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实施计划方案

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实施计划方案

第一部分实施方案说明书1总论1.1项目名称、承办单位、主管部门及项目地点1.1.1项目名称**县***镇**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1.1.2承办单位**县***镇人民政府。

1.1.3主管部门**县环保局。

1.1.4项目地点**县***镇**村。

1.2设计目的、依据和原则1.2.1设计目的借助**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整合各方资金正着力打造**村作为“**县后花园,是集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开发项目,是十二五规划起始之年的一项重点工程”为契机,花大力气搞好生态环境保护,为下一步的项目资金大投入做好基础设施准备,现已由专门的规划设计部门做出设计规划方案,正由规划局、交通局、农开办、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就自己所涉及的工作方向拟定实施方案,预计年前将启动项目。

通过示村工程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

通过整治,达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房屋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四旁绿化”的优美村庄。

本项目主要以整治村庄“脏、乱、差”状况为切入点,结合村容村貌建设和推广清洁能源建设,以解决农户畜禽养殖污染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为重点,通过绿化、洁化、亮化、美化,达到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人居生产生活环境。

1.2.2设计依据本方案主要依据国家环保部《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09-2015)编制大纲》(讨论稿)和《省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试行)》。

1.2.3设计原则(1)以奖促治,逐步推进针对严重危害农村居民健康、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污染问题,采取有力措施集中进行整治,对经过整治、污染问题得到解决的村庄,进行“奖励”,使“以奖促治”成为推进农村环保有效手段,逐步引导广大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全面展开。

(2)依托村庄,务效各类问题的治理以村庄作为基本单元,通过综合措施运用和资金集中投入,力求较短时间有效解决部分突出问题,改善村庄环境状况。

(3)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农村环境问题成因复杂,许多历史遗留问题难以在短期解决,必须进行近远期、区域间的统筹规划,优先解决影响大、矛盾突出、短期可以见效的问题,分步实施,逐步推进。

规划优先考虑位于群众反映强烈、问题集中地区的农村环境问题,特别是危害群众健康最为直接的饮水污染、污水垃圾污染等问题。

(4)政府支持,多方筹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涉及面广、问题复杂,需要大量治理资金的投入。

除中央财政安排资金予以支持外,地方政府也要加大支持力度,有能力的地方还应自筹部分资金,以切实保障村庄环境治理成效。

1.3采用的主要标准、规及资料本方案主要根据国家环保部《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09-2015)编制大纲》(讨论稿)和《省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试行)》编制。

1.4项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项目区地处**县***镇**村,缓坡开阔,土壤肥沃,集中连片,气候温和,光热条件好,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较好的自然条件,是进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理想之地。

但长期以来,由于受投资等诸多方面的限制,村庄周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在日常生活中,村民对生活垃圾、柴草杂物、人畜粪便等方面的处理随意性比较大,河边、田边、路边垃圾到处可见,草堆、牛棚、猪圈无序搭建。

环卫设施严重缺乏,村民的垃圾无处存放,随意性也就自然形成。

这也就无形中阻碍了**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在该区域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加强以改渠、改水、改厨、改圈、绿化为主的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与**村新农村示带形成一个集中连片的田园风光,带动我镇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所以在该区域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十分必要。

1.5主要结论**县***镇**村环境综合整治示村项目的实施,对于解决农村人畜禽粪便及生活污水面源污染问题,改善农村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改变农村传统的生活习惯、保护自然环境和森林资源,对推动生态县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深远意义。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在全县农村起到推广作用,恳请县级有关部门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和政策要求,在申报项目上予以优先立项,在资金补助上予以足额发放。

2项目区域概况2.1工程地理位置**村隶属**市**县***镇,地处***镇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镇道路为土公路,交通方便,距**县城15公里。

东邻双风,南邻双屯,西邻富庆,北邻新拉。

2.2自然环境概况全村国土面积7.07平方公里,海拔1210米,年平均气温14 ℃,年降水量750毫米,适合种植稻谷、玉米、土豆等农作物。

有耕地面积2516.1亩,人均耕地1.03亩,林地4700亩。

2.3社会经济概况该项目区辖**一、**二、**三等17个村民小组。

现有农户731户,有乡村人口2449人,其中农业人口2425人,劳动力144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530人。

主要种植稻谷、玉米、土豆等农作物。

有耕地面积2516.1亩,人均耕地1.03亩,林地4700亩。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95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2.4村落主要环境问题分析2.4.1村落概况**村隶属**市**县***镇,地处***镇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镇道路为土公路,交通方便,距**县城15公里。

东邻双风,南邻双屯,西邻富庆,北邻新拉。

辖**一、**二、**三等17个村民小组。

现有农户731户,有乡村人口2449人,其中农业人口2425人,劳动力144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530人。

全村国土面积7.07平方公里,海拔1210米,年平均气温14 ℃,年降水量750毫米,适合种植稻谷、玉米、土豆等农作物。

有耕地面积2516.1亩,人均耕地1.03亩,林地4700亩。

**一自然村隶属于***镇**村委会。

位于*** 镇南边,距离***镇15公里(是**村委会所在地),国土面积798.3亩,海拔1210米,年平均气温14 ℃,适合种植稻谷、玉米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34.3亩,林地365亩,人均耕地0.95亩,共有经济林果地0.32亩。

全村有农产77 户,231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228人,劳动力159人。

2010年全村亩共经济总收入107.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 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

2.4.2村落污染源分析农村环境问题成因复杂,针对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项目区环境问题主要来源于以下:(1)村庄生活污染主要来源于村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随意乱扔和乱排,污染村庄环境。

(2)畜禽养殖污染主要因为畜禽养殖业分布面广,污染源点多、养殖户缺乏环保意识,大多数养殖户粪便、污水的贮运和处理能力不足。

部分规模化养殖户没有污染防治设施,大量粪便、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仅少数作为农业生产有机肥源利用,且多沿袭传统堆肥方式,畜禽粪便往往堆放于居所四周、村口、河边等处,或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严重污染环境,影响村容村貌。

总之,该项目区各类环境问题的成因,又可归纳分为以下几点:首先,与城市环境治理相比,农村乡镇对农村环境保护、建设重视不够,农村环保体制机制不健全。

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认识不足。

只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忽视农村环境保护。

二是缺乏科学规划。

尚未对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制定系统的科学规划,导致农村环境保护标准不清、措施不明、效果不显。

三是机制体制不健全。

尚未明确把农村环境保护、建设绩效作为对干部进行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许多村仍然缺少规的、长期的、可操作的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农村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长效机制未形成。

四是缺乏强有力的政策体系保证。

农村环境保护涉及到不同社会成员和集团的利益,现仍缺少明确、有力的政策保障体系。

五是宣传监管力度不够。

宣传教育大多停留在空泛的标语口号上,有法不依、执法不力的现象在农村十分普遍。

其次,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不科学,具体表现在:一是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效益。

农业比较效益不断下降,农民更加迫切需要增加收益,往往不愿意采用精耕细作的传统技术,而更乐意使用可带来更高效益的化肥、农药。

二是重产品产量、轻生物资源利用。

农民在生产中往往更加关注较高的产量,以获取较多的现金收入,而不愿意花费力气开发利用秸秆、人畜粪便等生物资源。

三是化肥农药使用重投入、轻效率。

大多数农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往往超过作物实际最佳需要量的15-30%,甚至50%。

四是重个人现代消费需求、轻公共环境基础建设。

由于经济发展,追求现代化生活方式,有毒或难降解的现代生活垃圾大量产生,但却缺乏相应的处理设施。

再次,农村环保规划与建设滞后。

一是农村大多数住宅布局较为零乱,缺乏统一的规划,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缺乏完整规划。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

财政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需要。

这与村庄规模小、农村居民点分散、占地面积大,造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高有关,加上镇村经济势力和农民收入有限,市场化运作不够,从而严重制约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

三是人员队伍力量不足。

农村面源污染源分散、复杂,工作难度远远大于城市和工业集中区环境保护,尚无村社区环保专业人员队伍。

四是农村环保监管基础设施不足。

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街道社区基本上没有起码的检测设备和条件,以至于农村大气、水、土壤的系统性基础环境数据库实际上是空白。

2.4.3主要环境问题(1)村庄环境“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随着农民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排放量不断增长,房屋建设带来的建筑垃圾增长较快。

但农村环境长期以来缺乏管理,村几乎没有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大量的生产、生活垃圾存放于公路边、溪河边、池塘边、村边、田边,既污染水源,又有碍观瞻。

村没有排水设施,造成污水乱泼。

植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低,没有集中管理,造成柴草乱堆。

卫生厕所普及率低,粪便处理方式落后,造成粪土乱堆。

家禽家畜散养、人畜混居现象还比较普遍,造成畜禽乱跑。

生产生活废弃物多、生活方式落后、基础设施缺乏,导致村庄环境“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

(2)畜禽养殖污染较为严重村庄畜禽养殖布局不够合理,距离城区、居住区或河道较近。

生产方式比较粗放,生产设施比较落后,多数养殖户没有养殖污染防治设施,也没有采取污染防治措施。

畜禽养殖场粪便随意露天堆放,废水四处乱流,夏天蚊蝇乱飞、臭气熏天,粪便污水随雨水下渗污染地下水或蔓延后污染河流。

畜禽粪便发酵后产生大量NH3、H2S等有毒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

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造成畜产品的药物残留及环境污染。

总之,畜禽养殖污染已经对农民身体健康和农村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如果不对畜禽养殖污染加强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将超过工业污染成为最为严重的污染源。

(3)土壤污染已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由于污水灌溉、污泥施肥、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排放等因素导致每年有大量重金属、放射性物质进入土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