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育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1-12-21T09:23:05.59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第1期下供稿作者:董纪波[导读]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追求美、欣赏美、创造美是我们人类的天性。
董纪波山东省栖霞市第二中学265300
摘要:美育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诗词中的美育因素——语言美、形式美、意境美,然后介绍了美育的作用:有利于学生领会山川江河的哲理美,能帮助学生辨明格律、品味诗词的语言美,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美育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作用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追求美、欣赏美、创造美是我们人类的天性。
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不论是教材内容还是教学活动中都存在着美的元素,这种元素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等。
一、高中语文诗词中的美育因素
1.语言美。
语言美是高中语文诗词中的一个主要审美因素,诗词中的语言是独特的,它具有精练含蓄的特点,也具有优美生动的神韵。
比如王安石的《春夜》中:“春色恼人眠不得”,其中的“恼”字,是经过反复推敲才最终确定下来的,表达得极其到位,在这浓缩的语句中包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具有较强的美感和表现力。
2.形式美。
诗词中的形式美主要具有两方面的表现形式:其一是思路结构美。
比如欧阳修的《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其二是建筑美,也就是说从诗词的外在形式上来看,往往具有一种建筑美,诗节比较匀称,句式也比较整齐。
比如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3.意境美。
诗词的意境美是多种多样的,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说过:“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
”有的意境美是雄伟壮烈的,如李白的《关山月》中的“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有的是绚丽纤细,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等。
诗词的意境美能够反映出诗人的审美意识,渗透着诗人的审美情趣,诗词中的一花一叶一树一人等都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二、美育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作用
1. 有利于学生领会山川江河的哲理美。
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反映到诗词中的自然形态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选择和加工的,这些诗词寄寓了诗人的感情、寓意,带有一定的哲理性,被称为“人化自然”。
要想理解这些“人化自然”就要深深挖掘包含在其中的文化底蕴和主观成分,高中语文教师进行诗词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审美教育,让同学们去领悟和欣赏诗词中包含的情趣和理趣。
2. 能帮助学生辨明格律,品味诗词的语言美。
诗词与音乐是密切联系的,在文学作品中,诗词语句的主要特点是抑扬顿挫的音乐美、错综变化的韵律和长短参差的句法,具有歌唱性和音乐美。
比如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其中的词句就是非常讲究的,因为选用了不少双声叠韵字:将息、伤心、黄花、憔悴等都是双声;冷清、暖还寒、得黑等都是叠韵。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句话中,舌音、齿音交替使用,充分表达了李清照忧郁愁苦的心情。
词句听起来具有声调美,可以体现乐章的特色。
3.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可播放一些优雅的音乐或者是视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比如在讲柳永的《望海潮》时,可以先为同学的展示一幅清明上河图的画面,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中的繁华,然后再讲解“钱塘自古繁华”,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境界了。
4. 提高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
教师在讲解高中教材中的诗词知识时,一定要放下自身的架子,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与学生共同探讨诗词中的语句和意境。
在渗透审美教育时,设计一个好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起学生的想象和思考。
5.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文学教育其实是一种美育,它能让学生体验心灵的美好,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美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习古诗词能够体会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和语言美。
比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其中就是一幅恬静优美的山景,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学生在优美的诗歌意境中能够受到美德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结束语
美育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多角度的、深入的,将美育引入到诗词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解读文本和欣赏其中的美好事物,然后去感知美、欣赏美,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价值,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唐红英浅谈美育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渗透[J]. 教师, 2009,(10)。
[2]肖艳红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策略探究[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5,(12) 。
[3]虞春玲高中英语诗歌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06,(06)。
[4]阮华钦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J]. 吉林教育(教科研版),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