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有一镁的合金2.4g,在合金中加入100 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后,金属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是镁铝合金,则 m>0.2 gB.若是镁铁合金,m=0.16g,则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 50%C.若是镁铜合金,则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7.3%D.若是镁锌合金,则 m<0.2g2.将CO通入盛有12.0g的Fe2O3的试管内,加热至固体完全变黑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试管冷却,并同时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溶液质量增重6.6g。
Fe2O3还原过程中转化过程:Fe2O3→Fe3O4 →FeO→Fe。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为混合物B.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10.8gC.实验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为4.2gD.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15g3.向盛有一定质量MgO和MgCO3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42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温度下,得到150 g不饱和溶液。
下列数据中,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A.5.3%B.5.6%C.12.7%D.13.4%4.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A.若甲是碳酸钙,则乙转化成丙的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B.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则丁可以是单质碳C.若甲是碳酸钠,乙是硫酸钠,则丁可以是氯化钡D.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则丁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乙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t1℃时,甲、乙两物质各50 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D.t2℃时,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时甲比乙需要的水多6.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A是有机物,C、D是无机物C.点燃前要先检验A的纯度,防止爆炸D.此反应中A和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1:17.氧烛是一种便携式供氧设备(如下图)。
产氧药块由氯酸钠(分解时吸收热量为QkJ·g-1)、金属粉末(燃烧时提供氯酸钠分解所需的热量)和少量催化剂组成。
某兴趣小组拟自制氧烛,火帽为确定每100g氯酸钠需要添加金属粉末的质量[m(金属)],查得下表数据:金属铁铝镁燃烧放出热量/(KJ•g-1) 4.7331.0224.7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金属)只能采用不同比例的金属和氯酸钠在空气中实验获得B.m(金属)只能通过氯酸钠分解吸收热量与金属燃烧放出热量进行理论药块计算确定C.m(金属)过小将使氧烛中反应无法持续进行,过大将减小产氧量D.不用催化剂时,分别使用铁、铝、镁作燃料,m(Fe)最小8.如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其中A是紫红色金属,B常温下是气体,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E一定是二氧化碳B.B可能为氢气或一氧化碳C.该过程中没有涉及到复分解反应D.D转化为A的反应可以为置换反应9.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A.在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B.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C.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D.等质量CaCO3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10.有Mg、Al、Zn的混合物共7.2g,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可能是( )A.0.2 g B.0.6g C.0.8g D.0.9g11.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现取一定量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00g 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 111.4g 溶液,将溶液蒸干得到 20.6g 固体,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钙的含量约是()A.77.5% B.63.3% C.46.7% D.22.5%12.将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平衡。
在左盘烧杯中加入10克碳酸钙,若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则右盘烧杯中应加入的物质是A.10克碳酸钾和碳酸钠B.5.6克氧化钙和氧化锌C.10克碳酸镁和碳酸氢钠D.10克镁粉和铜粉13.下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
则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A B.B C.C D.D1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CaCl、KCl的固体混合物,可选用的一组试剂是15.分离2A.水、硝酸银、盐酸B.水、碳酸钠、盐酸C.水、碳酸钾、硫酸D.水、碳酸钾、盐酸16.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20304050607080溶解度/g3*******.5110138170甲是80℃含有100 g水的KNO3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2种B.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25: 34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17.下图是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品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均为40%C.升温均可使甲、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D.将180g甲的饱和溶液由t3℃降至t2℃,可析出40g甲18.A-C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F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E组成元素相同,B、C常温下为气体。
图中“一”表示能相互反应,“→”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E→F是一个放热反应B.B→E,C→E的反应类型可能不相同C.若G为一种盐,则A不可能与G发生反应D.若G为一种温室气体,实验室可用F溶液检验G19.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描述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A.表示向一定量大理石中滴加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B.表示加热一定量碳铵(NH4HCO3),试管中固体的质量变化C.表示电解水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及氧气的质量关系D.表示向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铁粉,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20.著名化学家傅鹰说“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
”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得出结论: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B.拉瓦锡用红磷燃烧的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C.我国著名实业家侯德榜发明了制取烧碱的“侯氏制碱法”D.波义耳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21.下列物质鉴别的实验方法错误的是()鉴别物质实验方法A.过氧化氢和蒸馏水分别加入MnO2,看是否有气泡B.镁和锌分别加入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C、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D.活性炭和氧化铜分别投入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A.A B.B C.C D.D22.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氧化镁和氧化铁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加入稀盐酸 100 g,恰好完全反应,得到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120 g。
再向其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其示数为 27.2 g。
则下列相关计算中,不正确的是()。
A.原固体中金属元素质量为 13.6g B.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9.2%C.最终所得溶液中含有 NaCl 58.5g D.实验中消耗的氢氧化钠质量为 32g23.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铜、硝酸锌B.b点对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和Cu2+、Ag+C.c点所得固体为银和铜D.d点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硝酸锌,可能有硝酸铜24.某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将40g该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A.8.8g B.12g C.15.7g D.20g2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酸碱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二、实验题26.水煤气是重要的气体燃料,某水煤气样品可能含有CO2、CO和H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水煤气样品的成分进行探究.实验一:(1)将该水煤气样品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看到___,证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2.实验二:(2)为了证明该水煤气样品中含有CO,小明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请回答:A中的药品是___,作用是___;硬质玻璃管内的黑色粉末是___.(3)小张认为小明的实验不够严密,做了如图2的改进:则B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当观察到___的现象时,可以肯定该水煤气样品中一定含有CO.27.实验小组对久置生石灰的成分进行分析,实验操作及部分现象如图所示。
(资料):Na2CO3+CaCl2═2NaCl+CaCO3↓回答下列问题:(1)样品加水放热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③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
(4)将混合物B、C、D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有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过滤,得滤液E和1g滤渣。
向滤液E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E 中的溶质可能是_____。
依据实验现象及数据判断,原样品的成分是_____。
28.验证某混合气体含有CO和H2,并除去含有的少量CO2杂质。
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1)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分,观察到C中黑色氧化铜变_____,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