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作业物态变化复习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7分)1.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体温表的变化范围应该是________2.在4—1中,各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甲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3.物体的________用温度来表示。
“热的物体”,其热字表示的是________。
4.摄氏温度计是把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在热力学温度中0 K应为__________。
5.使用温度计时应使被测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_______________,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________。
6.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热力学温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用_______表示,43℃合热力学温度是______。
7.物体可以以固、液、气三种状态存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按图4—2所示的箭头方向填写物态变化的过程,以及在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情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在下列各种现象中,在其后面的括号内分别填上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1)晴朗的天气时,泼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2)冬天天很冷时,可以看到从嘴里呼出的白气;[](3)冬天把洗完的衣服挂在外面,很快就冻住了,但衣服也能干:[](4)在寒冷的冬天的夜晚,房间的窗子上往往会结一层霜。
[]9.液体的汽化存在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特点是______________。
加快蒸发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沸腾与蒸发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蒸发和沸腾现象在汽化过程中必须从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固体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__,另外一类是__________。
这两类物质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图4-3所示,为锡熔化或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1)锡的熔点是_________℃。
(2)AB段图象表示的是___________,BC段表示的是___________过程,这段过程中___________保持不变,但必须从外界___________。
CD段表示的是_______,DE段表示的是__________,EF段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锡必须向外___________,FG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过程。
(3)锡熔化过程经过_______________分钟,在3—6分钟的时间内锡所处的状态为_________________,9—12分钟内锡处于_________过程,锡在3—6分钟内与9—11分钟内的不同点在于__________。
12.所有的气体,在___________的时候都可以液化。
采用______________的办法,可以提高气体的液化温度。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36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B.物质在熔化时的温度不变C.手摸冰感到比把手放在水中凉,这一定是因为水温比冰温高D.物体放热时,温度一定降低2.某种物质熔点为232℃,在这种温度时该物质的状态应为: ( )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状态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3.将手从水中提出离开水,觉得手凉些,是因为:( )A.一定是原来的水温比体温低造成的B.一定是原来的水温比体温高造成的C.水温和手温相同,拿出后凉的感觉是由于心理作用造成的D.上面的说法都不正确4.将在熔化过程中的冰放到0℃的恒温箱后: ( )A.冰继续熔化B.冰不能继续熔化,原来的冰熔化成的水在开始凝固C.冰不继续熔化,水也不凝固D.如果冰的质量太少,它将继续熔化 --2--5.在很冷的地区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其主要原因是: ( )A.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高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C.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高D.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低6.夏天扇扇子,会感到身上很凉爽,这是因为: ( )A.扇出的风把身体周围的热空气赶跑B.扇来的风是凉的C.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时要吸热D.扇来的风把身上的热吹掉了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压强,水的沸点不变B.0℃的水变成0℃的冰要放出热量C.松香由固态转化成液态时的温度不变D.冰在升华时放热8.图4—4中,小烧杯A和大烧杯B内都装有水,A与B不接触,把B放在火上加热,使B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热时:A.烧杯A内的水会沸腾B.烧杯A内的水不会沸腾C.烧杯A内的水不会减少(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热时,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下降C.物体在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无论吸热还是放热它的温度都将维持不变D.只有晶体在某物态变化过程中,无论吸收的热量多少都能维持温度不变,直到物态变化结束10.要使水的沸点高于10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强火力B.延长加热时间C.加密闭的盖子D.移往高处加热11.在桶中盛水,水中有一块冰,外界给的热量恰好能使冰全部熔解,则: ( )A.由于冰的熔解水温下降B.由于冰的熔解水温升高C.水的温度不随冰的熔解而改变D.由于冰的熔解水面将升高12.冰是一种制冷剂,主要是因为: ()A.冰的温度低B.冰的传导热的能力强C.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D.主要是因为冰的放热能力强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8分)(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气温是-3℃,则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也是-3℃。
( )2.各种物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3.锡的熔点温度为232℃,用锡焊的铜盆放在火上烧水,水能烧开而锡不熔化.()4.高山上煮鸡蛋不易熟,这是由于水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减小而升高造成的。
()5.物体只要放热温度一定降低。
()6. 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对人体的烫伤要严重,这是由于水蒸气存在液化,吸热或放热能力比水大。
()7.蒸发吸热,则蒸发具有制冷作用。
()8.把灌满水的壶放在火炉上加热一段时间后,水会溢出来,这是由于加热太快。
( )四、实验题(9分)测量物体温度的步骤是:1.测量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温度计应该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时,不要把温度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数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态变化复习题(二)选择题1.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A.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水缸中的水汽化形成的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2.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3.关于雪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熔化、放热过程B.熔化、吸热过程C.凝华、放热过程D.凝固、放热过程4.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初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 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C.深秋,红红的苹果蒙上白霜 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5.冬天,结冰的湿衣服也能晾干。
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升华 C.凝固 D.液化6.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汽化吸热的是:()A.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B.夏天向教室的地面上洒水很快变干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D.冬天的早晨,地面出现白白的一层霜7.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B、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汽化现象C、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属于液化现象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8.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炒菜时冒出的“白气”是汽化后的水蒸气B.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工作的C.高空中的冰晶下落变成雨滴时内能增加了D.雪灾时在马路上撒盐是为了降低积雪的熔点9.冬天,有时在教室窗户玻璃的内表面上会附着一层水珠,我们称这种现象为“玻璃出汗”,关于“玻璃出汗”现象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 B.凝华 C.汽化 D.液化10.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水晶莹 C.秋天,薄舞缥缈 D.冬天,瑞雪纷飞11.下列现象形成的原因属于凝华的是()(A)冰封的河面解冻(B)钢水浇铸成车轮 --4--(C)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D)冰雕展上,冰雕的质量会慢慢减小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苹果,常看到苹果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先液化后蒸发 B.先蒸发后汽化C.先液化后升华 D.先凝华后升华13.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用干毛巾擦干后,过一会可观察到饮料瓶表面变湿,这一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液化C.凝固 D.升华()14.冬天,当气温急剧下降时,大明山上很多树枝都挂满晶莹白色的雾凇。
产生这种现象的物态变化主要是()A.凝华 B.升华 C.凝固 D.汽化15.小明和小华分别用相同的灶具和锅来煮鸡蛋,两人的锅中都加入同样多且足够的水、同样多的鸡蛋。
当锅中的水烧开后,小明仍用强火煮,小华改用文火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鸡蛋煮熟。
关于他们两人的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且省时间B.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C.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D.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省燃料,两人的方法所用时间相近16.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17.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异同点,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温度计要高B.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C.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D.体温计可以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用力甩18.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雾 B.霜 C.雪 D.冰雹19.将少量粉末状的樟脑装入烧瓶,用酒精灯缓缓加热,封闭在瓶内的树枝上逐渐出现玲珑洁白的“人造雪景”,取出树枝,美丽的“雪景”会慢慢消失,消失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20.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出现放热的是()A、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B、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C、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气D、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了21.夏天小明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干燥的桌面上。