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第六章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三)政治思想概要 1.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1)演化史观 人类的历史从远古到当今分作四个时期,即“上 古”、“中古”、“近古”和“当今”四世 ; “上古”的特点是人类刚从自然中分化出来。人类 最初混迹于野兽之中,茹毛饮血,有巢氏教人“构 木为巢”,燧人氏教人“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从而使人类与动物分离开来,开创了人类的生活方 式。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于是——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 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设民所欲以求其功,故为爵禄以劝之;设民 所恶以禁其奸,故为刑罚以威之。 之三,自为尚力。 自为(自利)之心人皆有之: 夫买庸而播耕者,主人费家而美食、调布 而易钱者,非爱庸客也,曰:如是,耕者且
同出父母之怀,为什么一贺一杀呢?原因就 在于“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君臣之间更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关系: “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 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计数之所出也。” 之二,因人情。 人情如是: “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 “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 也。”
3.法家的思想流派 (1)李悝。据说是法家的创始人,“相魏文 侯富国强兵”,主张变法和以法治国。 (2)慎到。主要论势,“学黄老道德之术”, 曾为“稷下先生”,结合道家思想,给势、 法以理论的说明。 (3)申不害。“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 名”,主要讲术。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4)《商君书》。“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 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 也。”“少好刑名之学”。后“封于商十五 邑,号为商君。”提倡耕战和以法治国,突 出重罚。 (5)韩非子。“综集大成,为法家学术之总 汇”,“韩非综合三家,以君势为体,以法 术为用,复参以黄老之无为,遂创成法家思 想最完备之系统。” 是中国专制主义政治 形成的最主要推动者。
2.法家思想的特点 (1)非常重视法的作用,以为法是治国理政 的不二法门 ; (2)注重实力,提倡耕战。韩非说:“上古 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3)强化君主专制与独裁。 (4)坚持历史演化观和人性恶。 (5)使用相同的基本概念,如法、势、术、 刑、罚、赏、利、公、私、耕、战等。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2.政治追求:尚一贵独 (1)“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 自愚诬之学、杂反之辞争,而人主俱听之, 故海内之士,言无定术,行无常议。夫冰炭 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 两立而治。今兼听杂学缪行同异之辞,安得 无乱乎? (2)“用一”“贵独”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用一之道,以名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徒。 故圣人执一以静,使名自命,令事自定。 道不同于万物,德不同于阴阳,衡不同于轻 重,绳不同于出入,和不同于燥湿,君不同 于群臣。——凡此六者,道之出也。道无双, 故曰一。是故明君贵独道之容。 如果“圣人”或“明君”能够“执要”,其 结果为: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虚而待之,彼自 以之。”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二)韩非子生平及其他 出生于韩国的没落贵族,是“诸公子”之一。 大约是公元前280年出生,约死于公元前 233年 。 大概是由于口吃的缘故,所以特别善于写。 《汉书· 艺文志》记载说“《韩子》五十五 篇。”现今流传的《韩非子》也是五十五篇, 大体可信。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深,耨者熟耘也。庸客致力而疾耘耕者,尽 巧而正畦陌者,非爱主人也,曰:如是,羹 且美钱且易云也。此其养功力,有父子之泽 矣,而心调于用者,皆挟自为心也。 为此,人主应牟利以蓄积实力: 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 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故明君务力。 尤其要争取民力: “死力者,民之所有者也。”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中占”以鲧、禹治水为代表,表明人类进 入了改造自然的时代。 “近古”指殷周之世,“近占”的特点是一 治一乱。 “当今”是争统一的时代。 为什么历史呈现这样的演化序列? 他说: “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 死而有二十五孙。” 于是造成“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



法家产生于“理官” ,以刘歆的看法为代 表; 法家起源于那些建立法制的人。比如刘劭在 《人物志· 流业篇》中说: “建法立制,强国富人(兵),是谓法家, 管仲、商鞅是也。” 章太炎说“著书定律为法家”。 如果是法家学派的一定会把“法”放在中心 位置。这个“法”是广义的“法”。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第六章
主讲人: 颜德如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教授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一)法家概说 1.法家的称谓和起源 司马谈最早提出“法家”; 《孟子》亦言“法家”,指的是守法令的世 臣 ,其实那些“善战者”,大抵是法家 ; 《管子》称“法术之士”; 《韩非子》称“法士” 。 起源有二: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为何保存得这样完整?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就是他的思想与现实政治制度结合地最为紧 密,尤其是与君主专制有无法割舍的联系。 从荀子学习,尽管他的思想也有兼收并蓄的 特点,但是在思想体系和取向上明显偏离了 老师,这就是司马迁说的“喜刑名法术之学, 其旨归于黄老”。 今天来看,其政治思想的显著特征有三:非 伦理道德性;现实主义;为君主专制唱赞歌。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具体而言就是: 寂乎其无位而处,漻乎莫得其所。明君无为 于上,君臣竦惧乎下。明君之道,使智者尽 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躬于智;贤者 勑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躬于能;有功 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故君不躬于 名。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者正。 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此之谓贤主之经也。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也就是人口的增长与生产资料增长的矛盾造 成的。 面对变化的世道,必然相机而动,这就是: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 因为之备。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2)人性论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之一,好利。 基于人的本能需要: “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是以不免 于欲利之心。” 父子也是计利而行的:“父母之于子也,产 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