象。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家庭对子女应有吸引力,父母对孩子要有亲和力。
对自己的孩子要有具体要求,如“自己先看,不懂再问”,“自己先做,哪里不会再问”,“课前预习,找出难点,上课专心听讲”等,孩子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光依赖别人肯定不行。
有的孩子厌学与家长的不爱求知相关。
这些家长应该转变思想理解,认真学点东西,学孩子的功课或者另外学习某一门知识。
家长与孩子安排共同的学习时间,有互相监督检查的措施。
孩子出现旷课、逃学现象以后,要经常与班主任保持联系。
一方面,根据孩子的特点,请老师在班上给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任务,使孩子改变不利的角色地位;能够准备一个家校联系本,由孩子、家长、老师共同写联系内容。
建议以孩子写为主,像日记一样,老师和家长写些分析、表扬、建议的内容。
小学生应天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