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10、韩非子的社会思想

最新10、韩非子的社会思想


• 第四,统治者控制社会的方式是赏罚,而赏罚需要人们的 趋利避害倾向。因此,韩非子所确定的是非善恶的标准, 全以能否控制他人而定。廉、勇、圣、智等都是一些不好 控制的人。
• 难致谓之正。难予谓之廉。难禁谓之齐。有令不听从谓之 勇。无利于上谓之愿。少欲宽惠行德谓之仁。重厚自尊谓 之长者。私学成群谓之师徒。闲静安居谓之有思。损仁逐 利谓之疾。险躁佻反覆谓之智。先为人而后自为,类名号, 言,泛爱天下,谓之圣。言大本称而不可用,行而乘于世 者,谓之大人。贱爵禄,不挠上者,谓之杰。下渐行如此, 入则乱民,出则不便也。上宜禁其欲、灭其迹而不止也, 又从而尊之,是教下乱上以为治也。 • -韩非子·诡使
第二节 论政治与社会的关系
• 首先,韩非子认为君臣、夫妇乃至父子之间的交往都是以 私利至上的,是彼此相互利用的。其中君臣之间尤其如此。 君主要小心保持其威严与权势,君主的利益处处与社会民 众的利益相冲突。
知臣主之异利者王,以为同者劫,与共事者杀。
-韩非子·八经
• 其次,对社会治理有益还是无益的标准只能看能不能耕战,耕可以富 国,战可以强兵,富国强兵才是君主的利益所在。
10、韩非子的社会思想
第一节 论社会变迁
• 一、韩非子强调社会变迁,与儒墨二家重视于古 代盛事的社会治理方案不同,韩非子认为古代根 本就不足取法。
•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 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 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 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 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 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 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 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 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 -韩非子·五蠹
• 王夫之认为法家一味用法的结果是“人主安而天下困”, 其实质是以下层社会的破坏为代价换取上层统治者的安逸。
第三节 论社会控制
• 首先,韩非子的社会控制思想其实只是政治控制思想,只关心如何最 直接、最有效地控制民众以方便当政者的统治,此外的各种社会控制 方式则被视为无效而不屑一顾的。
•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 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 故不务德而务法。夫必恃自直之箭,百世无矢;恃自圜之木,千世无 轮矣。自直之箭、自圜之木,百世无有一,然而世皆乘车射禽者何也? 隐栝之道用也。虽有不恃隐栝而有自直之箭、自圜之木,良工弗貴也, 何者?乘者非一人,射者非一发也。不恃赏罚而恃自善之民,明主弗 贵也,何则?国法不可失,而所治非一人也。故有术之君,不随适然 之善,而行必然之道。 • -韩非子·显学
• 二、韩非子认为,社会环境与社会状 况都是变动不居的,所以治理社会的 方法也应该随形势的变化而调整。古 人能辞让,而今人不能辞让,都是势 所必至的。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 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 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 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 以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 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 畏死远难,降北之民也,而世尊之曰贵生之士;学道立方,离法之民 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游居厚养,牟食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有 能 之士;语曲牟知,伪诈之民也,而世尊之曰辩智之士;行剑攻杀,暴 憿之民也,而世尊之曰磏勇之士;活涌匿奸,当死之民也,而世尊之 曰任誉之士;此六民者,世之所誉也。赴险殉诚,死节之民,而世 少 之曰失计之民也;寡闻从令,全法之民也,而世少之曰朴陋之民也 ; 力作而食,生利之民也,而世少之曰寡能之民也;嘉厚纯粹,整谷之 民也,而世少之曰愚戆之民也;重命畏事,尊上之民也,而世少之 曰 怯慑之民也;挫贼遏奸,明上之民也,而世少之曰谄谗之民也;此六 民者,世之所毁也。奸伪无益之民六,而世誉之如彼;耕战有益之民 六,而世毁之如此;此之谓六反。 • -韩非子·六反
• 其次,韩非子只认为外在控制有效,根本否认内 在控制的作用。在外在控制中,他又只重视严刑 峻法。
• 所谓重刑者,奸之所利者细,而上之所加焉者大 也;民不以小利蒙大罪,故奸必止者也。所谓轻 刑者,奸之所利者大,上之所加焉者小也;民慕 其利而傲其罪,故奸不止也。故先圣有谚曰: ‘不踬于山,而踬于垤。’山者大、故人顺之, 垤微小、故人易之也。今轻刑罚,民必易之。犯 而不诛,是驱国而弃之也;犯而诛之,是为民设 陷也。是故轻罪者,民之垤也。是以轻罪之为民 道也,非乱国也则设民陷也,此则可谓伤民矣! • -韩非子·六反
-韩非子·五蠹
• 总之,韩非子认为古人之所以轻易辞让,一是因 为人民少而财有余;二是因为身居高位者尽义务 多,得利益少。而后世人民做起来就很勉强。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力 气”,在战国时代,不仅道德没有用场,就连智 谋也属多余,人间只是弱肉强食之杀伐,谁最有 力,谁就最优。
• 讨论:韩非把仁义道德当成不适用于后世的多余 之物。

• 思考:严刑峻法作用的限度
• 王夫之曾说,法家是一种“乍劳长逸之术”
• 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 为。使鸡司夜,令狐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 • -韩非子·杨权
• 韩非子的社会控制思想是建立在不公正的社会分 层基础上的,站在统治者立场上,赤裸裸地主张 以暴力压服民众,这当然是统治者所乐于接受的, 但也不能使社会长治久安的。
• 第三,韩非子心目中的社会是虚无的,是只有富 强而没有文化的社会,没有学术、商业、道德、 伦理的地位,只有政治才是真实的。
• 批评学者、侠士: •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
以乱也。 • -韩非子·五蠹
• 批评工商业者: • 仓廪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而綦组、锦绣、
刻画为末作者富。 • -韩非子·诡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