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芽孢杆菌 PPT课件
8
8
生物学性状
(二)培养特性 条件:需氧或兼性厌氧(有氧或无氧都可) 最适温度30~35℃ 有毒株在NaHCO3的血脂平板或含5%血清的营养 基内,5%CO2孵箱37℃培养24~48小时,形成 粘液状菌落(有荚膜),而无毒株则为粗糙状。
9
生物学性状
n (三)抗原结构
结构抗原:荚膜、菌体和芽胞等抗原成分
12
生物学性状
(四)抵抗力
芽胞抵抗力强,在干燥的室温环境中可存活20年以上,在皮 毛中可存活数年。牧场一旦被污染,芽胞可存活20~30年 。经直接日光曝晒100小时、煮沸40分钟、l40℃干热3小 时、110℃高压蒸汽60分钟、以及浸泡于10%甲醛溶液15 分钟、新配苯酚溶液(5%)和20%含氯石灰溶液数日以上, 才能将芽胞杀灭。
和压痛,也无脓肿形成。经有效抗生素治疗,病死率 低于1%。
1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7
吸入性炭疽(肺炭疽)
罕见,吸入炭疽芽孢杆菌引起感染; 潜伏期不完全确定,一般1~7d,最长可达43d; 有流感样前驱症状,高热,呼吸困难,可有胸痛及咳
嗽,咯粘液血痰。肺部体征常只有散在的细湿罗音。 X射线的主要表现为纵膈影增宽。常见胸腔积液。 胸水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或PCR检测;脑脊液(CSF) 培养
18
肠炭疽
少见,占3~6%; 口咽型病变多位于扁桃体、可见溃疡及其上的假膜,
咽喉疼痛明显,颈部肿胀、淋巴结肿大;培养咽试子 阳性高于血液 胃肠型症状轻重不一,呕吐(呕吐物中含血丝及胆汁 )、腹痛、腹泻,通常为血样便或血水样便; 潜伏期:1~7d 沾血粪便可培养出炭疽杆菌 因容易误诊,病死率较高(25~60%);
炭疽芽胞对碘特别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等敏感
13
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 主要是荚膜和炭疽毒素,其致病力取决于生成荚 膜和毒性的能力。 荚膜有抗吞噬作用,有利于细菌在宿主组织内繁 殖扩散。 炭疽毒素是造成感染者致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毒性作用直接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管通 透性而形成水肿。
1
炭疽芽胞杆菌 B.anthracis
组员:柏茂盛 陈星霖 洪叶 许博
2 Nanjing University
什么是芽杆胞菌属?
芽胞杆菌属(Bacillus)有212个种和亚种,是 一群需氧、能形成芽胞的革兰阳性大杆菌。包括 枯草芽胞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炭疽芽胞杆菌。
炭疽芽孢杆菌(B.anthracis),俗称炭疽杆菌, 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病原菌。
15
(三)人炭疽临床特征
根据感染途径不同,人类炭疽分为
皮肤炭疽(如图所示) 吸入性炭疽(肺炭疽) 胃肠道炭疽
16 16
皮肤炭疽(图)
在三型炭疽中最常见,占95%以上; 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短9小时,最长12天; 病变部位:多见于手、脚、面、颈、肩等裸露部位皮
肤; 特点:炭块状焦痂,周围皮肤水肿,但无明显疼痛感
19 19
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免疫性 感染炭疽芽孢杆菌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 一般认为与机体针对炭疽毒素保护性抗原产生的 保护性抗体及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有关。
20
21
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采集:取皮肤炭疽早期的水疱、脓疱内容物,晚期的血 液,肺炭疽的咯痰,肠炭疽的粪便以及病人的的血液等 送检。采集时要注意个人防护,禁止室外兽尸解剖,可 在无菌条件下割取耳朵或舌尖一片送检。
的成竹节样排列的长链。 在有氧的条件形成芽胞,芽胞多呈
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 有毒菌株在机体内或含血清的 培养基中可形成荚膜
5
6
炭疽杆菌(透射电镜) 在活炭疽病畜体或死亡后未经解剖的尸体内,不形成芽胞。
7
一旦体内炭疽杆菌暴露于空气中,接触了游离氧,在一定温度 下(12--42℃)就会形成芽胞。芽胞呈卵圆形或圆形,位于菌体 中央或稍偏向一端。
14
(二)动物炭疽特征
动物炭疽的主要临床表现
血液凝固不良 天然孔出血 死后尸僵不全 脾脏肿大 皮下和浆膜下出血性、胶样浸润
染疫动物多在感染后短时间内(1-2天)死亡; 炭疽杆菌存在于炭疽病畜的尸体、土壤和水中。
病畜死亡后各个脏器、血液、淋巴系统、分泌物 及排泄物等处均有炭疽杆菌存在;其中以脾脏的 含菌量为最多,血液的含菌量次之。
取渗出液、血液涂片进行革兰染色观察形态及荚膜特征 ,可以初步帮助诊断。
分离培养与鉴定:将标本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和碳酸氢钠 琼脂平板进行分离培养,37℃孵育12~15小时,钩取可 疑菌落,进行青霉素串珠试验,噬菌体裂解试验。荚膜 肿胀试验和小白鼠致病力试验等与其他需氧芽胞杆菌进 行鉴别确定。
抗原
炭疽毒素复合物
10
生物学性状
n (三)结构抗原
1.荚膜多肽抗原 由D谷氨酸多肽组成,由质粒 PXO2的基因编码,抗原性单一,较弱。具抗吞 噬作用,与细菌毒力有关。
2.菌体多糖抗原 由D-葡萄糖胺和D-半乳糖组成 ,能耐热,与毒力无关。能产生Ascoli热沉淀反 应(抗原在病畜皮毛、腐败脏器中长时间煮沸仍 可与相应抗体发生沉淀反应),用于流行病学调 查。
3.芽胞抗原 由芽胞外膜和皮质组成,是特异性抗 原,具有免疫原性,有血清学诊断价值。
11
生物学性状
4.炭疽毒素 包含水肿因子(EF), 保护性抗原(PA) 及致死因子(LF)。此复合
物由质粒PXO1的基因编码,具有抗吞噬作用和免疫原性。 这三种成份均具有抗原性,不耐热,是致病的物质基础之一,单
独作用不致病,当联合2种或三种时才会致病。水肿因子EF为 腺苷酸环化酶,保护性抗原PA为菌体蛋白抗原,致死因子LF为 锌金属氧化酶。 EF与PA形成水肿毒素(edema toxin,ET),导致皮肤水肿、肺 水肿、出血;LF与PA形成致死毒素(lethal toxin,LT),有强 于ET的致病致死作用;三者联合时表现出炭疽。
炭疽杆菌能引起羊、牛、马等动物及人类的炭疽 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炭疽杆菌曾被日本帝国 主义作为致死战剂之一 。
3
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与免疫性 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生化武器
4
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染色 炭疽杆菌是致病菌中最大的革兰阳性大杆菌,长
5~10µm,宽1~3µm,两端截平,无鞭毛结构。 新鲜标本直接涂片时,常单个或呈短链;人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